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匈奴如何融入中華民族之中?

1701ph010
西南夷人的四人舞俑扣飾
1701ph010

匈奴之名,始見於商、周兩朝,當時被列為北方部落。其先祖為夏后氏之苗裔曰淳維。戰國時,匈奴勢強,與燕、趙、秦為鄰,三國築長城以抵禦匈奴。秦始皇三十二年(公元前215年),使將軍蒙恬發兵30萬北擊匈奴,取下河南(今河套一帶)。匈奴頭曼單于棄其王城頭曼城(今內蒙古包頭市西北)北徙。秦末漢初,頭曼之子冒頓單于統一大漠南北,建立奴隸制政權。

 

漢朝初立時,匈奴強盛,曾以精兵40萬圍漢高帝於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白登(山名,在大同西南),長達七天七夜,漢遂與匈奴結和親之約,漢高祖劉邦與匈奴冒頓單于約為兄弟,並奉宗室女嫁給冒頓單于,每年賜予匈奴定量的棉、絲、酒、米等物品。漢高祖以後,和親之約,屢行不鮮,其中以「昭君出塞」的故事最為著名。昭君出塞是中國民族關係史上的一件大事,它加強了西漢與南匈奴之間的友好關係,以致後來匈奴發生內爭時,才會出現南匈奴附漢,匈奴族大量內遷等史事。

1701ph012
王昭君像
1701ph012

漢宣帝本始二年(公元前72年),匈奴攻烏孫慘敗後內亂,出現五單于並立紛爭的局面。公元前57年匈奴分裂為東、西兩部。甘露二年(公元前52年),東部呼韓邪單于歸漢。西部郅支單于西遷至康居(今中亞錫爾河中游),後被漢西域都護攻滅。

 

漢建武二十四年(公元48年),東部匈奴再分裂為南北兩部。南匈奴依舊附漢。永元初年(公元89-91年),北匈奴被東漢和南匈奴擊敗,部分西遷輾轉進入東歐,部分留居漠北,其後大部分併入鮮卑。南匈奴則不斷南遷,漢亡後聚居於今山西汾河流域一帶,長期與漢族雜居,逐漸放棄游牧生活,改為從事農業生產,並與漢族融合,成為中華民族的組成部分。

1701ph011
匈奴人的野獸紋金牌飾
1701ph011

在兩晉時期,五胡十六國的「前趙」、「北涼」和「夏」政權,皆南匈奴族裔所建。南北朝後期,匈奴族建立的各政權先後被攻滅。匈奴族完全融入中華民族大家庭之中,匈奴族稱逐漸消失。

作者:
上載日期:
2018年09月07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