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左拖拉時間線瀏覽更多

(七)百團大戰

mainsite_psd_kangzhaner07_3
mainsite_psd_kangzhaner07_3

1940年秋冬,中共領導的八路軍在華北敵後發動了一次規模較大的抗日戰役,由於參戰兵力達105個團,故稱「百團大戰」。是年8月8日,朱德、彭德懷、左權領導的八路軍總部下達《戰役行動命令》,確定以數十團兵力破壞敵軍使用的鐵路及沿線據點,涉及河北、山西、綏遠、察哈爾、熱河等華北諸地。戰鬥於8月20日打響。八路軍初期只投入20多團,後來增加至過百,兵力共約40萬人。戰役至10月6日基本結束,但零星作戰持續到年底。是役八路軍共進行大小戰鬥1,820多次,傷亡1.7萬人、中毒2萬餘人,斃傷日偽軍2萬餘人,引起敵軍極大震動。百團大戰後,日本華北方面軍司令官岡村寧次下令對北方的敵後根據地實行「掃蕩」,執行「三光政策」,即殺光、燒光、搶光。中國軍民則頻繁實施地道戰、地雷戰,組織敵後武工隊、鐵道游擊隊等。在抗戰中,國共兩黨雖發生如1941年初「皖南事變」等磨擦,但總體仍保持合作抗日的大局。

百團大戰為中共領導部隊在抗日戰爭中的重要戰役,為何在1978年前,官方史書罕有着墨,其指揮官彭德懷在文革被鬥時還因是役受批判?

答案見下。

mainsite_psd_kangzhaner07_1
mainsite_psd_kangzhaner07_1

八路軍副總司令彭德懷(左)、八路軍副總參謀長左權(右),二人是百團大戰的主要指揮官。

mainsite_psd_kangzhaner07_2
mainsite_psd_kangzhaner07_2

1940年8月20日,百團大戰打響。圖為是年8月,八路軍在百團大戰中進攻日軍控制的井陘煤礦。煤是重要經濟和戰略資源,井陘煤礦遭破壞,對日軍造成打擊。

mainsite_psd_kangzhaner07_3
mainsite_psd_kangzhaner07_3

       參與百團大戰的八路軍隊員以機槍射擊日軍。

mainsite_psd_kangzhaner07_4
mainsite_psd_kangzhaner07_4

               八路軍在百團大戰中佔領晉冀交通樞鈕娘子關。

mainsite_psd_kangzhaner07_5
mainsite_psd_kangzhaner07_5

百團大戰期間,八路軍拆毀鐵路,截斷日軍的交通線。

mainsite_psd_kangzhaner07_6
mainsite_psd_kangzhaner07_6

和百團大戰有關的兩幅照片,左圖:八路軍第三八六旅突破山西榆社城垣後,旅長陳賡(右腰帶相機者)、參謀長周希漢(最前穿大衣者)親臨戰地檢查戰果;右圖:攻克河北淶源東團堡後,八路軍隊員在長城烽火台上歡呼。

mainsite_psd_kangzhaner07_7
mainsite_psd_kangzhaner07_7

百團大戰後,日軍在華北實行「掃蕩」,並實施殺光、燒光、搶光的「三光政策」。圖為日軍縱火燒村。

mainsite_psd_kangzhaner07_8
mainsite_psd_kangzhaner07_8

    百團大戰後,日軍在華北厲行「掃蕩」和「三光」,令無數平民慘死。

mainsite_psd_kangzhaner07_9
mainsite_psd_kangzhaner07_9

百團大戰後,八路軍的武工隊在敵後繼續抗日。

mainsite_psd_kangzhaner07_10
mainsite_psd_kangzhaner07_10

抗戰期間,國共在合作中仍間有衝突,當中規模最大的一次發生於1941年1月4至14日的「新四軍事件」,又稱「皖南事變」。國軍在事件中進攻中共領導的新編第四軍,簡稱「新四軍」。新四軍受重創,軍長葉挺被俘,副軍長項英被殺,事後由陳毅出任代理軍長。儘管國共關係因是次事件一度緊張,但直至抗戰勝利,雙方的合作整體上仍能維持。左圖:1941年1月初皖南事變中的新四軍;右圖:皖南事變發生後的1941年1月17日,周恩來在重慶《新華日報》上發表親筆題詞:「千古奇冤,江南一葉;同室操戈,相煎何急?!」當中的「一葉」指葉挺。

百團大戰為中共領導部隊在抗日戰爭中的重要戰役,為何在1978年前,官方史書罕有着墨,其指揮官彭德懷在文革被鬥時還因是役受批判?

百團大戰剛結束時,中共中央對此曾大為肯定。但在1941至1942年日軍大舉掃蕩導致八路軍極端困難,其間八路軍副總參謀長左權殉難,彭德懷也受到毛澤東等人批評,指責其沒有完全執行抗戰相持時期的軍事戰略(即「基本的是游擊戰,但不放棄有利條件下的運動戰」),打成了大規模的「消耗戰」,過早地暴露和不必要地犧牲了中共領導的一些抗日力量,造成八路軍自身傷亡較大。1945年中共在延安召開華北工作座談會,對於百團大戰持否定態度,彭德懷被迫做了檢討。1959年反右傾的廬山會議上,指揮該役也是彭被批判的罪名之一,定位為「王明右傾機會主義的產物」。1967年2月24日清華大學紅衛兵組織井岡山兵團出版的大字報《兵團戰報》第六期〈打倒大陰謀家、大野心家、大軍閥彭德懷〉一文,聲稱彭德懷反對毛澤東保存實力的戰略方針,「大搞冒險主義、拚命主義,先後調動了105個團,共40萬兵力,全線出擊,打攻堅戰、消耗戰。彭賊保蔣賣力,得到了蔣介石的歡心」。直到1978年,中共中央為彭德懷平反後,才對百團大戰基本持完全肯定的態度。

本專題主要圖片來源:FOTOE。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