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左拖拉時間線瀏覽更多

(四)葡人「永居」澳門

mainsite_psd_puzhi4_10
mainsite_psd_puzhi4_10

《中葡和好貿易條約》未能落實後,澳門問題一度被擱置二十多年,直到1886年才重新提起。

1885年中法越南戰爭結束後,越南成為法國殖民地,當時法國有意以非洲殖民地與葡萄牙交換澳門,藉此擴大在南海的控制,這引起清朝與英國不滿。與此同時,清朝海關總稅務司赫德(Robert Hart)計劃在澳門附近設立海關,並與澳葡政府商討鴉片的緝私及徵稅問題。赫德代表清朝與葡萄牙談判澳門問題。

最後,清朝與葡萄牙在1887年簽訂《中葡和好通商條約》,列明中國同意葡人「永居、管理澳門」,但未經中國同意葡萄牙不得將澳門讓給其他國家。《中葡和好通商條約》雖然保留中國對澳門的主權,但正式確認了葡萄牙人管治澳門。

《中葡和好通商條約》包含甚麼內容?

答案見下。

mainsite_psd_puzhi4_1
mainsite_psd_puzhi4_1

中法戰爭(1883-1885)後,法國為了擴大在南海的勢力,向葡萄牙提出以剛果的殖民地來換取澳門和幾內亞。圖為中法戰爭中的馬尾海戰及諒山戰役。

mainsite_psd_puzhi4_2
mainsite_psd_puzhi4_2

                                                    清朝海關總稅務司赫德

mainsite_psd_puzhi4_3
mainsite_psd_puzhi4_3

1887年3月,清朝海關總稅務司赫德派其重要助手金登幹(James Duncan Campbell)前往葡萄牙,代表清朝與葡萄牙草簽了《中葡里斯本草約》(左圖),這份草約為《中葡和好通商條約》(又稱《中葡北京草約》,右圖)的基礎。(網上資料圖片)

mainsite_psd_puzhi4_4
mainsite_psd_puzhi4_4

          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大臣奕劻代表清廷,與代表葡萄牙的前澳門總督羅沙(Tomás de Sousa Rosa)在1887年12月簽署《中葡和好通商條約》。

mainsite_psd_puzhi4_5
mainsite_psd_puzhi4_5

                                              羅沙在1886年卸任澳門總督後,以葡萄牙全權特使身份前往北京簽署《中葡和好通商條約》。

mainsite_psd_puzhi4_6_v2
mainsite_psd_puzhi4_6_v2

                            被稱為「晚清四大名臣」的張之洞,在1884至1888年出任兩廣總督,任內一直反對清廷簽訂《中葡和好通商條約》。

mainsite_psd_puzhi4_7
mainsite_psd_puzhi4_7

1909年的澳門及周邊地圖,可見拱北關設在灣仔的小馬騮洲(Ilhas de Bugio),直到1949年後,拱北關才從小馬騮洲遷到珠海,成為今天的拱北口岸。(圖片來源:澳大利亞國家圖書館,館藏號MAP Braga Collection Col./71/4)

mainsite_psd_puzhi4_8
mainsite_psd_puzhi4_8

二十世紀初位於南灣的稅務司澳門分部

mainsite_psd_puzhi4_9
mainsite_psd_puzhi4_9

     澳門總督府,原為塞卡爾(Visconde do Cercal)子爵私邸,1884年成為澳門總督的官邸。

mainsite_psd_puzhi4_10
mainsite_psd_puzhi4_10

二十世紀初期的議事會大樓。澳葡政府在1844年成立後,議事會漸漸成為澳門市政機構,負責澳門市政工作,但不包括氹仔和路環。

《中葡和好通商條約》包含甚麼內容?

《中葡和好通商條約》總共五十四款,除了確定葡萄牙人「永居」澳門外,第六至九款為外交人員和領事的規定、第十一至十八款為在中國內地的葡萄牙人特權、第二十至四十四款為中國通商口岸的商業體制、第四十七和五十款確保葡萄牙臣民擁有治外法權、第五十二款為保護在內地的天主教徒,所以其內容涉及外交、特權、商業體制、罪犯引渡協議、保護天主教徒等。

本專題主要圖片來源:除特別標示外,皆為澳門遺產學會副理事長勞加裕先生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