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精神,叫「中國女排」

中國女排一路走來,創造了黃金時代,也經歷過低谷時期,始終以代代傳承的「女排精神」帶給國人以恆久的感動。為甚麼中國女排受到如此高的關注?「女排精神」又從何而來?

1984年洛杉磯夏季奧運會,中國女排正面臨奪取三連冠前的最後一擊。而與此同時的上海石庫門,黑白電視機擺在弄堂中間,屋頂的孩子高舉天線,街坊鄰里正比肩疊踵聚在一起觀看那場振奮人心的比賽。每當中國隊得分,歡呼聲彷彿能衝破天際。

這是電影《我和我的祖國》中極具感染力的一幕。人們為何如此激動?「女排精神」又從何而來?回溯這支王者之師一路走來的榮光與荊棘,或許能夠找到答案。

 

衝出亞洲,冠絕世界

新中國成立伊始,女子排球運動便在全國推廣下發展起來。1951年,國家女子排球隊正式組建,先後赴14個城市舉辦巡迴表演賽,介紹比賽規則和訓練方法。1954年開始舉辦的全國排球聯賽,更要求以行政區為單位參賽,女排運動得以迅速普及。到1959年,各省、市、自治區基本都組建了自己的女排運動隊,發展出不同的風格打法,加上各地的青少年隊,為女排發展奠定了人才基礎。

這一時期,世界各國隊伍都已開始重視技戰術的運用。1955年,國家體委提出「積極主動、靈活快速」的技戰術指導思想。五十年代,女排亦曾請蘇聯專家來華指導,但最終發現,高打強攻的得分方式,並不適合個頭不高、力度不夠的亞洲球員,加之當時仍堅持重攻輕防,這一階段女排出征世界大賽的最好成績也只有第6名。

wechat_image_20200318101000
1955年5月,保加利亞女子排球隊和中國「八一」女子排球隊在北京先農壇體育場舉行友誼賽(來源:Fotoe)
wechat_image_20200318101000

 

六十年代初,日本女排稱霸排壇,讓中國女排看到希望。1964年,周恩來總理邀請日本隊教練大松博文來華指導一個月,不僅傳授「勾手發飄球」等技巧,也將「魔鬼訓練」、「意志排球」的訓練作風帶進中國女排。中國女排受到啟發,技戰術空前發展,着力於快速、多變的同時追求攻防兼備。隊員訓練從難、從嚴、從實戰出發,加大運動量(又被總結為「三從一大」原則),扎實的基礎技巧也讓新的技戰術得以靈活運用。

book

「魔鬼訓練」「意志排球」:大松博文採用密集、高強度的嚴苛訓練方式,並且要求隊員在明知救不到的球的情況下也必須飛撲上前營救。

文革尚未結束,在周恩來等領導人的支持下,包括女排在內的體育事業便開始復甦。針對運動員身體素質和專業水平下降、女排隊伍青黃不接的情況,國家體委首先在漳州、郴州建立了兩個排球訓練基地,組織國家隊和地方隊伍集訓會戰,同時恢復了文革期間中斷的「三從一大」訓練原則。

1972年,尚未完工的漳州訓練基地迎來六支冬訓隊伍。最早用來訓練的「竹棚館」條件艱苦,屋頂漏雨,地板起倒刺,女排姑娘們就穿着棉背心,在泥裡翻滾救球,展現了頑強的球隊作風。國家隊新任主教練袁偉民還為女排配備了男陪練,他們身高與歐美女排隊員相當,可以模擬其擊球方式,幫助隊員盡快熟悉對手打法。袁偉民尤其注重培養頑強作風。據當時漳州訓練基地的工作人員回憶,女排姑娘們常常是一人不達標,全隊陪同加練,練完已是精疲力盡,需要互相攙扶、四肢並用才能下樓。漳州集訓見證了中國女排的蜕變,而「竹棚精神」也被認為是後來「女排精神」的起源。

wechat_image_20200318101021
漳州基地見證了中國女排的騰飛(來源:Fotoe)
wechat_image_20200318101021

 

