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唐太宗的「貞觀之治」有幾好?

mainsite_5000_0108_6_header_v1
mainsite_5000_0108_6_header_v1

貞觀(公元627—649年)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年號。唐太宗即位以後,與大臣一起探求治道政術,並身體力行,令社會安定,生產恢復,人民安居樂業,國力日益強盛。同時,修史編書,大辦學校,也使學術文化有了很大的發展。他還厲行法治,要求一切以法為準。締造了歷史上有名的「貞觀之治」。

要數貞觀的德政,首先必定是集思廣益。唐太宗作為一個皇帝,自己卸下皇帝至高無上的面紗,這在古代的專制王朝政治中具有很深意義。凡是國家大事,他都會召集大臣一起商量,凡是重要的政務,也會讓各個部門先提出意見,經過宰相的研究,再奏請執行。他說:「民之所以為盜者,由賦役繁重,官吏貪求,饑寒切身,故不暇顧廉恥耳。朕當去奢省費,輕徭薄賦,選用廉吏,使民衣食有餘,則自不為盜,安用重法邪!」指出了只有輕徭薄賦,以仁義治天下,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方法。推行以王道治國的方針。

0108ph021
《唐律》殘片
0108ph022
《唐九成宮醴泉銘》,北宋拓本。

唐太宗亦深明為君之道,天子有道則明的道理。他注意到隋煬帝濫用民力,遠遠超出了老百姓能夠承受的能力範圍,致使農業生產不能正常進行,嚴重破壞社會經濟,最終導致國家滅亡。唐太宗由此提出了「為君之道,必須先存百姓。若損百姓以奉其身,猶割股以啖腹,腹飽而身斃。」凡事以民為先。

唐太宗還要求各個部門須負起責任,特別是中書省和門下省官員要勇於提出意見,防止發生錯誤。這對於保證國家政策、法令和各項決策的正確性和恰當性,具有重要意義。據《資治通鑑》記載:「由是鮮有敗事。」自此以後便很少發生決策錯誤的事。

為了保證勸農務本、恢復發展生產的政策和各項措施的有效推行,唐太宗非常注意地方官吏的任用。他更把都督、刺史的姓名寫在屏風上,隨時記錄他們的善惡政績,以備賞罰升降。對於貪污的官吏,也都加以嚴厲懲處。

0108ph023
農耕畫像磚
0108ph023

唐太宗亦很重視教育,他把天下的儒士召集到長安,讓他們擔任國子博士、國子助教,新建學舍一千二百餘間,擴大學生的名額。書學、算學也各設博士任教。另外,在全國初步平定後,他就開文學館於宮西,以房玄齡、杜如晦、虞世南等十八人兼任學士。這就是有名的「秦府十八學士」。十八學士大多為文士和儒生,博通經史,熟悉儒家經典,唐太宗每在公事之餘到文學館和他們討論典籍,從而初步接觸到中國古代傳統的治國理論和歷代興亡的經驗教訓。

0108ph024
唐虞世南《孔子廟堂碑》(局部)
0108ph024

唐太宗對歷史也很重視,在和大臣討論的時候,經常從歷史史實中引伸出很有意義的治國理論。大臣們也常常引用歷史來說明自己的觀點。為了總結前代的歷史,太宗下令設立史館,修撰了《梁書》、《陳書》、《北齊書》、《周書》、《隋書》和《晉書》等六部史書。二十四史中有六部,也就是四分之一均成書於唐太宗時期。

0108ph025
唐代修纂《五經正義》的孔穎達
0108ph025
作者:
上載日期:
2021年07月28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