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劉邦、項羽:鴻門宴成轉捩點

202140phn010
鴻門宴遺址歷史場景復原(圖片提供:李軍朝/FOTOE)
202140phn010

鴻門宴無疑是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飯局,是漢初最重要的事件,也是《史記》中最精彩的片段。劉邦、項羽、張良、范增、項伯都是席上之人,他們在飯局上的坐次不但對劉邦性命有所改變,也影響着歷史的發展。席間各人的應對,無疑是一場心理大戰,繫生死於一線。

 

秦朝末年,天下大亂。范增向項梁提議找楚懷王熊槐之孫熊心,立為楚王,仍號「楚懷王」,定都盱台(今江蘇盱眙縣),以爭取楚人民心。楚懷王曾向各路伐秦楚軍許諾「先入關中者為王」。公元前207年,劉邦從黃河以南搶先攻破武關,進據關中地區,秦王子嬰向劉邦投降。按照原先的約定,劉邦理應做關中王,故劉邦派兵守住進出關中的門戶——函谷關,防備項羽的軍隊進關。項羽後於鉅鹿之戰中殲滅秦軍主力,並向關中進發。

bulb

關中

關中又名渭河平原,位於陝西省中部。關中之名始於戰國時期,因為西有大散關,東有函谷關,南有武關,北有蕭關,故取意四關之中。秦國的都城咸陽位於關中。

楚漢相爭

公元前206年,項羽率軍到達函谷關,見城門緊閉才知劉邦已佔領咸陽。項羽大怒,派英布攻破函谷關。同年十二月,項羽進兵到「戲水」這地方,兵鋒直指咸陽。劉邦聞訊大懼,立刻撤出咸陽,卻未敢迎見項羽。當時項羽是群雄中實力最強大的諸侯,他入關後自然要找劉邦算賬。此時,劉邦的左司馬曹無傷派人向項羽告密說:「沛公欲王關中,使子嬰為相,珍寶盡有之。」項羽聞訊大怒說:「旦日饗士卒(明天犒勞士兵),為擊破沛公軍!」當時,項羽有40萬大軍駐紮鴻門(今臨潼縣新豐集鴻門村一帶,古時有大溝,形如鴻溝,故名鴻門),劉邦只有10萬兵馬駐紮霸上,雙方相隔只有40里地,兵力懸殊,劉邦處境岌岌可危。

 

項羽的重要謀士范增認為,劉邦是個胸懷大志的勁敵,建議項羽及早將其消滅。他分析說:「沛公居山東時,貪於財貨,好美姬。今入關,財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氣,皆為龍虎,成五采,此天子氣也,急擊勿失。」項羽的叔父項伯得知范增圖謀,由於劉邦的謀士張良對他有救命之恩,遂連夜前往劉邦軍營,建議張良盡快逃亡,但張良決定報告劉邦。劉邦聞訊向張良請教對策。張良問劉邦:「料大王士卒足以當項王乎?」劉邦無奈地說:「固不如也,且為之奈何?」張良獻策道:「請往謂(告訴)項伯,言沛公不敢背項王也。」 於是,劉邦立刻請項伯入帳,拜他為兄,要與他結成親家,懇求他出面調解。項伯回到項羽軍中,對項羽說:「沛公不先破關中,公豈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擊之,不義也,不如因善遇之。」項羽答允。

 

鴻門一宴

第二天,劉邦率領百餘名騎兵去鴻門會見項羽。劉邦對項羽說:「臣與將軍戮力而攻秦,將軍戰河北,臣戰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關破秦,得復見將軍於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將軍與臣有郤(隙)。」劉邦宣稱自己得入關中純屬僥倖,但有「小人」從中挑撥,使兩人產生誤會。實際上,所謂「小人」挑撥,純屬劉邦杜撰。據關而守,抗拒項羽,正是他的主意。項羽卻以為劉邦說的小人,正是來告密的曹無傷,遂回應道:「此沛公左司馬曹無傷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既然解釋清楚,項羽隨即邀請劉邦參加宴會。當年宴會是分餐制,一人一個小桌,主人家要坐在東面,以示尊貴。如今我們將請客的人稱為「做東」,源出於此。項羽與項伯當仁不讓,直接坐到東面,再往下數,尊貴的席位就是北面,這個位置由范增坐,劉邦只能坐到南面,張良只能坐到極為卑微的西面,大家都是坐在疊席(榻榻米)上,別人能稱坐,西面的張良只能稱陪侍。

 

賓主就坐,宴席開始。范增不時向項羽打眼色,舉起玉玦(玦,有缺口的玉環)三次,示意項羽動手殺掉劉邦,項羽不予理睬。項羽性格殘暴,殺人不眨眼,為何此時沒有反應呢?這可能與宴會的坐次有關,因劉邦藉坐在卑屈的位置上,表明自己對項羽沒有威脅,項羽就不忍心下手了。范增的暗號是與項羽事先約定的,但他沒料到項羽不實行這個殺人計劃。這樣的坐次可說幫劉邦逃過一劫!是誰人安排這樣的坐次呢?這坐次化解了范增的計謀,坐次當然不是范增安排。劉邦和張良是客人,無法決定坐次,也不太可能是項羽自己。是故,這個坐次極有可能是項伯安排。他與張良明白這是一場生死之宴,預料范增可能會設下圈套,於是用這種方式打亂范增的計謀。一計不成,范增就叫項羽的堂弟項莊在席間表演舞劍,伺機刺殺劉邦。項莊請求項羽准許他舞劍助興,在項羽同意後立即拔劍起舞,項伯亦隨即拔劍揮舞,以身體阻擋項莊,使其無法刺殺劉邦。項莊糊塗了,大將軍叫他殺劉邦,親叔叔要保劉邦,大哥項羽則若無其事,照樣喝酒吃肉,怎麼辦呢?那就只能聽叔叔的,不殺了。

