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灌夫:「使酒罵座」全族滅?

202140ph004
灌夫「使酒罵座」(網絡圖片)
202140ph004

漢武帝時期,外戚竇氏和王氏是朝中兩大勢力。武帝早有打壓外戚之心,希望藉着朝中大臣竇嬰和灌夫在一飯局中醉酒闖禍的事來壓一壓外戚氣焰,可惜演變成竇嬰和灌夫以及其家族的殺生之禍。起初這是酒惹的禍,其後成為政治的犧牲品。

 

竇嬰是漢文帝皇后竇氏堂兄之子,漢武帝的表叔。在平定吳、楚七國之亂,他以軍功封魏其侯。栗姬所生的皇長子劉榮被立為太子,他出任太子太傅。後來栗姬失寵,太子被廢,竇嬰漸漸消沉。竇太后曾建議景帝任竇嬰為丞相,但景帝認為他輕率從事,難當大用。後來竇嬰又因為推崇儒學,與崇尚道家的竇太后不合,其權勢日益被削。

 

武安侯田蚡是漢景帝皇后王氏同母異父的弟弟,漢武帝的舅父。他能言善辯,也有學問。在竇嬰的權勢如日中天之時,田蚡對竇嬰承命惟謹,敬之如父。田蚡被封為武安侯後開始接納權貴,依仗姐姐權勢驕奢日甚,在漢武帝時任丞相之職。此時,竇太后去世,竇嬰無所憑依,更不得志,賓客紛紛投到田蚡門下,在朝中僅餘將軍灌夫一個朋友。

202140phn013
漢代大將軍竇嬰事跡圖(圖片提供:缘紫舞/FOTOE)
202140phn013

灌夫是潁陰人,父為灌孟。吳楚七國之亂時,灌孟戰死,灌夫為報父仇,不肯返鄉葬父,繼續戰鬥,率十餘名騎兵馳入吳軍營中,使吳軍死傷數十人。最後,他的部下全部陣亡,而他本人也身受重創,但仍保住性命。灌夫從此揚名天下,被景帝任命為中郎將,其後更官至代國國相。漢武帝即位後,灌夫被委以重任,官拜淮陽太守,後來又被內調為太僕。他為人剛直,好俠義,重信諾。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灌夫與長樂衞尉竇甫喝酒,酒醉後竟毆打竇甫。竇甫是竇太后的兄弟,漢武帝有心袒護灌夫,把他調到燕國任職,後來他因犯法被罷官,才回到長安。

 

田蚡傲慢貪婪,想要竇嬰的田產,但竇嬰與灌夫聯合抗命,雙方仇隙更深。田蚡以灌夫家族橫行潁川為由,要治其罪。灌夫也抓住田蚡貪污腐化及勾結淮南王圖謀不軌相威脅。田蚡被迫退讓,事件遂不了了之。不久,田蚡娶親,得到姐姐的旨意,命令列侯(徹侯為漢代異姓臣子的最高封爵,後避漢武帝劉徹諱,改徹侯為列侯)宗親都要去祝賀。本來灌夫既非列侯,又非皇族,大可不必前去赴宴,但竇嬰拜訪灌夫,打算同他一起去。灌夫推辭,但竇嬰硬拉他一同前往。酒席上,田蚡起身敬酒,在座的人都避席。古人席地而坐,主人或貴賓來給客人敬酒時,客人要避席。避席就是離開席位,然後退下來說:「不敢當。」當竇嬰敬酒時只有一些老朋友避席,其餘一半客人只是半避,即稍微欠身地跪在席上,明顯對竇嬰不夠尊重。竇嬰失勢,又與丞相不和,在席上備受冷落。

202140ph005
灌夫(網絡圖片)
202140ph005

灌夫心懷不平,敬酒時逼迫田蚡滿飲,田蚡就是不肯喝乾,灌夫只好另找他人出氣,借機發作。灌夫依次敬酒,走到臨汝侯灌賢面前,臨汝侯正和程不識交頭接耳,沒有離開席位。灌夫的怒火無處發洩,就罵臨汝侯說:平時你詆毀程不識不值一錢,今天長輩給你敬酒祝壽,你卻學女孩子一樣,在那兒同程不識咬耳說話!田蚡對灌夫說:「程將軍和李將軍都是東西兩宮的衞尉,現在你當眾侮辱程將軍,難道不給你所尊敬的李將軍留有餘地嗎?」灌夫說:「今天斬我的頭,穿我的胸,我都不怕,還顧甚麼程將軍、李將軍!」

 

賓客見勢不妙,紛紛起身,藉口上廁所離去。竇嬰也離去,並揮手示意讓灌夫出去。田蚡大怒說:這都是我的過錯,把灌夫慣得太驕橫了。他命令手下騎士扣留灌夫,並上書彈劾灌夫,指責他在席上辱罵賓客,犯了大不敬(冒犯君主罪,可以旁及皇族成員 )。田蚡還要清算他以前的罪行,派人追捕灌氏各支宗族,全部判處死罪。

 

