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外来词

0612phn008_01
0612phn008_01

外来词”亦称“外来语”,是指从别种语言吸收来的词语,对于丰富一个社会的语言和文化是相当重要的。外来词输入的情况既系于当时的政治、社会和文化等因素,任何语言都不是自足的,在与别的语言接触之中,往往借用其已有的思想、概念、色彩和表述事物的词语来丰富自己的语言。

 

历史上,每一次大型的文化输入,必会引入相当数量的外来词,这可见于佛教自东汉传入后所输入的宗教术语,其中有不少更成了人们日常生活的用语;又如现代信息科技的发展吸纳了大量相关的技术用词和网络用语。

 

自汉代以来,汉族与外族的交往日渐频繁,其中以与匈奴的交往最多。匈奴自称“胡”,意指人或天主,自此“胡”就广泛使用于汉语中。后来还衍生了“胡琴、二胡、胡椒”等许多新的名词,好像“胡说八道”的“胡”也都是这个“胡”。

 

到了汉武帝的时代,汉人与西域即玉门关至中近东、印度、阿拉伯、东罗马等欧亚地方的外族有不少来往。物资的交流衍生了不少新的外来词,就如原为西域词语的“狮子”、“琵琶”等便开始为人所使用。

 

佛教从东汉起经西域传入中国,汉语里开始有大量的佛教词语。“佛”、“罗汉”等词就在这时候进入中国,那时候汉人把梵语的“Buddho”翻译成“浮屠”,把梵文“Arhat”翻译成“阿罗汉”,稍后才分别翻译为“佛”和“罗汉”。

 

魏晋到隋唐,佛教词语大量进入中国。来自梵文的有“菩提”,指彻悟;“禅”,指静思;“伽蓝”,指寺院、僧院;“瑜伽”,是“结合”的意思;“剎那”,指时间极短,约0.08秒;“袈裟”,指高僧的法衣等。“和尚”这个词亦来自西域,指修行到一定程度的佛教传教士。这时从西域而来的外来词亦因频繁的经济活动而增加,其中有不少至今仍广为使用。例如原词是梵文的“苹果”、原为“菠棱菜”的“波菜”、“豆蔻”和原为波斯语的“珐琅”等。

 

外来词的形式类型,包括音译,如草苺(英语strawberry)、咖啡(英语coffee)。意译,如laser意译为“激光”。音义兼译,如英语Utopia,指理想主义、不存在的理想国,汉语翻译成“乌托邦”。音形兼借,即直接借用其书写形式及读音,这一类以英文的字母词和日语汉字较多,如MTV(英语Music In Television的缩写,电视音乐片)和“俱乐部”,后者本是日语音意兼译英语club,(日语将“club”读成kurabu)而来,其书写形式后来直接被汉语所借用,这种较彻底的借入形式。半意译半音译,如“New Zealand”翻译成“新西兰”,“新”是英语“New”的意译,“西兰”是音译。转译,多是来自日语的汉字词,如“经济”、“文明”等词语。

作者:
上载日期:
2019年12月17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