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杂技中的舞蹈与戏曲

1501ph017
河南荥阳王村彩绘陶仓乐舞台(汉代)
1501ph017

杂技与舞蹈在很长时间里是综合一起表演,公孙大娘舞剑既是千古名舞,也是杂技史必要论及的“舞流星”的代表作。唐代不少有名的乐舞如《破阵乐》、《圣寿乐》等,都与杂技有关。

 

唐太宗李世民亲自指导大臣排练的《秦王破阵乐》是唐代著名的乐舞,名声远播海外,120人执戟披甲,前有战车,后有战阵,其中的武技与马术即与杂技相通。更有幽州女艺人石火胡(可能是唐代少数民族)把《破阵乐》引入杂技艺术的顶竿之技──她顶着百尺高竿上,放五根弓弦,五个女童身穿五色衣服,手持刀戟,在高竿弓弦表演《破阵乐》;她们迎着音乐的节拍在弓弦上俯仰来去,轻捷如燕。这场表演结集歌舞、走索与顶竿之技。

 

现代杂技中,不少金奖节目均与舞蹈结合,如《女子抖轿子》吸收了现代舞技巧;《对手顶──东方的天鹅》则吸收了芭蕾舞韵。中国舞蹈更把杂技的轻功、腰腿基本功和驭物为灵的技巧吸收在自己的基本训练和表演技巧中。民间舞蹈中手帕和花伞的运用有不少就是杂技的技巧。

1501ph019
耍大旗
1501ph019

中国戏曲是一种集歌舞、说唱、杂技、武术于一身的综合表演艺术,从其萌芽阶段到鼎盛时期都与杂技密切相关。元代是中国戏曲的成就时期,有学者认为元代所以称戏曲为杂剧,就是因为当时戏曲与杂技经常同台演出。宋元时代杂技艺人同时多会演练武术,戏曲正是通过他们把杂技、武术技巧融入杂剧之中,丰富了戏曲做、打手段。

 

明清戏曲进一步吸收杂技艺术,或作插入表演,如《大卖艺》中有“耍流星”的表演,有的融于剧情或成为表现人物高超武艺和神奇手段,所谓:“戏子献技台上,如度索、舞、翻桌、翻梯、蜻蜓、蹬缸、蹬臼、跳索、跳圈、窜火、窜剑之类……”(《陶庵梦艺》)。这些皆是传统的杂技技巧,有的像古代的“易貌分形”幻术被川剧所吸收,成为举世闻名的“变脸”技巧。

 

戏曲文戏同样吸收杂技技巧,成为“绝活”。如蒲剧《挂画》在椅上的种种表演;“毡子功”和“把子功”中更把杂技与武术的技巧,提炼为一套完整的训练体系,从而形成中国戏曲独特的表演方式。

 

明清戏曲中保留的古代杂技技巧,又被现代杂技吸收,创作出新的节目,如绍剧中的《绸调》技巧被编创为表现东西方人体文化──古希腊雕塑与中国杂技融合的金奖节目《绸调──蓝色遐想》(战旗杂技团);“变脸”则被编创为金奖节目《移形换彩》(中国杂技团)等。

 

中国戏曲“唱、念、做、打”四大表演手段中的“做、打”两项,是使中国戏曲成为独步于世界戏剧之林的重要原因,而其成套的武戏体系和角色行当,都是与杂技、武术等融合大有关系。

 

1501ph018
戏曲中有不少融合了杂技的场面
1501ph018
作者:
上载日期:
2019年07月03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