緊接着全國排球聯賽也於1973年恢復,同時,女排開始出國訪問交流,參加亞洲女排錦標賽等大型比賽,獲得不少鍛煉機會。此時,各地女排隊伍人才濟濟,國家隊的組建模式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以往通常由國內的冠軍隊代表國家參賽,而1976年重組的新國家隊,則採取從全國排球聯賽中挑選優秀運動員,再赴基地進行集訓的方式,由此選拔出一批技能全面、特點突出的隊員。

恢復訓練和比賽後的短短幾年間,中國女排發展迅速,實際上已經具備了衝擊世界冠軍的實力。

1979年,在香港舉辦的第二屆亞洲女子排球錦標賽上,組隊僅三年的中國國家女子排球隊,擊敗了上屆奧運冠軍日本隊,從此衝出亞洲。

很快女排便迎來了一系列高光時刻。1981年,中國女排七戰七捷,再於第三屆世界盃戰勝東道主日本女排,實現中國三大球項目(足球、籃球、排球)零的突破。這次勝利轟動全國,也震驚了世界排壇,國人及海外華人親切地稱呼女排隊員為「鐵姑娘」、「鐵玫瑰」。而在接下來的1982-1986年,更是連摘四金,開啟「五連冠」黃金時代。

vcg31489645929
1984年8月7日:洛杉磯奧運會中國女排奪冠一刻(來源:視覺中國)
vcg31489645929

 

「五連冠」的金牌效應帶動了國內排球事業的發展。一是全民關注的氛圍中,女排運動員成為精神偶像,青少年中掀起「排球熱」。二是國家為退役運動員安排工作,使其多數都能留在排球事業繼續貢獻才智。這兩個因素都對女排隊伍的新老接替起到積極作用。因而在八十年代,各省市女排隊伍形成多強相抗的格局,國家隊更是保持了幾年的巔峰狀態。

但其後在縮減集體項目、教練員更換頻繁等因素影響下,女排陷入長達十餘年的低谷期,大賽成績欠佳。九十年代末隨市場化深入,女排總結經驗教訓,走向職業化發展。作為突破口的賽制改革,將全運會、全國排球聯賽等賽制分級,設置升降級制度;由俱樂部贊助的女排隊伍也開始進入大眾視野。在管理體制改革方面,則成立專門的中國排球運動管理中心,制定一系列契合排球運動發展規律的計劃。

2003年,女排走出低谷,18年後重新站上世界盃冠軍領獎台,並在2004年雅典奧運會驚天逆轉贏得金牌,實現「兩連冠」。

近年,女排在世界大賽項目中亦表現耀眼,如2016年出征里約奧運會實現反超奪冠,2019年第十三屆世界盃豪取11連勝成功衞冕。

伴隨着大賽佳績,兩位國家隊總教練的指揮藝術成為最受矚目的話題。

一位是2001年接過教鞭的陳忠和。陳忠和曾任老女排郴州集訓時期的陪打教練,訓練中繼承了「三從一大」原則,狠抓頑強作風。他的指揮風格靈活且從容,率領女排在2004雅典奧運會落後兩局的情況下絕地反擊,連扳三局贏得冠軍。

另一位是2013年掛帥的郎平。郎平既是老女排的明星主攻手,又執教過多國球隊,擁有豐富的經驗和國際視野。她提出「大國家隊戰略」——廣納人才參加訓練,每個位置總是保持三、四人競爭;通過科學訓練,隊員的傷病問題得到控制;而國外的比賽結束後,人們也常常可以見到隊員們結伴逛街購物的身影,體現人性化的一面。

wechat_image_20200318100949
陳忠和(來源:Fotoe)
20160821102921100ta
郎平(來源:中新社)

 

近年,媒體報道中的女排隊員形象日益鮮活。人們發現,賽場和訓練場上強悍的「鐵玫瑰」,生活中也有自己的生活情趣。中國女排作為集體備受關注,不少明星隊員也擁有自己的粉絲。

7066fb00ly1gb4ejvnoj8j22402tc4qq
2013-2016年中國女排隊長惠若琪(來源:惠若琪微博截圖)
7066fb00ly1gb4ejvnoj8j22402tc4qq

 

為何是「女排精神」?

