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哪两位中国人获法王重视?

30035ph004
黄嘉略画像
30035ph004

法国国王的中文翻译黄嘉略

黄嘉略,原名黄日升,西欧人称他为Arcade(教名)Hoang(黄姓的现代汉语拼音为Huang)。近年来,中国学术界倾向称他为黄嘉略。1679年(康熙十八年),黄嘉略出生于福建省兴化府,即今莆田市的莆田县。他的父母虔诚信奉天主教,请教士为他取名Arcade。1686年,一位法国籍传教士李斐理(Philibert Le Blanc)认黄嘉略为义子。他年仅7岁,离开家庭,追随李斐理在福建与浙江等地从事传教活动。此后三年,他学习关于天主教的基本知识和拉丁文,准备成为中国籍的天主教神职人员。1689年,他改由另一法国籍传教士梁弘仁(Artus de Lionne)领导,继续学习,当他16岁时,不知何种原因,曾返乡回家与亲人团聚。不久,他又离家独自漂泊,五年之内曾在若干省份逗留,了解各地民情风俗。21岁时,又一度回到家中,后去各地游历至1702年初。同年2月,黄嘉略随梁弘仁乘英国船离开厦门,经圣海伦娜岛等地到达伦敦,后于10月转至法国。梁弘仁的任务在于前往罗马处理有关教会的事务,他和黄嘉略等人于1703年3月抵罗马。不久,教皇因诺森十二世召见他们,黄嘉略用拉丁语与教皇交谈。但是,在他的日记残件中未见关于此次会见的记载。

 

1706年3月,黄嘉略随梁弘仁回到巴黎,不久他主动结识颇具声望的贵族出身的比尼翁教士(Jean Paul Bignon),此人为法国皇家学术总监,负责监管皇家图书馆。黄嘉略如此自述:“我投身于饮誉全欧的比尼翁教士麾下……,使我获得了我所不敢想象的厚遇。他向国王路易十四推荐,于是我被授予国王的中文翻译之职。” 他的主要工作是整理国王图书馆内的中文藏书。同时,在比尼翁教士的支持下,黄嘉略决定留居法国。

 

1713年4月,他与一位法国女性(Marie-Claude Régnier)结婚,但是收入有限家境拮据,他在日记中写道:“今天,面包少了一点。”同年10月,法王下令发给他以500里弗尔(livres)。1713年,“皇家中国公司”准备雇商船往中国,并邀黄嘉略任翻译一同前往。1714年,路易十四谕令:“不准。”黄嘉略失去回国的机会。1715年3月,他的妻子生一女儿,但因产后重病去世。1716年10月,黄嘉略病逝于巴黎,年仅36岁。他始终未曾返回中国,留下未出版的遗著《汉语之法》与《汉语字典》(未完成),此外他为皇家图书馆编写了所藏中文图书目录及简介。他曾在自己的交往与文稿中努力介绍中国的基本情况,加深法国人士对中国的了解。

30035ph003
黄嘉略的著作
30035ph003

获凡尔赛宫款待的沈福崇

沈福崇是较早到达法国的中国人,他是南京天主教徒。1682年,在华的耶稣会传教士比利时人柏应理(Philippe Couplet,1623—1692年)奉召返回欧洲向罗马教皇报告在中国传教的情况,沈福崇随他前往。1684年秋,他们到达巴黎。路易十四对此事甚为重视,在凡尔赛宫召见沈福崇。晚宴款待时,他应这一位法王的邀请,用汉语颂读祷告词,展示如何使用筷子进食,饭后又应邀观赏喷泉表演。沈福崇带来了若干在绸子上绘制的画像,如孔子、老子、康熙、徐光启与释迦牟尼等。他将这些画像在所住的耶稣会会馆内展出,又介绍汉语八千余个文字,以及汉字的书写方法与发音。他用自己带来的文房四宝,说明文字书写时从上至下、从右至左的习惯。他在巴黎逗留仅月余,巴黎的报刊曾经详细地介绍沈福崇,包括他的行为举止以及服饰。后来,沈福崇随柏应理前往罗马、比利时和英国。今日,巴黎天文台图书馆收藏着一份关于节气、生肖的汉字手稿,很可能是他当时留下的手迹。

bulb

耶稣会

耶稣会是天主教的主要男修会之一,1534年8月15日由圣依纳爵‧罗耀拉成立于巴黎,会友有圣方济各‧沙勿略、伯铎‧法伯尔等人,1540年蒙教宗保禄三世诏令承认。耶稣会是为了对抗宗教改革的风潮所创的修会,故在天主教会中,耶稣会可说是维新派,专向年轻人传教,重视神学教育,发誓守贞、神贫,以军事化管理,并要求会员对修会和教廷的命令绝对服从。

作者:
上载日期:
2019年08月22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