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左拖拉時間線瀏覽更多

(一)太平洋戰爭爆發及中國成為同盟國要員

mainsite_psd_kangzhansan01_5
mainsite_psd_kangzhansan01_5

經過兩次長沙會戰,中國在抗戰相持階段逐漸站穩腳跟,隨着1941年底「珍珠港事變」發生,抗日戰爭步入反攻階段。日本在佔領中國大半後,於1941年12月8日(美國時間7日)偷襲美國夏威夷珍珠港海軍基地,擊沉、擊毀美艦10多艘,令美軍死傷3千多人。日軍旋又進攻英國在遠東的殖民地香港、馬來亞、新加坡、緬甸,以及荷蘭殖民地印尼、美國控制下的菲律賓等。

珍珠港遇襲次日,美國即對日本宣戰,太平洋戰爭遂起,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一部分。中國政府也隨之正式向日本宣戰,並加入英、蘇、美的同盟國陣營,與德、意、日的軸心國陣營(即法西斯陣營)作戰。1942年1月5日,蔣介石就任同盟國的中國戰區(包括越南、泰國、緬甸等範圍)最高司令,並於下半年同英、美等國開始就近代中外不平等條約談判,在1943年起陸續簽訂了廢除列強在華特權的新約。

中國的抗日戰爭與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爭及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有何關聯?

答案見下。

mainsite_psd_kangzhansan01_1
mainsite_psd_kangzhansan01_1

1939年諾門罕戰役爆發,蘇軍坦克在戰鬥機掩護下向日軍進攻。是役日軍大敗,影響了往後日本的戰略。

ebook

諾門罕戰役發生於1939年5月11日至8月27日。諾門罕位於蘇聯控制的外蒙古及日本控制的偽滿洲國邊界,交戰雙方的主力為蘇聯紅軍及日本關東軍。蘇軍由朱可夫(Georgy Konstantinovich Zhukov)率領,以優勢的裝甲力量、火炮、飛機,大敗日軍。9月,雙方簽約停戰。此戰對日後的戰爭有以下重要影響:

1. 日本知無力戰勝蘇聯,向北進攻蘇聯不再成為日本的戰略考慮,向南佔領西方的東亞殖民地、控制西太平洋,遂成為日本主要目標,終觸發太平洋戰爭。

2. 戰勝日軍後,蘇聯確保了東部的安全,避免了東、西兩線同時作戰。1941年6月德蘇戰爭爆發,蘇軍得以集中力量對付德軍,而指揮蘇軍在諾門罕擊敗日軍的朱可夫,後來成為擊敗納粹德國的蘇軍主將。

mainsite_psd_kangzhansan01_2
mainsite_psd_kangzhansan01_2

1940年9月27日,德國、意大利、日本在德國首都柏林簽署結盟,「羅馬─柏林─東京軸心(Rome-Berlin-Tokyo Axis) 」正式形成,從此意、德、日被稱為「軸心國(Axis powers)」。上圖前排左二坐着的,是納粹德國元首希特拉(Adolf Hitler)。當時德國已攻陷波蘭、丹麥、挪威、比利時、荷蘭、盧森堡、法國等多個國家,佔領了西歐、北歐、中歐大部分地方。日本得此強大盟友,對外政策越具侵略性。

