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左拖拉時間線瀏覽更多

(一)袁世凱專權及二次革命

mainsite_psd_minchu01_09
mainsite_psd_minchu01_09

1912年3月10日,袁世凱在北京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次日,孫中山等頒佈《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圖以責任內閣制約束總統權力。8月,宋教仁等將同盟會改組成新政黨,名為「國民黨」,並於是年年底在國會選舉中取得多數席位。孰料1913年3月,宋教仁在上海車站被暗殺,全國震驚。同時,袁世凱未經國會同意,向英、法、德、日、俄五國銀行團借取鉅款,又下令罷免擔任江西、廣東、安徽三省都督的國民黨人李烈鈞、胡漢民、柏文蔚。1913年7月,李烈鈞首先在江西發難討袁,南京、上海、安徽、廣東、福建、湖南、四川等地也先後宣佈反袁而獨立,是為「二次革命」。但袁世凱之北洋軍實力雄厚,將各省討袁軍次第擊破,二次革命首尾僅及兩個月即告失敗。接着袁世凱加緊專權,由臨時大總統轉為正式大總統,又下令解散國民黨。孫中山則在1914年7月於東京另建中華革命黨,繼續反袁。

何謂「二次革命」?1912年8月所建之國民黨與1919年10月成立的中國國民黨有何關聯?

答案見下。

mainsite_psd_minchu01_01
mainsite_psd_minchu01_01

左圖:宋教仁;右圖:清末華興會成員黃興(前排左一)、宋教仁(前排右二)等合影。宋教仁是反清組織華興會、同盟會的重要骨幹,在革命派中聲望甚高,對西方議會政治也有深入認識。

mainsite_psd_minchu01_02
mainsite_psd_minchu01_02

1913年國民黨黨員王蘭田的黨員證。1912年8月,宋教仁牽頭將同盟會改組成國民黨,參加是年年底的國會選舉,並贏得多數席位,有望成立以其為總理的內閣。宋教仁此舉,目的一來試圖以內閣和議會約束袁世凱的總統權力,二來亦希望加快推動中國的民主制度。

mainsite_psd_minchu01_03
mainsite_psd_minchu01_03

1913年3月20日晚,宋教仁在上海車站遭暗殺。左圖:宋教仁被刺殺後,遺體暫時移放在椅上;右圖:上海宋教仁墓今貌。

mainsite_psd_minchu01_04
mainsite_psd_minchu01_04

宋教仁案震驚全國,袁世凱被指涉事,革命派遂謀倒袁。圖為1913年3月25日晚,孫中山(前排左三)同黃興(前排左二)等人在上海就處理宋教仁案、發動二次革命及籌款等問題會商及合影。

ebook

當時輿論一般認為是袁世凱授意暗殺宋教仁,袁世凱否認,但有證據指向時任國務總理、追隨袁世凱多年的趙秉鈞指使殺人,然而兇手武士英卻是共進社成員,屬國民黨陣營。宋案真相至今仍屬歷史謎團,但無論如何,該案是促使革命派和袁世凱全面決裂的關鍵。

mainsite_psd_minchu01_05
mainsite_psd_minchu01_05

左圖:1913年4月26日的《中國政府善後借款合同》;右圖:建於1913年的漢口滙豐銀行大樓今貌,滙豐參與了當年的借款。袁世凱這次對外舉債受到猛烈抨擊,為宋教仁案發生後的局勢火上添油。

ebook

善後借款是袁世凱政府為解決財政問題而向英國滙豐、法國東方滙理、德國德華、俄國華俄道勝、日本橫濱正金所組成的五國銀行團舉債,款項高達2500萬鎊,年息5厘,分47年清還,以鹽稅、海關稅抵押,並將鹽務交給外人辦理。善後借款未經參議院同意,引發批評,當時有輿論指袁世凱向外大舉借款是為了鞏固自身權力而出賣國家利益。

mainsite_psd_minchu01_06
mainsite_psd_minchu01_06

圖左至右:江西都督李烈鈞、廣東都督胡漢民、安徽都督柏文蔚。三人都是國民黨人,袁世凱在1913年6月先後將他們免職。革命派在袁世凱步步進逼下,起兵討袁已無可避免。7月12日,李烈鈞首先在江西起兵,揭開二次革命序幕,接着南京、上海、安徽、廣東、福建、湖南、四川等地也先後宣佈反袁獨立。

mainsite_psd_minchu01_07
mainsite_psd_minchu01_07

民初袁世凱的北洋軍在操練。當時袁軍實力強大,反袁武裝難攖其鋒。

mainsite_psd_minchu01_08_v2
mainsite_psd_minchu01_08_v2

1913年9月1日,北洋軍將領張勳攻克革命派大本營南京,各地紛紛取消獨立,左右圖分別為被張勳轟毀的南京太平門和朝陽門。9月12日,支持袁世凱的雲南軍隊攻入四川重慶,歷時僅兩個月的二次革命宣告失敗。

mainsite_psd_minchu01_09
mainsite_psd_minchu01_09

鎮壓二次革命後,袁世凱加緊鞏固和擴張權力,於1913年10月10日出任中華民國首任正式大總統。左圖:1913年10月10日,袁世凱就任「中華民國第一正式大總統」時,總統府顧問莫理循(George Ernest Morrison)出席就任典禮的證件「慶祝券」;右圖:袁世凱就任中華民國正式大總統當日,與外國駐華使節合照。

mainsite_psd_minchu01_10
mainsite_psd_minchu01_10

二次革命後,孫中山、黃興等多名革命領袖遭通緝,流亡海外,國民黨亦遭解散。1914年7月8日,孫中山在日本成立中華革命黨,自任總理,繼續號召反袁。左圖:孫中山加入中華革命黨時親筆書寫的誓約;右圖:孫中山的中華革命黨黨證。

 何謂「二次革命」?1912年8月所建之國民黨與1919年10月成立的中國國民黨有何關聯?

「二次革命」指1913年7至8月間,國民黨人發動的討伐袁世凱專權的革命戰爭,又稱「討袁之役」、「癸丑之役」、「贛寧之役」,因繼辛亥革命而再次發動,故稱「二次革命」。至於1912年8月所建的國民黨,主要由宋教仁在同盟會基礎上改組而成,不含「中國」二字,該黨於1913年11月被袁世凱解散。後孫中山在1914年7月另建中華革命黨,至於1919年10月改建的中國國民黨,前頭則冠有「中國」二字。概括而言,孫中山等參與組建的革命組織大致如下:興中會(1894)─中國同盟會(1905)─國民黨(1912)─中華革命黨(1914)─中國國民黨(1919)。

本專題主要圖片來源:FOTOE、其他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