竇嬰慚愧萬分,因若非他硬拉灌夫赴宴,灌夫就不會惹出大禍。他出錢讓賓客去說情,但不得要領。於是瞞着家人偷偷給皇帝上書,武帝當即召見他,他把灌夫醉酒罵座之事如實稟報,認為罪不致死。武帝認為言之有理,留竇嬰在宮中吃飯,說:「東朝廷辯之。」(到東宮去公開辯論這件事),東宮是王太后的居所。其實,灌夫大鬧酒宴不過是小事一樁。武帝卻讓田蚡、竇嬰在朝堂上辯論。武帝此舉實際上起到火上澆油的作用,也是他的計謀。

 

竇嬰到了東宮,極力讚揚灌夫的長處,說他因醉酒而犯錯,而丞相卻拿別的事來誣陷他。田蚡極力詆毀灌夫行為驕橫放肆,犯有大逆不道之罪。竇嬰思忖沒有別的辦法對付田蚡,便決定攻擊田蚡的短處。田蚡不甘示弱,反擊說:天下幸而太平無事,我才得以做皇上的心腹,愛好音樂、狗馬和田宅。我所喜歡的不過是歌伎藝人、巧匠這一類人,不像魏其侯和灌夫那樣招集天下豪傑壯士,不分晝夜一起商量討論,滿腹牢騷,總希望天下發生變亂,好讓他們建功立業。還真不知道魏其侯到底要幹甚麼呢!

 

武帝聽罷便問朝中大臣:「兩人孰是?」各人都顧左右而言,不敢下定論,並說這只能由英明的主上親自裁定他們的是非。這令武帝極為不滿,他本欲利用竇嬰聯合大臣,打擊田蚡以及其背後的太后,但朝臣怯懦,令他非常失望。武帝怒斥內史鄭當時,說:「公平生數言魏其、武安長短,今日廷論,局趣(促)效轅下駒,吾並斬若屬矣。」(你們侷促畏縮得像那車轅之下的馬匹。我要把你們全宰了。)說完馬上罷朝回宮與母后進膳。王太后知道朝會的消息後勃然大怒,以絕食要脅武帝。她說:現在我還活着,別人都敢作踐我弟弟,假若我死了,他就會任人魚肉。再說,皇帝怎能像石頭人一樣,毫無主張呢!現在幸虧皇帝還在,這班大臣尚隨聲附合,假若皇帝死後,這些人還可以信賴嗎?武帝解釋說:魏其侯和武安侯都是皇家外戚,所以才當廷辯論。不然的話,這種事只要一個獄吏就可以裁決。

 

面對太后指責,武帝只好派出御史,仔細查究竇嬰為灌夫辯護之言,發現很多與記載不符之處,屬於欺君之罪。結果,竇嬰被彈劾,囚禁在都司空的監獄。景帝在位時,竇嬰曾接過遺詔,說「事有不便,以便宜論上。」(假如你遇到有甚麼不方便的事情,你可以隨機應變,把你的意見呈報給皇帝。)竇嬰見事態危急,遂派侄子上書說明此事,冀能再獲召見,但查核尚書(保存國家圖書、資料、檔案、文件的地方)所收藏的內廷檔案,景帝逝世時並無這份遺詔,這遺詔只在魏其侯家中收藏着,是由魏其侯的家丞加蓋印章封存。於是竇嬰又被彈劾偽造先帝遺詔,論罪應當斬首示眾。

 

其實,竇太后死後,武帝有意扶植田氏外戚,打壓竇氏。竇氏外戚紛紛失勢,惟有竇嬰餘威猶在。然而,田氏勢力過於膨脹,又令武帝感到芒刺在背,是故當田竇衝突之初,武帝是偏向竇嬰的,並欲藉此壓制田蚡氣焰。但是,當竇嬰拋出景帝遺詔後,武帝認為若然𨯿定這份遺詔為真,會令王權受到威脅,後患無窮。其實,武帝成年後首先要做的是加強王權,為了強化君主集權,他必須削弱外戚龐大的勢力。他舉辦「東朝廷辯」是要挑起外戚竇氏和王氏的鬥爭,然後伺機打擊他們。武帝要乾綱獨斷,掌握一切決策權,不容他人插手,當竇嬰拿出先皇詔書,武帝認為是挑戰他的王權,這就觸犯了他的大忌!十月,灌夫被殺後,武帝並未立即處死竇嬰。不過,武帝對竇嬰豢養門客,結交豪強之舉頗為忌憚。田蚡遂散播流言,讓人再次揭發竇嬰有牢騷不平,結果竇嬰最終難逃一死。十二月,竇嬰在渭城大街上斬首示眾。史書記載,後來田蚡因竇嬰及灌夫的鬼魂纏繞而死。

 

竇嬰和田蚡都是漢初權重一時的外戚,灌夫是將軍,他們之間的傾軋鬥爭是統治集團內部矛盾的典型事例。這一飯局的勝利者是漢武帝,他利用此事消滅了竇氏外戚,拔除祖母竇太后的勢力;田蚡的死亦令王太后失去可靠的後援,令王太后的勢力從此退出朝堂,武帝遂掃清了君主集權的障礙。

202140phn014
灌夫醉酒鬧事,結果惹來殺身之禍。(圖片提供:Shutterstock.com)
202140phn014
作者:
上載日期:
2023年12月27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