mainsite_psd_kangzhansan01_3
mainsite_psd_kangzhansan01_3

諾門罕戰敗後,日本將戰略目標集中於東亞及太平洋,最終走上和美國開戰之路。圖為1941年12月初,日本海軍的船艦和戰機為突襲美國海軍基地珍珠港做準備。

mainsite_psd_kangzhansan01_4
mainsite_psd_kangzhansan01_4

    日本時間1941年12月8日,美國時間12月7日,日本不宣而戰,由海軍派出大量戰機,偷襲珍珠港。

mainsite_psd_kangzhansan01_5
mainsite_psd_kangzhansan01_5

    日軍偷襲珍珠港,美國猝不及防,10多艘戰艦遭擊沉或損毀,300多架飛機遭摧毀或受損。圖為美艦中彈起火。幸而當時美軍沒有航空母艦在港內。

mainsite_psd_kangzhansan01_6
mainsite_psd_kangzhansan01_6

珍珠港內多處爆炸起火。除了損失戰艦和飛機,珍珠港內的設施也受到嚴重破壞。

mainsite_psd_kangzhansan01_7
mainsite_psd_kangzhansan01_7

      珍珠港遇襲後,當地居民醫療隊利用學校建立臨時戰地醫院,搶救傷員。日本這次偷襲,造成美軍3千多人傷亡。

mainsite_psd_kangzhansan01_8
mainsite_psd_kangzhansan01_8

左圖:珍珠港遇襲後第二天,美國總統羅斯福(Franklin  D.  Roosevelt)簽署對日本宣戰書;中圖:1941年10月18日至1944年7月22日出任日本內閣總理大臣、任內發動太平洋戰爭的東條英機;右圖:策劃偷襲珍珠港的日本聯合艦隊司令長官山本五十六。

mainsite_psd_kangzhansan01_9
mainsite_psd_kangzhansan01_9

偷襲珍珠港得手後,日軍立即對西方國家在遠東的殖民地及勢力範圍發動大規模攻勢,迅速奪取香港、馬來亞、新加坡、印尼、菲律賓等地,控制了西太平洋。左圖:1942年2月,約8萬英軍在新加坡向日軍投降;右圖:1942年4月,美軍和菲律賓官兵約7.6萬人向日軍投降。

mainsite_psd_kangzhansan01_10
mainsite_psd_kangzhansan01_10

蔣介石、宋美齡與美國史迪威(Joseph Warren Stilwell)將軍合影。太平洋戰爭爆發後,與軸心國對抗的同盟國 (Allies)正式形成。1942年1月,同盟國成立包括越南、泰國、緬甸等在內的中國戰區,由蔣介石任最高司令、史迪威任參謀長。

ebook

隨着美國參戰,中國亦於1941年12月9日正式對日本、德國、意大利宣戰,時距1937年7月7日全面抗戰爆發已近四年半。一般相信,國民政府在1937年7月7日全面抗戰爆發後,只發表抗戰聲明而沒有正式對日宣戰,是自知無法獨力戰勝日軍,故需要在外交上與日本有迴旋餘地。到日本偷襲珍珠港令美國參戰,國民政府知日本及軸心國陣營必敗,遂正式宣戰,藉此提升戰時和戰後中國的國際地位。日軍由偷襲珍珠港起,半年內席捲西太平洋,當時蘇聯和日本仍然維持和平中立關係;美、英欲先在歐洲擊敗德國,不得不借助中國牽制日本,中國遂成為同盟國中的重要一員,國際地位大為提高。

中國的抗日戰爭與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爭及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有何關聯?

國際史家常以1939年9月1日德軍進攻波蘭為第二次世界大戰(1939-1945)開始,但此事主要屬英、法對抗德國。就反對德、意、日等軸心國(即法西斯陣營)而言,則以中國對抗日本、埃塞俄比亞於1935年抗擊意大利為早。而中國之抗戰如由1931年「九‧一八事變」算起,可謂「十四年抗戰」,通常所說「八年抗戰」或「全面抗戰」則由1937年「七‧七事變」開始。其實就算第二次世界大戰由1939年起計,在大戰前期也只有英、法抗德,德蘇戰爭要到1941年6月才爆發。美國在亞洲、歐洲戰事爆發後,一直為中立國,直至1941年12月珍珠港遇襲,才對日本宣戰,令太平洋戰爭(1941-1945)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一部分。至於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一般等同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但不同國家也有不同主張。原蘇聯認為1941年6月德軍突襲蘇聯才算反法西斯戰爭開始,此前英、法、德之間屬於帝國主義列強的紛爭。中國史學界則主張起碼自1937年全面抗戰起,中國已投入世界反法西斯戰爭。

本專題主要圖片來源:FOTOE、其他資料圖片。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