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左拖拉時間線瀏覽更多
mainsite_psd_puzhi3_8
mainsite_psd_puzhi3_8

亞馬喇總督的殖民統治,加上他被暗殺的事件,促使清朝與葡萄牙的關係跌入冰點,甚至爆發小規模軍事衝突。

儘管澳葡政府已經殖民管治澳門,但仍然欠缺法律依據,所以葡萄牙嘗試迫使清朝承認割讓澳門。在1850年,葡萄牙派遣艦隊到澳門,嘗試加強在遠東的軍力,但其中一艦自爆炸毀。1860年,英法聯軍攻入北京後,葡萄牙在法國公使協助下,澳門總督基瑪良士(Isidoro Francisco Guimarães)於1862年到北京與清朝官員談判,並且草簽了《中葡和好貿易條約》。

然而,當清朝在1864年審視條約之時,發現《中葡和好貿易條約》的條款存在有損中國對澳門的主權,因而拒絕換約,這也使《中葡和好貿易條約》沒有成為有效的法律文件。

《中葡和好貿易條約》的條款如何有損中國對澳門的主權?

答案見下。

mainsite_psd_puzhi3_1
mainsite_psd_puzhi3_1

葡兵在1849年8月25日越過關閘攻佔北山嶺炮台。

mainsite_psd_puzhi3_2
mainsite_psd_puzhi3_2

                                                                  位於聖味基墳場的美士基打(Vicente Nicolau de Mesquita)墓

mainsite_psd_puzhi3_3_v2
mainsite_psd_puzhi3_3_v2

昔日在議事亭前地豎立的美士基打像,豎立於1940年,但在1966年發生的「一二三」事件中被推倒,而美士基打像其後被送返葡萄牙。(網上資料圖片)

ebook

在亞馬喇遇刺後三天,即1849年8月25日,澳門葡兵為了報復清朝,25名士兵攻佔關閘,其他葡兵之後陸續集結。清朝士兵則駐守在不遠的北山嶺炮台,且有500名士兵,他們向關閘開炮攻擊。在清軍的炮擊下,美士基打少尉帶着36名士兵及一門火炮攻佔北山嶺炮台。然而,葡萄牙人無意佔據和擴張,不久便撤回澳門。

mainsite_psd_puzhi3_4
mainsite_psd_puzhi3_4

氹仔紀念碑花園內的石碑,紀念「瑪利亞二世號」爆炸被毀的事件。

ebook

1850年,葡萄牙派出官也(Pedro Alexandrino da Cunha)出任新任澳門總督,並且派遣軍艦「瑪麗亞二世號」(Dona Maria II)、「若昂一世號」(Dom João I)及「彩虹號」(Iris)到澳門,稱是加強澳門防衛。然而,「瑪麗亞二世號」於1850年10月29日慶祝葡萄牙國王生日的活動上自爆炸毀,造成大批官兵傷亡。事後,澳葡政府在爆炸發生的氹仔炮台附近豎立紀念碑。除了軍艦被毀之外,官也總督在到任不久也患病逝世。

有學者相信官也與這支葡萄牙艦隊是為遠征中國而來,但在總督逝世和軍艦炸毀下,計劃被迫取消。

mainsite_psd_puzhi3_5
mainsite_psd_puzhi3_5

                            澳門總督基瑪良士在1852年上任,雖然任內促使中葡關係重回正常,但其任務是爭取清朝承認葡萄牙在澳門的管治權。

mainsite_psd_puzhi3_6
mainsite_psd_puzhi3_6

 英法聯軍在1860年佔據北京後,法國公使邀請葡萄牙與清朝談判,而總督基瑪良士在1862年與清朝官員談判,並且草簽了《中葡和好貿易條約》。

mainsite_psd_puzhi3_7
mainsite_psd_puzhi3_7

                        南灣總督官邸建於1859年,位於今天的南灣舊法院大樓,曾經是澳門總督的住所,也是早期澳葡政府部門的辦公樓。

mainsite_psd_puzhi3_8
mainsite_psd_puzhi3_8

1854年的澳門南灣海岸

mainsite_psd_puzhi3_9
mainsite_psd_puzhi3_9

             1853年的媽閣廟

mainsite_psd_puzhi3_10
mainsite_psd_puzhi3_10

1870年代的澳門半島全景圖

為何清朝官員拒絕與葡萄牙人互換《中葡和好貿易條約》?

在《中葡和好貿易條約》的第九款中,訂明「由大清國大皇帝仍任憑設立官員駐紮澳門,辦理通商貿易事務,並稽查遵守章程……」,但葡萄牙人卻把官員改作領事,即把澳門視作葡萄牙屬地。因此,清朝要求葡萄牙修改條約,否則拒絕互換條約。最終條約無法落實。

本專題主要圖片來源:除特別標示外,皆為澳門遺產學會副理事長勞加裕先生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