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声音导航

 

202103phn033_01
江西省抚州市王安石纪念馆前的王安石雕像(图片提供:视觉中国)
202103phn033_01

王安石(1021-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抚州临川人。他是北宋著名政治家及文学家。九个多世纪以来,人们对他的政绩争论不休,他所提出的“熙宁变法”(王安石变法),在当时引起很大争议,结果失败告终。但在文坛上,他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成就甚高。

 

王安石在22岁成为进士,先后任淮南判官、鄞县知县、舒州通判、常州知县、提点江东刑狱等地方官吏。他同情各地被欺压的贫苦农民,痛恨贪官酷吏与豪强势力。嘉祐五年(1060年),40岁的他被召入京成为京官。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在神宗的支持下,王安石倡导变法,改革朝政, 这就是著名的“熙宁变法”。变法主要包括推行均输法、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免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保甲法、保马法等新法令,此外对国家政权机构、科举、学校等制度也作了一些改革。因变法受到社会上既得利益阶层的反对与阻扰,朝臣长期相互倾轧,使变法屡兴屡废,而王安石的仕途也随着变法的兴废而经历起跌。熙宁九年(1076年)十月,他终于再次离开相位,出知江宁府,其后更隠居钟山直至病逝。

 

倡议熙宁变法,令王安石在政坛广为树敌,如司马光、欧阳修、三苏(苏洵、苏轼、苏辙)都是反对熙宁变法的人。司马光在三千三百多言的《与王介甫第二书》中,详细地历数了新政的弊病,而王安石亦奋力反驳,针锋相对,他们因而被称为“拗相公”。欧阳修曾赏识王安石,对其文才极为赞赏,王安石亦对这位前辈有敬重之心,可惜后来两人因政见不同而影响交情,但王安石在《祭欧阳文忠公文》中对欧阳修仍是评价很高。王安石与三苏的交恶,除了个性不同之外,立场政见相争是主要原因。不过,王安石与苏轼在私下仍有文学交流。曾巩曾是王安石的挚友,曾巩更曾向欧阳修推荐王安石,可惜最后两人也因政见不同而渐行渐远。

202103phn034_01
河南省新郑市的欧阳修陵园内置有王安石祭文碑(图片提供:阎建华/FOTOE )
202103phn034_01

王安石在文坛的成就,以诗歌创作最为显著。他的诗歌现存一千六百多首,内容充分反映了社会生活及其个人的内心世界。他写了不少关心国家政治、反映社会现实、同情人民疾苦、主张改革弊端的作品。这不仅大量存在于《河北民》、《感事》、《发廪》、《兼并》、《收盐》、《秃山》等古风、律诗中,就是在绝句小诗中也时有表现。散文方面,他认为文章必须要为社会而作,一定要有益于社会。他的文章大都用以表达他的政治主张,或对学术问题的见解,以及为学做人的态度等,有较实际的内容和思考。他也注意文章的艺术技巧,力求创新。《灵谷诗序》、《答司马谏议书》、《同学一首别子固》、《回苏子瞻简》、《伤仲永》、《游褒禅山记》、《读孟尝君传》等都是其著名之作。词作方面,王安石的作品不多,仅存二十余首。在题材和表现手法等方面作了不少创新的努力,从而在词史上赢得一席之地。例如《桂枝香》作于作者出知江宁府时,是词史上第一首成熟的怀古咏史词。

作者:
上载日期:
2024年01月08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