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左拖拉時間線瀏覽更多

(一)列強不斷侵華與教案頻生

mainsite_tushuojindai_yingfalianjun7.10_dec12
mainsite_tushuojindai_yingfalianjun7.10_dec12

十九世紀中葉以來,歐風美雨漸次在華蔓延開來。其中基督宗教各派的傳播尤為鮮明,西式教堂遍起於中華大地,民眾仇洋反教的「教案」也頻頻發生。據計算,從1840至1900年各地教案約四百餘起,平均每年至少六起。教案產生一方面是列強不斷侵華,一些外國教士或華人信眾仗勢欺人,又不受中國法律管制;另方面社會流行了一些不實謠言,如說洋人醫院挖小孩眼睛製迷藥、神父用特製器具吸男童陽精等,造成人人自危,並採用毀教堂、殺教士等暴力行為來反洋教。早在1856年,英法聯軍導火線之一就和法國天主教士被殺的廣西「西林教案」有關。1870年有「天津教案」,民眾疑育嬰堂殺害嬰兒數十名,聚眾數千焚毀教堂,又毆斃法國領事,焚毀法、英、美、俄、西教堂及法國領事署。1897年在山東曹州的鉅野縣發生「曹州教案」,造成德國教堂被毀及兩名神父被殺。在山東一帶,仇教滅洋的行為後來演化為義和團運動,並擴展至天津等河北地區。

ebook

中國近代史上,由鴉片戰爭至清末,發生多次反對西洋宗教(主要是基督宗教,包括天主教、新教、東正教)的衝突,多有教堂遭焚、傳教士及信徒被殺。這類事件稱為「教案」。

十九世紀末中國教案的平民作為,與「民粹主義」有無關聯?

答案見下。

mainsite_psd_baguo01_1
mainsite_psd_baguo01_1

鴉片戰爭後,西方宗教加快在華傳播。圖為清末兩名西方傳教士趕着毛驢,和中國嚮導一起到鄉間傳教。近代基督宗教大舉來華,常引發中西衝突。

mainsite_psd_baguo01_2
mainsite_psd_baguo01_2

始建於1898年的河北保定天主教堂今貌。西式教堂的尖頂和十字架,大異於傳統中國建築,當時不少民眾認為會破壞風水、影響地方安寧等。

mainsite_psd_baguo01_3
mainsite_psd_baguo01_3

清末一所教會孤兒院。除了傳教,西方教會也開設學校、醫院、孤兒院等。然而這些慈善事業不但未能改善西教與大多數中國民眾的關係,更往往引起反西教的「教案」。

mainsite_psd_baguo01_4
mainsite_psd_baguo01_4

1856年2月,法國傳教士馬賴(Auguste Chapdelaine)到廣西西林傳教,遭當局捕殺,史稱「西林教案」。圖為馬賴畫像及其遭捕處刑的情況。事件令法國決定參與英國的對華軍事行動,為英法聯軍之役的其中一條導火線。

mainsite_psd_baguo01_5
mainsite_psd_baguo01_5

1868年,江蘇揚州發生教案。圖為揚州教案遺址及傳教士女眷被迫跳樓逃離火場的情形。

ebook

1868年,揚州一所法國傳教士所開辦的孤兒院遭遇瘟疫,多名嬰兒死亡,但謠傳是洋教士虐死數十名嬰孩,激發反洋教情緒。8月,數千民眾圍攻英國基督教傳教士所住的房屋並縱火,多人受傷。事後英國政府向清政府交涉,並派出軍艦展示武力。最終清政府答應英方懲兇、賠款等要求。

mainsite_psd_baguo01_6
mainsite_psd_baguo01_6

1870年,天津發生教案,教堂被焚,多名神職人員被殺。圖為教堂被燒後的外景和內景。

ebook

1870年6月,法國傳教士在天津開設的育嬰堂爆發疫症,多名嬰兒死亡,有謠言指是傳教士拐嬰、殺嬰、取嬰兒器官製藥等,民眾聚集數千反教排外。在事件中,法國領事豐大業(Henri Victor Fontanier)被打死,法、英、美、俄、西教堂及法領事署遭縱火,數十名傳教士、其他外國人員、中國信徒被殺。英、美、法等七國出動軍艦向中國交涉。清廷最終妥協,將多名肇事者處死、充軍,並向受影響國家道歉賠償。

mainsite_psd_baguo01_7
mainsite_psd_baguo01_7

1895年福建古田發生教案,一名英國傳教士、他的妻兒,以及其他女傳教士共十一人被殺。圖為該十一名死者的葬禮。事後清政府嚴懲殺人者以應對外國的外交和軍事壓力。

mainsite_psd_baguo01_8
mainsite_psd_baguo01_8

清末的《豬叫剜眼圖》,描繪洋教士挖人眼製藥,表達了民眾痛恨「豬叫」。「豬叫」即「主教」的諧音。當時民眾仇教,有多方面原因,部分和民智未開有關。例如因不理解西藥,輕信割取人的眼睛和其他人體器官以供製藥的謠言,每每觸發教案。

mainsite_psd_baguo01_9
mainsite_psd_baguo01_9

1895年福建古田教案處決現場。對外戰爭連敗後,清朝由中央到地方官員形成懼外心理,一旦發生教案,即嚴懲肇事者兼道歉賠償,力求盡快平息外國之怒,卻從未有效疏導民情,終致民怨日深,為更大規模的排外行動鋪路。

mainsite_psd_baguo01_10
mainsite_psd_baguo01_10

1898年山東膠州城牆邊的德國士兵。1897年11月,兩名德國傳教士在山東曹州鉅野縣被殺,史稱「曹州教案」或「鉅野教案」。德國以此為藉口,派兵霸佔了膠州灣。由於傳教士有外國軍力為後盾,列強又往往借教案向中國施壓甚至出兵侵犯,令中國百姓對洋人洋教越益仇恨。

十九世紀末中國教案的平民作為,與「民粹主義」有無關聯?

近代「民粹主義」(populism)一詞,又作平民主義,或純粹平民主義、極端平民主義,指一切為了低層民眾而不惜採用極端手段,來與威權、獨裁、精英相對抗。在十九世紀中期的俄國,曾有以「到民間去」為口號的民粹派活動;在十九世紀末的‎美國,也出現農民為反對壓迫而組織的平民黨。其實,中國古代早有民粹主義的傳統,如歷代高喊「殺富濟貧」、「替天行道」的民變。近代中國的教案,對外採用破壞教堂乃至電線、鐵路一類的極端行為,應亦繼承了「民粹」的傳統。

本專題主要圖片來源:FOTO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