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左拖拉時間線瀏覽更多

民初內憂外患概覽

minchu_header_1200x400_v1
minchu_header_1200x400_v1

民國創建,清祚告終,但民初中國的內憂外患卻持續不斷。1912年3月11日,在袁世凱於北京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次日,孫中山等即頒佈《中華民國臨時約法》,規定實行責任內閣制。同年8月,宋教仁等改組同盟會而成國民黨,並於年底在國會選舉中取得多數席位,深為袁世凱所忌。1913年3月,宋教仁被暗殺,不久袁世凱又下令罷免數省的國民黨人都督。江西李烈鈞於1913年7月首先發難討袁,二次革命爆發,但首尾僅及兩月即告失敗。此後袁世凱當上正式大總統,解散國民黨,孫中山則於1914年7月在日本另組中華革命黨,繼續號召反袁。1915年底,袁世凱圖謀稱帝,於民國五年(1916年)改元「洪憲」而登基。蔡鍔率先在雲南起兵討袁,揭開護國戰爭、全國倒袁的序幕。結果袁世凱僅做了83天皇帝即取消帝制,不久去世。袁世凱敗亡後,黎元洪繼任大總統,段祺瑞任國務總理,其間黎元洪的總統府和段祺瑞的國務院發生府院之爭,接着有1917年7月張勳擁清末帝溥儀的12天復辟。段祺瑞重新掌權後宣佈中國加入協約國參與歐戰,並廢除《臨時約法》,孫中山遂到南方發起護法運動,形成南北分裂、或戰或和之局。然而,南方軍閥非真心支持孫中山,護法運動最終失敗。隨着袁世凱去世,北洋系分裂,皖、直、奉等北洋軍閥及各處大小軍閥漸漸控制中央或地方政權並分裂割據,最終出現全國軍閥混戰。同時,俄、英、日不斷染指外蒙古、西藏、山東等地。民初中國,陷入內外交煎的困局。

minchu_timeline_v4-01
minchu_timeline_v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