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左拖拉時間線瀏覽更多

(一)割地賠款與設立租界

mainsite_psd_guafen01_7
mainsite_psd_guafen01_7

1840年以來,清廷在對外戰爭中屢屢戰敗,被迫出賣一系列主權,其中首要者包括割地賠款、開放商埠及設立租界。以失地論,割讓給英國的有香港島、南九龍,割給日本的有台灣及澎湖列島,葡萄牙對澳門的殖民管理也被條約確立,至於俄羅斯則強佔了東北、西北約一百五十萬平方公里土地。數次不平等條約規定的大宗賠款有:《南京條約》賠償英國二千一百萬銀元;《北京條約》賠償英、法各八百萬銀兩;《馬關條約》賠償日本軍費二億兩白銀,另加贖遼費、威海衛守備費計三千一百五十萬兩。商埠開放原屬自由貿易行為,但列強使中國開埠卻含強迫協定關稅一類不平等之舉,令中國失卻關稅自主權。1899年前,被迫開放的商埠有: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牛莊、登州、台南、淡水、潮州、瓊州、漢口、九江、南京、鎮江、天津、沙市、重慶、蘇州、杭州。至於租界則是列強在中國領土內的「國中之國」,享有行政自治、領事裁判及任由外僑佔居等權,包括上海及廣州英、法租界,廈門英、日及鼓浪嶼公共租界,天津英、美、法、德、日、俄、比、意、奧租界,鎮江、九江英租界,漢口英、法、德、俄、日租界,重慶、杭州、蘇州、沙市、福州日租界,北京使館界。

開埠通商打破了閉關自守,為何說是侵犯中國主權?

答案見下。

mainsite_psd_guafen01_1_v2
mainsite_psd_guafen01_1_v2

繪畫《香港島開埠圖》及1870年代的九龍半島南端。香港島、南九龍分別於1842年及1860年割讓給英國。割讓香港島為近代中國割讓領土之始。

mainsite_psd_guafen01_2
mainsite_psd_guafen01_2

左圖:哈薩克斯坦巴爾喀什湖今貌;右圖:中俄邊界烏蘇里江今貌。1858年起,俄羅斯割佔中國約一百五十萬平方公里土地,當中包括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烏蘇里江以東及巴爾喀什湖大片土地。

mainsite_psd_guafen01_3
mainsite_psd_guafen01_3

左圖:1880年澳門總督府與侍衛亭;右圖:1887年《中葡北京條約》文本。通過此約,葡萄牙正式取得澳門的管理權。

ebook

明清政府一直容許葡萄牙人居住和管理澳門,但中葡從未簽訂任何相關條約,中國並沒有失去對澳門的主權,葡萄牙亦須向中國繳交地租。鴉片戰爭後清朝弱勢曝露,葡萄牙遂於1849年停止向清朝交付地租並佔領關閘,其後陸續佔領更多地方,如1851年佔領氹仔、1864年佔領路環、1883年佔領望廈村等。後葡萄牙再乘清朝持續積弱,於1887年和清朝簽訂《中葡北京條約》,又稱《中葡和好通商條約》,除訂明中國同意葡萄牙永居管理澳門外,葡萄牙亦藉此條約取得領事裁判權。

mainsite_psd_guafen01_4
mainsite_psd_guafen01_4

1895年甲午戰爭失敗後,清朝被逼割讓台灣及澎湖列島給日本。左圖:1895年台灣高雄港灣中的日本戰艦;右圖:1895年日軍佔領澎湖後與當地居民合影。

mainsite_psd_guafen01_5
mainsite_psd_guafen01_5

1861年一幅木刻版畫,描繪中國人運送和英法聯軍之役有關的部分賠款前往英軍司令部。

mainsite_psd_guafen01_6
mainsite_psd_guafen01_6

清朝戶部衙門。戶部負責財政,清朝後期因多次戰敗而被迫支付巨額賠款,令中國陷入嚴重財政困難。

mainsite_psd_guafen01_7
mainsite_psd_guafen01_7

1863年由上海英、美租界合併而成的公共租界。

ebook

費成康《中國租界史》:租界是十九世紀中至二十世紀中,歐美列強在東亞國家的通商口岸開闢、經營的居留和貿易區域。其特點是外國人侵奪了當地的行政管理權及其他一些國家主權,並主要由外國領事或由僑民組織的工部局之類的市政機構來行使這些權力,從而使這些地區成為不受本國政府行政管理的「國中之國」。

mainsite_psd_guafen01_8
mainsite_psd_guafen01_8

十九世紀中葉上海法租界最高行政機關公董局。

ebook

1842年,上海作為《南京條約》五個通商口岸之一,開始對外開放。1845年11月29日,上海出現第一塊租界。初期有英、法、美租界。1863年英、美租界合併,成為公共租界。法國其後亦成立公董局管理法租界。繼上海以後,外國租界陸續在中國其他地方設立。

mainsite_psd_guafen01_9
mainsite_psd_guafen01_9

列強在租界多設工部局,行使管理權。左圖為天津俄租界工部局,右圖為天津德租界工部局。

mainsite_psd_guafen01_10
mainsite_psd_guafen01_10

左圖:晚清廣州英租界一景;右圖:建於1864年、位於原廣州英租界、曾專供外僑禮拜的沙面基督堂今貌。

開埠通商打破了閉關自守,為何說是侵犯中國主權?

開埠通商雖屬自由貿易的國際商業行為,但自1840年開始中外條約載明的通商口岸,卻是在不平等情況下運作的,如規定中外協議關口稅則,准許洋貨以低稅入關傾銷,曾確定「值百抽五」的原則。外國的貿易船隻可以在各通商口岸隨意轉運,不用重複交稅。另在諸多商埠,又劃出租界,由外國人享有行政自治、領事裁判及任由外僑佔居等權,中國的關稅自主權、司法權不但受侵害,更要允許列強享有最惠國待遇。

本專題主要圖片來源:視覺中國(圖1-7、10)、FOTOE(圖1、8、9)、其他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