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少數民族如何人靠衣裝?

1703ph046
雲南傣族少女服飾——頭戴邊沿上翹的斗笠,是傣族獨有的,一般向側戴。
1703ph046

中國少數民族的服飾非常豐富,無論是帽子與鞋靴、上衣與下裳,抑或是首飾與身體裝飾,都有自己的特色。

 

上衣與下裳

少數民族的上衣與下裳可劃分為南北兩大類型。北方民族的服裝以皮袍、長褲為主要款式,冬裝與夏裝有顯明區別,重視用羊皮和名貴的動物毛皮做服飾。這無疑與牧業、漁獵業及寒冷的氣候有關。服裝顏色多淡雅醒目,給人以清爽亮麗的美感。頭飾較多的是部分蒙古族,服飾刺繡較多的是土族。

1703ph045
裕固族女盛裝(上海博物館藏品)
1703ph045

南方民族服裝,就女性來說,除生活於高寒地帶的民族之外,基本上是短上衣和裙子,普遍重視女服的刺繡裝飾和首飾、佩飾。南方少數民族婦女大多穿裙子,但裙子的款式差別很大,有百褶裙,有筒裙。

 

帽子與鞋靴

少數民族的帽子非常豐富多彩,維吾爾族男女都戴刺繡的小花帽,鄂溫克族男女均戴疊法多種的近菱形摺疊帽,還有鄂倫春族和赫哲族的皮帽,侗族的純銀花帽及西北回族婦女的蓋頭等等。

 

少數民族的鞋靴也很多樣。從材料來看,有草鞋、布鞋、樹皮鞋、木履、皮靴、氈靴等。東北和西北地方大多數從事畜牧和狩獵的民族如蒙古族、藏族、鄂倫春族、達斡爾族、維吾爾族、哈薩克族、柯爾克孜族等都以穿靴子為主;如鄂倫春族的獸皮靴是用十幾條腿皮做靴幫,用一個脖子皮做底縫製而成,不僅輕便、美觀,而且踩在雪上還不容易發出聲響,十分有利於狩獵。

1703ph047
苗族繡花銀飾女盛裝(上海博物館藏品)
1703ph047
1703ph048
哈薩克族的女性帽飾
1703ph048

首飾

中國少數民族的首飾可謂形形色色、光怪陸離,十分豐富多彩。貴州苗族小伙子在節日裡跳蘆笙時,以頭戴野雉毛裝飾的帽子為美。景頗族和白族男子則多包白色頭帕,且在頭帕一端綴飾有紅纓絨球。至於瑤族婦女的頭飾形式有數十種之多,而且各種裝束都風格迥異,美輪美奐。苗、侗族的銀首飾則非常複雜多樣,有的一套銀首飾就重達一二十斤,而且做工非常精巧。

1703ph044
侗族婦女頭飾上的銀器——具驅邪及裝飾的作用。
1703ph044

身體裝飾

在南方的一些少數民族,如壯族、黎族、傣族、獨龍族、高山族中曾流行紋身或染齒的習俗。壯族的紋身則與他們過去的圖騰崇拜有密切的關係。為了表示對圖騰物如蛙、鱷、牛等動物,太陽、月亮等天象,榕樹、木棉等植物的崇敬和祈求它們的保護,人們將其形像刻劃在額頭、手腕或胸脯上。隨着時代的變遷和圖騰觀念的淡漠,紋身逐漸演變成一種裝飾 一種服飾的補充和延伸。而後來服裝上的邊、欄杆等裝飾和圖案,實際上又是紋身的延續和替換。由於壯族祖先以黑為美的審美觀,故紋身的顏色多為青黑色,與至今壯族仍然喜好的藍黑色服飾的顏色一致。

1703ph043
獨龍族婦女的紋臉
1703ph043

過去在獨龍族中,為了表示成年,女孩到了十二三歲便黥面(紋面):女孩由紋臉師用削尖的竹籤,沾上鍋煙水在臉上畫出紋樣,然後用荊棘依圖案刺戳臉龐。拭去血水之後,再用鍋煙灰或者一種深色的草汁反覆揉擦刺紋,使之滲入皮下。一周之後刺劃的面孔紅腫結痂,痂落後,癒合的肉皮上便呈現出黑色或青靛色的花紋。隨着獨龍族社會的變遷,黥面這一習俗現在已經不再流行了。

作者:
上載日期:
2018年11月20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