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外来词是如何发展而来的?

0612phn001_01
什么是外来词?(视觉中国)
0612phn001_01

“外来词”,亦称“外来语”。严格来说,外来词的定义是指词义源自外族语,语音形式上全部或部分借自该外族语词,并使用了一定的时间和在不同程度上有所汉化。汉语外来词自古就有,不仅源远,而且流长。

 

自汉代以来,汉族与外族交往日渐频繁,其中以与匈奴的交往最多。匈奴自称“胡”,意指人或天主,自此“胡”就广泛使用于汉语中。后来还衍生了“胡琴、二胡、胡椒”等许多新名词,好像“胡说八道”的“胡”也都是这个“胡”。到了汉武帝时代,汉人与西域──即玉门关至中东、印度、阿拉伯、东罗马等欧亚地方的外族有不少来往。物资交流衍生了不少新的外来词,就如原为西域词语的“狮子”、“琵琶”等便开始为人所使用。佛教从东汉起经西域传入中国,汉语里开始有大量的佛教词语。“佛”、“罗汉”等词就在这时候进入中国,那时候汉人把梵语的“Buddho”翻译成“浮屠”,把梵文“Arhat”翻译成“阿罗汉”,稍后才分别翻译为“佛”和“罗汉”。

0612ph002
中国传统的狮子形象
0612ph002

魏晋到隋唐,佛教词语大量进入中国。来自梵文的有“菩提”,指彻悟;“禅”,指静思;“伽蓝”,指寺院、僧院;“瑜伽”,是“结合”的意思;“刹那”,指时间极短,约0.08秒;“袈裟”,指高僧的法衣等。“和尚”这个词亦来自西域,指修行到一定程度的佛教传教士。这时从西域而来的外来词亦因频繁的经济活动而增加,其中有不少至今仍广为使用。例如原词是梵文的“苹果”、原为“菠棱菜”的“波菜”、“豆蔻”和原为波斯语的“珐琅”等。

 

至宋元明清,外来词因宗教传播的发展、其他民族数次主政和与邻国的交流而大幅增加。佛教词语于此时仍大量进入中国,翻译遂有所发展,“塔”就是其中一例。“塔”原为印度埋葬僧侣尸骨(舍利)的坟,释迦牟尼故世后,“塔”成了供奉佛舍利专用的建筑物,汉语最初亦将“塔”翻译成“浮屠”。汉字里原本没有“塔”这个字,六朝的时候翻译佛经专门新造了形声字“塔”。元、清两代分别由蒙古族、满族统治,因此有不少外来词分别来自蒙语和满语。元代的外来词中,较为著名的是“胡同”。至于明代,则为西方传教士来华及翻译发展之始。此时有不少西方宗教和科技文化的书籍进入中国。此外,谈及现代社会的字词,不能不提自清末传入中国的日本字词。

 

至于现代,尤其是近20年以来,中国与世界各国交往频繁,多方面的交流促使汉语外来词更为五彩缤纷。除此以外,近年来有很多来自英语而与科技有关的外来词,例如“克隆”(英语clone,无性繁殖)、“CT”(英语Computerized Tomography的缩写,电脑断层扫描)。还有许多来自英语的电脑、网路用语,如“病毒”(英语virus)。

0612ph001
琵琶
0612ph001
作者:
上载日期:
2019年12月17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