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为何宋代是书院最繁盛的朝代?

1105ph006
宋代的嵩阳书院
1105ph006

宋朝,读书人凭借社会繁荣,以及因印刷技术进步带来丰富藏书,将中国古代的学术文化推进到一个空前发达的黄金时期。其间,书院受到重视,创建711所,是书院得到大发展并形成制度的时期。

 

北宋初年,无力兴学,只得扩大科举名额,并利用唐代以来出现的书院,通过赐书、赐额、赐田、召见山长等方式扶持,使其替代官学,为国家培养人才。岳麓、白鹿洞、石鼓、嵩阳、应天府、茅山等书院,都是因为其教学有功获得御赐而扬名。经此时期,强化了书院的教育功能,其声名也彰显天下。南宋书院的发达与兴盛是公认的,书院制度的形成,标志着中国教育事业进入了官学、书院、私学三轨并行的时代。

1105ph005
位于江西的白鹭书院
1105ph005

宋朝有四大书院——应天书院、岳麓书院、嵩阳书院、白鹿洞书院。张栻朱熹吕祖谦陆九渊均曾在这四大书院讲学,令学术繁荣昌盛,使学术与书院的一体化得以完成;朱熹的《白鹿洞书院揭示》通行天下,更有典范作用。

bulb

张栻

张栻(1133—1180年),字敬夫,又字乐斋,号南轩,南宋汉州绵竹(今属四川)人。为南宋“中兴”贤相张浚之长子。以父荫补加承郎,先后知严州、袁州、静江、江陵诸州府,在朝曾充侍讲,后进直宝文阁。绍兴三十一年(1167年)于碧泉书院从胡宏受业。曾创建善化(今长沙)城南书院,主持岳麓书院,并先后在宁乡道山、衡山南轩、湘潭碧泉等书院聚徒讲学,声名极一时之盛。

bulb

朱熹

朱熹(1130—1200年),字符晦,号晦庵,别号紫阳,南宋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寓居福建建阳。自幼颖悟,出入于经传,得二程之传,成为理学的集大成者。绍兴十八年进士,初授迪功郎,后官至焕章阁待制兼侍讲。庆元二年(1196年)落职罢祠。从事教育活动达四十余年。从政的近十年中,每到一处,兴办书院教育,并亲自讲学。

bulb

吕祖谦

吕祖谦(1137—1181年),字伯恭,学者称东莱先生,南宋婺州(今浙江金华)人。幼承家学。初荫补入官,隆兴元年(1163年)举进士,又中博学宏词科,被召为太学博士兼国史院编修、实录院检讨。与朱熹、张栻齐名,交往甚深,世称“东南三贤”。其为学既以理学思想为宗,又受永嘉学派经世致用的影响,内容博杂,兼收兼蓄,自成一家,世称吕学。朱学以格物致知,陆学以明心,吕学则兼取其长。着有《东莱左氏博议》、《吕氏家塾读书记》、《春秋左氏传说》等。

bulb

陆九渊

陆九渊(1139—1193年),字子静,自号存斋,世称象山先生,南宋抚州金溪县(今属江西)人。乾道八年(1172年)进士,在家候职三年,辟槐堂书屋聚徒讲学。后授隆兴靖安县主簿。十三年奉祠归,还乡讲学。其学继承孟子、程颢,创“心学”学派。提出“心即理”,称“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认为心学的主旨在明理、立心、做人,尤其以尊德性。强调只有“先立乎其大者”(即立心),才可以去读书学艺,应事接物。因不喜著述,仅有论学书札、讲学语录及少量诗文,由长子陆持之辑成《象山先生全集》。

bulb

《白鹿洞书院揭示》

《白鹿洞书院揭示》又称《白鹿洞书院学规》,或称《白鹿洞书院教条》。朱熹于宋淳熙七年(1180年)知南康军时所制定。揭示中确定五教之目为“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为学之序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修身之要为“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处事之要为“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接物之要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1105ph008
宋代的白鹿洞书院
1105ph008

元代

元代在书院建设者中,既有汉人、南人,也有蒙古与色目人,因此而有“书院之设,莫盛于元”的说法。据统计,元代创建书院296所,加上修复的唐宋旧院部分,书院总数达到408所。在书院的发展史上,元代的最大贡献是,弥补辽金时代的缺憾,将书院和理学一起推广到北方地区,缩短了新形势下形成的南北文化差距。

 

在元朝统一全国的前后,忽必烈曾多次颁布法令保护书院和庙学,后来又将书院等视为官学,书院山长也定为学官。因此,元代书院不仅在南方得到发展,而且以强劲之势向北方推进。

bulb

山长

书院之主讲兼总院务者。始见于唐末五代。此外,旧时士大夫不仕,隐居山林者,亦有自称山长。

1105ph007
岳麓书院在元代是政府向北方推行理学和书院的榜样
1105ph007
作者:
上载日期:
2019年09月18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