202140phn011
項莊舞劍,項伯格劍。(圖片提供:文化傳播/FOTOE)
202140phn011

張良見劉邦處境十分危險,立刻通報在門外的劉邦部將樊噲。樊噲帶着劍,舉着盾牌往裏面衝。他掀開帷帳,怒視項羽,頭髮都豎起來了,眼角也要瞪裂。項羽原本是屈膝跪着,當看到樊噲闖進來便馬上高跪起來,按着自己的劍以防不測,並詢問樊噲來歷。張良說:「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項羽稱讚樊噲為「壯士」,並吩咐從人賞他一大杯酒,樊噲一飲而盡。項羽又賞他一隻未煮熟的豬腿,樊噲把盾牌放在地上,豬腿放在盾上,拿劍切着吃,此舉打動了項羽。項羽問道:「壯士能復飲乎?」樊噲答道:「臣死且不避,卮(粵音知,古代圓形的酒杯)酒安足辭!」這句話更顯得他豪氣干雲。樊噲繼續說:「『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陽,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閉宮室,還軍霸上,以待大王來。故遣將守關者,備他盜出入與非常也。勞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賞,而聽細說,欲誅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續耳,竊為大王不取也。」

 

放虎歸山

劉邦見形勢危險想盡快脫身,讓張良收拾殘局。於是,劉邦稱要上廁所,和樊噲一同離席。不久,項羽派陳平召喚劉邦,劉邦認為應該先辭行,樊噲反對,認為此時「人為刀俎,我為魚肉……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不能再拖延時間,於是劉邦決定馬上離開,留下張良代為致歉。劉邦吩咐張良說:「從此道至吾軍,不過不20里耳。度我至軍中,公乃入。」

 

劉邦來時是走渭河南岸的大道,長40里,逃走時卻走芷陽道,因芷陽道只長20里,但較艱險狹窄。劉邦獨自騎馬,樊噲等四人則徒步追隨護送。張良算好時間,覺得劉邦已經回到軍中,才返回宴席向項羽獻上禮物說:「沛公不勝桮杓,不能辭。謹使臣良奉白璧一雙,再拜獻大王足下;玉斗一雙,再拜奉大將軍足下。」項羽問道:「沛公安在?」張良答道:「聞大王有意督過(責備)之,脫身獨去,已至軍矣。」項羽收下璧玉,放在桌上。范增則拔劍砍破玉斗,並斷言劉邦將會奪取項羽的天下:「豎子不足與謀。奪項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屬今為之虜矣。范增最後的「豎子不足與謀」是不滿項羽,決定兩人日後不能善始善終。范增在項羽身邊已經不可能發揮任何作用。後來陳平使用反間計,項羽懷疑范增與劉邦勾結,范增最後負氣而去。

 

改寫歷史

鴻門宴這樣結束,留給後人很多值得深思的地方。其實在這場宴會上,項羽並不打算殺掉劉邦,因為想殺他如探囊取物,不必在酒宴動手,而授人以柄。劉邦上門賠禮道歉,對項羽而言,若此時殺劉邦,將失去諸侯的信任。項羽不殺劉邦之因,與他選擇的霸業有密切關係。霸業與帝業是兩種截然不同的制度,霸業實行分封制,帝業實行集權制,霸業的霸王是天下的盟主,霸王下面有眾多諸侯王,只要這些諸侯王向霸王稱臣就可不殺。

 

鴻門宴後,項羽是天下的盟主,自封為西楚霸王,他接受諸侯朝拜已心滿意足,既然劉邦卑躬屈膝,極為恭順,俯首稱臣,項羽就認為不必殺他。再者,項羽極為自負,以蓋世英雄自詡,根本沒有意識到劉邦是個可怕的敵人,否則就必然將其殺掉。鴻門宴上,項羽放虎歸山,從此後患無窮,以至身死烏江。范增從政治鬥爭的角度出發,認為劉邦是非殺不可,因為劉邦身份敏感,先入關中,從法理上就是王,所以項羽理應像殺宋義那樣殺掉劉邦。此時不殺劉邦,錯失良機,若殺劉邦,變得群龍無首,併吞劉邦的軍隊就易如反掌,可見范增此人確實老謀深算。

 

張良多謀善斷,在敵我強弱懸殊的情況下,建議劉邦低頭稱臣。樊噲則充分顯示出其智勇雙全,在強者面前毫不示弱的性格,又能隨機應變,表現得恰到好處,做到有理、有利、有節。劉邦能廣納良言,見機行事,又能屈能伸,願意在項羽面前卑躬屈膝,釋除項羽對他的疑慮,確有成大事者的氣度,才可在鴻門宴上免於喪命。

202140phn012
鴻門宴故事壁畫,陝西漢中古漢台博物館藏品。(圖片提供:聶鳴/FOTOE)
202140phn012
作者:
上載日期:
2023年12月27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