對國人來說,中國女排既是一份集體記憶,也藴含某種歷久彌新的精神力量,人們稱之為「女排精神」。其內涵豐富,包括頑強拼搏、團結向上、無私奉獻等。

隨着女排國家隊再攀世界之巔,「老女排精神」、「女排精神回歸」等話題受到人們的熱議,不少影視作品如文章開頭的《我和我的祖國》以及即將上映的《冠軍》,也帶領人們回溯「女排精神」出現的那段光輝歲月。那麼,這樣一種極具感召力的精神,是如何產生又為何恰好在中國女排出現呢?

「女排精神」的提法,最早出現於1981首奪世界冠軍之後。奪冠次日,《人民日報》刊登鄧穎超文章《各行各業都要學習女排精神》,其後更開闢「學女排,見行動」專欄,全國掀起學習女排精神的高潮,一些工廠超額完成生產任務。

「女排精神」的興起有其特殊的時代背景。八十年代初正處於中國改革開放初期,面對世界的目光國人還有些不自信,急需一種鼓舞人心的精神力量。女排的崛起,剛好填補了這一空缺。「女排精神」對加快生產恢復和建設起到積極影響,也隨着國家走向世界、綜合國力提升而慢慢積澱、推廣,進而獲全民接受。

yongzhege
《人民日報》1981年11月17日號召各行各業學習女排(來源:CCTV《國家記憶》中國女排系列紀錄片截圖)
yongzhege

 

而中國女排也並未辜負大家的期望。自1981年以來,儘管有數次低谷,卻始終未跌出世界女排第一梯隊,更兩度重回巔峰。

統計顯示,截至2019年,中國女排在世界三大賽(世界盃、世界女排錦標賽、奧運會)中共奪得10次冠軍,這樣的成績在中國三大球項目中獨領風騷,就其他競技體育項目而言亦是一支勁旅。

main_site_illustration_nupai-01
main_site_illustration_nupai-01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就運動員身體素質而言,早期中國女排運動員在高度、力度、彈跳力等方面並不佔優勢。尤其在八十年代初經濟水平不高、訓練條件艱苦的情況下,純靠靈活多變的戰術、默契的配合、全面的技巧和頑強的作風取勝,奪冠實屬不易。

在比賽中,女排姑娘們克服傷痛,常常能在比分落後、不被看好時頂住壓力,反敗為勝;加之集體性球類項目很考驗團隊凝聚力,奪冠需要全隊擰成一股勁,因而觀眾亦情緒高漲,容易產生激勵與互動效應。從這個角度也能看出,「女排精神」不僅彰顯民族精神,也與競技體育精神一致,能夠引發更廣泛的共鳴。

中國女排一路走來,創造了黃金時代,也經歷過低谷時期,始終以代代傳承的「女排精神」,帶給國人以恆久的感動。

 

 

參考資料:

CCTV《國家記憶》中國女排系列紀錄片

《40年的女排精神永不過時 郎平:不會贏,也要拼盡全力》  新京報  2018/10/28

《「新時代」語境下「女排精神」的價值及其實現》  孟春雷  體育研究與教育  2018年第6期

《中國排球技戰術指導思想的演變及其對女排的影響》  郭向榮  體育科學研究  2005年第4期

《我國女子六人制競技排球運動發展史的研究》  李軍  蘇州大學2007年碩士論文

《中國女排精神研究》  貝炫毅  南京大學2019年碩士論文

上載日期:
2020年03月20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