题目

《永乐大典》有何独特之处?

0703phn001_01
《永乐大典》12册原件在国家典籍博物馆展出
0703phn001_01

一部《大英百科全书》,它的辞条是用英文26个字母的顺序来编排的,那么在中国古代,如何把规模宏大的《永乐大典》组织成一个整体,让人很快能检索到要找的内容呢?《永乐大典》的编纂者们采用“用韵以统字,用字以系事”的方法,解决了编纂的问题。“用韵以统字”,就是采用当时《洪武正韵》的韵目和韵字的顺序来编排各个条目。

 

明太祖朱元璋统一中国后,认为过去的旧韵起于江左,多失正音,就命翰林侍讲学士乐韶凤与诸廷臣用中原雅音来校正,编制了韵书《洪武正韵》,并刊行全国。《洪武正韵》采用“分韵归字”的方法,把过去的106韵合并成76韵,其中平、上、去声各22韵,入声10韵。掌握《洪武正韵》,便能把握《永乐大典》检索的“大纲”。“用字以系事”,就是用韵字来归并辞条。凡辞条中有这个韵字,无论天文、地理、人事、名物以及诗文、词曲等各项记载,都归并到这个韵字下面来。譬如,“君子斋”这个辞条就被归并到韵字“斋”下面。要查“君子斋”,只要按照《洪武正韵》找到皆韵的斋字,就很容易查到了。

bulb

韵书

韵书指将同韵的文字分类编辑的字书,目的在检查字的音韵。如古代的《广韵》、现代的《中华新韵》等。

bulb

辞条

词典编辑所收集的辞目,称作“辞条”。此外,辞条亦可以用来形容辞藻有条理。如《世说新语》中有云:“既有佳致,兼辞条丰蔚,甚足以动心骇听。”

0703ph009
《永乐大典》中的辞条“君子斋”与韵字“斋”
0703ph009

《永乐大典》条目的编排也非常讲究,因为一个汉字的读音,一般都是声部在前,韵部在后。《永乐大典》又是用韵来编排,所以条目一般都采用齐尾编排的方法,例如《永乐大典》在“门”字下面,就把各种“门”都汇集在这里,还附有各种各样的插图,以方便检索。但这书中也有齐头或任意编排的方式,比如“慕”字因为用于姓氏,就采用齐头的方式;而“冀”字用于地名,是很多典故中的关键字,就采用任意编排的方式。这种灵活性,充分考虑到人类思维的特点,找出辞目关键所在,是现代图书馆标引工作的先驱。

0703ph008
《永乐大典》条目中采用任意编排的例子
0703ph008

《永乐大典》的编纂者要根据文献中的语词来确定条目,不过他们并不撰写什么文字,而是把各种典籍中凡出现过这个条目的一段记载,甚至整部书籍全都抄录下来,还要点明采自什么文章、书籍,是何人撰写等,让人明晰出处,可以查考。这种做法,有点类似孔子所说的“述而不作”。《永乐大典》记载内容通行的规则是用一行大字墨书辞目,用双行小字朱笔记载作者和书名,墨笔记载书中的篇名和内容。

0703ph007
《永乐大典》行格注重清晰
0703ph007

《永乐大典》的三亿七千万字,都是书手们用明代官用的楷书——馆阁体一笔一画抄写出来,每一页朱色的边栏界行也是用手绘制,而不是印刷出来。这三亿多字在编纂时应该至少抄过一遍,两千多人连编带抄用了5年时间,定稿后清抄,用了不到两年时间完成,平均每天要抄50万字之多。清抄的书手中有许多是各地有名的书法家。由于现存的《永乐大典》是嘉靖年间重录的,永乐年间原本的书法不得而知。嘉靖年间负责重录工作的徐阶曾赞叹说:“旧本缮写得太好了,现在很难再找到这样的书手了。”从嘉靖重录本看,《永乐大典》的书法较为瘦长,类似欧阳询的书体,看起来流畅挺拨。

bulb

馆阁体

旧时翰林应诏撰写文章,讲究堂皇典重,称为“馆阁体”。馆阁体亦指一种书体。由于馆阁书写文字要求端楷方正,故此后来称这种字体为“馆阁体”。明、清时代,士子应试时皆要求以此种字体书写。

0703ph006
《永乐大典》的书法秀美挺拔
0703ph006

现在从《永乐大典》的残本上,可以看到其中的插图全部采用白描手法,描绘山川、名物、人物、城郭等形态逼真,十分精致,是古代书籍插图中的精品。翻到《永乐大典》的最后一页,能够看到空白页上的几行细密小字,这是历代官书中普遍采用的一种格式,记载抄写者、圈点者和校验者的职名,总校官、分校官、缮写者和圈点者的姓名及职责非常明确。这种做法,早在唐人写经上也能见到。永乐年间清抄《永乐大典》时有严格的责任制度,早进晚出,不允许雇人代写。传到今天的《永乐大典》,一点涂改、挖补、添加的痕迹都没有,说明当时责任制度的严格。

bulb

白描

“白描”指一种画法。仅用线条勾描物象,而不着以颜色,多用于人物和花卉的绘画上。“白描”亦指一种文学创作的表现手法。不加雕饰,不用典故,使用简练的笔墨描述。

0703ph010
《永乐大典》内描绘的各式人物
0703ph010
作者:
上载日期:
2020年01月20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