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左拖拉時間線瀏覽更多

(六)「冀東事變」及「華北五省自治」

mainsite_psd_kangzhan06_2
mainsite_psd_kangzhan06_2

日本侵華計劃既定,但一時尚不能武力鯨吞,而取漸進蠶食方式。在「何梅協定」交涉後不久,日本即在冀(河北)東策劃政變,發起所謂「華北五省自治」。1935年11月24日,原國民黨要員殷汝耕在日本卵翼下,於通州成立「冀東防共自治委員會」,宣佈脫離國民政府獨立,一個月後改為「冀東防共自治政府」(1935-1938),旋由通州改治唐山,其頭目也由池宗墨繼之,是為偽滿洲國後第二個日偽傀儡政權,史稱「冀東事變」。該政權後於1938年併入由另一日本傀儡王克敏在北平成立的所謂「中華民國臨時政府」(1937-1940)。

冀東事變及其成立的冀東防共自治政府是華北五省自治的首步。華北五省自治,又稱華北特殊化、華北分離、華北自治運動、華北事變。日本企圖藉此使河北、察哈爾、綏遠、山東、山西五省脫離中國,於1936年2月已令河北、察哈爾兩省實行部分自治,同時又在察哈爾境內成立「蒙古軍政府」。儘管國民政府於1935年12月11日成立以宋哲元為首的冀察政務委員會,令華北事變進程暫時延緩,不過日本無形中已操控了華北地區。「七七事變」後,日本在華成立傀儡政權的步伐進一步加快。

日本侵略中國慣用「以華治華」。1931年後日本在華建立的傀儡政權有哪些?

答案見下。

mainsite_psd_kangzhan06_1
mainsite_psd_kangzhan06_1

          1935年11月24日,日本扶植殷汝耕成立「冀東防共自治委員會」,宣佈脫離國民政府獨立。圖為該會成立時殷汝耕站在長官席上。

mainsite_psd_kangzhan06_2
mainsite_psd_kangzhan06_2

「冀東防共自治委員會」成立後一個月,於1935年12月25日改稱「冀東防共自治政府」,是繼偽滿洲國後第二個由日本在中國扶植的傀儡政權。圖為「冀東防共自治政府」大門。1938年,「冀東防共自治政府」併入王克敏的「中華民國臨時政府」。

mainsite_psd_kangzhan06_3
mainsite_psd_kangzhan06_3

          民國時期出版的察哈爾、熱河、綏遠地圖。這三省與河北、山東、山西等,都屬華北地區。熱河於1933年被日本佔領,併入偽滿洲國。

mainsite_psd_kangzhan06_4
mainsite_psd_kangzhan06_4

攝於1932至1933年綏遠省綏遠縣的一幅照片,牆壁上有「勿忘國恥」、「雪恥報仇」等標語。1930年代中,日本大力策動包括綏遠在內的華北五省自治。

mainsite_psd_kangzhan06_5
mainsite_psd_kangzhan06_5

「九一八事變」及長城抗戰後,華北出現多股抗日武裝。1933年5月26日,察哈爾抗日同盟軍在張家口成立。圖為察哈爾抗日同盟軍騎兵奔赴抗日前線。1930年代中,日本大力策動包括察哈爾在內的華北五省自治。

mainsite_psd_kangzhan06_6
mainsite_psd_kangzhan06_6

1935年12月11日,國民政府成立以宋哲元為首的冀察政務委員會,該委員會一定程度上延緩了日本的華北「自治」運動。左圖:報章報道國民政府成立冀察政務委員會;右圖:冀察政務委員會委員長宋哲元,他身兼第二十九軍軍長,其麾下第二十九軍是1933年長城抗戰的主力。

mainsite_psd_kangzhan06_7
mainsite_psd_kangzhan06_7

冀察政務委員會成立後,日本繼續推動華北「自治」,在華北成立傀儡政權。圖為1936年4月,討論決定成立「蒙古軍政府」的第一次蒙古大會主席台,台後有日本國旗及「蒙古軍政府」旗幟。次月,由日本控制的「蒙古軍政府」在察哈爾境內正式成立。

mainsite_psd_kangzhan06_8
mainsite_psd_kangzhan06_8

          「七七事變」後,日本加緊在華北成立傀儡政權。1937年9月4日,日本在察哈爾成立「察南自治政府」。

mainsite_psd_kangzhan06_9
mainsite_psd_kangzhan06_9

                    1937年10月15日,日本在山西成立「晉北自治政府」。圖為該傀儡政權的成立大會。

mainsite_psd_kangzhan06_10
mainsite_psd_kangzhan06_10

1937年12月14日,日本在北平成立以王克敏為首的「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圖為該傀儡政權成立時,天安門城樓掛起「慶祝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的標語。

日本侵略中國慣用「以華治華」。1931年後日本在華建立的傀儡政權有哪些?

日本侵略中國,慣用「以華治華」政策,四處培植偽政權,茲略舉其要者:

(1)偽「滿洲國」:建於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的1932年3月1日,由清末帝愛新覺羅‧溥儀任執政,年號「大同」,治於新京(今吉林長春),控制奉天、吉林、黑龍江東北三省及熱河。1934年3月1日改稱「大滿洲帝國」,溥儀登基,年號「康德」。1945年8月18日滅亡。

(2)偽「冀東防共自治政府」:建於1935年11至12月的「冀東事變」時,1935年11月24日在通州成立「冀東防共自治委員會」,由殷汝耕任委員長。1935年12月25日改稱「冀東防共自治政府」,殷汝耕任政務長官。1937年8月,該政府徙治唐山,池宗墨接任政務長官。1938年2月1日,冀東防共自治政府取消,併入北平的偽「中華民國臨時政府」。

(3)偽「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於1937年12月14日的北平,其政府首腦王克敏充任臨時政府的行政委員會委員長。1940年汪精衛成立南京「國民政府」後,「中華民國臨時政府」被解散,改為「華北政務委員會」,王揖唐任委員長,由日本人直接控制。

(4)偽「中華民國政府」:成立於1940年3月30日的南京(日軍於1937年12月攻陷南京),由汪精衛擔任「國民政府」代主席及其下行政院院長。1944年11月汪精衛死後,陳公博任代理主席兼行政院長。1945年8月16日在日本投降後該政府宣告終結。

其他的日本傀儡政權,尚有「中華民國維新政府」、「蒙疆聯合自治政府」、「蒙古軍政府」、「察南自治政府」、「晉北自治政府」等等,不能盡述。

本專題主要圖片來源:FOTOE、其他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