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左拖拉時間線瀏覽更多

(三)八國聯軍之役

mainsite_psd_baguo03_5
mainsite_psd_baguo03_5

1900年(光緒二十六年,庚子)春,義和團由山東轉入直隸,駐京各國使節以情勢險惡,紛電其本國政府出兵干預。6月,各國軍艦二十多艘麕集大沽口外,英國將領西摩爾(Edward Hobart Seymour)於6月10日率領列強軍隊約二千人,從塘沽一帶向北京進發。同時,北京之義和團眾和董福祥所領清軍圍攻駐京各國使館所在之東交民巷及西什庫的外國教堂,日本使館書記生杉山彬、德國公使克林德(Baron Klemens von Ketteler)先後被殺。6月21日,慈禧太后以光緒帝名義正式向列強宣戰。當時出兵的有英、美、日、俄、法、德、奧、意,故稱「八國聯軍」。8月14日,聯軍攻入北京城,與義和團的巷戰持續了兩天。最後聯軍攻佔了紫禁城,特許軍隊在京公開搶掠三天,中國珍貴文物圖籍許多付之一炬或遭囊括而去。聯軍總數開始時有三萬多人,後來增至五萬多人,統帥改由德國人瓦德西(Count Waldersee)擔任。另俄軍更大舉進佔中國東北。8月15日,慈禧攜光緒帝及皇室人員倉皇西逃,而聯軍在8月16日晚已基本佔領北京全城。10月26日,慈禧抵達西安後,就謀劃派員與列強乞和訂約。

清廷向列強宣戰後,其臣下如何執行?慈禧太后的態度又如何?

答案見下。

mainsite_psd_baguo03_1
mainsite_psd_baguo03_1

1900年6月,義和團入京後,使館區陷危,各國軍艦二十多艘在天津對開海域結集,準備從塘沽一帶向北京進發。圖為參與對華軍事行動的英艦和美艦,美艦後方的塘沽在戰鬥後起火冒煙。

mainsite_psd_baguo03_2
mainsite_psd_baguo03_2

左圖:1900年6月,在華公使館的各國軍隊與義和團激戰;右圖:1900年6月20日,德國駐華公使克林德被殺。克林德之死,加上6月11日日本駐華使館書記生杉山彬被殺,令各國決定擴大軍事行動。1900年6月21日,慈禧太后以光緒帝的名義,向列強宣戰。

ebook

以慈禧為首的清廷當權派,利用義和團排外並對列強宣戰,一些較具識見及理性的地方大員不願跟從。兩江總督劉坤一、湖廣總督張之洞、兩廣總督李鴻章、山東巡撫袁世凱等,稱宣戰詔是義和團脅持朝廷所下的「矯詔」,不予奉命。又與各國達成協議,在所管省份保障各國利益及外國人生命財產安全,各國軍隊亦不會侵犯這些省份。此舉令東南各省在義和團運動及八國聯軍之役中得以自保,史稱「東南互保」。

mainsite_psd_baguo03_3
mainsite_psd_baguo03_3

戰爭正式爆發後,英、美、日、俄、法、德、奧、意組成八國聯軍,實行先陷天津再佔北京。7月14日,聯軍攻陷天津。左圖為義和團在天津與聯軍激戰;右圖為在保衛天津時殉國的清將聶士成。

ebook

聶士成參加過甲午戰爭,曾在遼東挫敗日軍,為少數在甲午戰爭中表現出色的陸軍將領之一。義和團運動及八國聯軍期間,任直隸提督。聶士成一直視義和團為禍國殃民的拳匪,力主鎮壓,曾多次與義和團衝突,被清廷嚴斥。八國聯軍迫近天津,聶士成前往迎敵,麾下將士卻常遭義和團偷襲殺害,但因清廷包庇義和團,聶軍只能忍辱而不能反擊。聶軍既要抵禦聯軍,後方又遭義和團襲擊,處於腹背受敵的險境。1900年7月9日,聶士成率軍與日本軍隊激戰,身中七彈犧牲。

mainsite_psd_baguo03_4
mainsite_psd_baguo03_4

《董軍門楊村設計敵西兵圖》。1900年8月6日,八國聯軍由天津向北京推進,清將董福祥率軍與聯軍在楊村交戰,清軍大敗,聯軍劍指北京。

mainsite_psd_baguo03_5
mainsite_psd_baguo03_5

1900年8月14日,八國聯軍攻入北京,次日攻進紫禁城。圖為聯軍入京及登上紫禁城金鑾殿。

mainsite_psd_baguo03_6
mainsite_psd_baguo03_6

俄國乘八國聯軍之役入侵中國東北,大肆屠殺中國百姓。圖為俄軍進入奉天府(今瀋陽)及佔領山海關。

mainsite_psd_baguo03_7
mainsite_psd_baguo03_7

                           日軍將被捕的義和團拳民斬首。1900年9月,德國陸軍元帥瓦德西出任聯軍總司令,聯軍繼續增兵,加強清剿義和團。

mainsite_psd_baguo03_8
mainsite_psd_baguo03_8

聯軍攻入紫禁城前,慈禧帶同光緒帝等狼狽逃往西安。左圖:慈禧一行在逃亡路上;右圖:慈禧及光緒帝在西安避難的行宮。

mainsite_psd_baguo03_9
mainsite_psd_baguo03_9

在八國聯軍監督下,清廷官軍處決義和團拳民。在逃亡途中,慈禧決定與列強議和,並把戰爭責任全推給義和團。其後清軍配合聯軍全力捕殺拳民。

ebook

慈禧在逃亡途中,命令各地官兵剿滅義和團。9月7日,清廷發佈上諭,稱「此案初起,義和團實為肇禍之由,今欲拔本塞源,非痛加剷除不可」。

mainsite_psd_baguo03_map_10
mainsite_psd_baguo03_map_10

八國聯軍之役形勢圖

清廷向列強宣戰後,其臣下如何執行?慈禧太后的態度又如何?

清廷宣戰之後,有力戰者如聶士成,亦有不奉令而自行其事。兩江總督劉坤一、湖廣總督張之洞讓著名實業家盛宣懷出面,與上海的各國領事訂立《東南互保章程》,推行「東南互保」,兩廣總督李鴻章、山東巡撫袁世凱也表贊同。他們稱皇室詔令是義和團脅持下的「矯詔」、「亂命」,故對「宣戰」令不予奉行。至於慈禧太后,在對外宣戰後不久,也生悔意。她在北京淪陷時,即攜同光緒帝等西逃,向列強解釋「中國即不自量,亦何至與各國同時開釁」,把開戰責任全推給義和團,在逃亡路上表示會對之「設法相機自行懲辦」。後來又屈辱求和,表示要「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慈禧先是利用義和團輕率啟釁,向多個世界強國同時宣戰,兵敗如山倒後隨即卑躬乞和,並轉而大舉清剿「扶清滅洋」的義和團,對內對外態度轉變之快,實為世界歷史所罕見。

本專題主要圖片來源:FOTOE。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