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刘邦、项羽:鸿门宴成转捩点

202140phn010
鸿门宴遗址历史场景复原(图片提供:李军朝/FOTOE)
202140phn010

鸿门宴无疑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饭局,是汉初最重要的事件,也是《史记》中最精彩的片段。刘邦、项羽、张良、范增、项伯都是席上之人,他们在饭局上的坐次不但对刘邦性命有所改变,也影响着历史的发展。席间各人的应对,无疑是一场心理大战,系生死于一线。

 

秦朝末年,天下大乱。范增向项梁提议找楚怀王熊槐之孙熊心,立为楚王,仍号“楚怀王”,定都盱台(今江苏盱眙县),以争取楚人民心。楚怀王曾向各路伐秦楚军许诺“先入关中者为王”。公元前207年,刘邦从黄河以南抢先攻破武关,进据关中地区,秦王子婴向刘邦投降。按照原先的约定,刘邦理应做关中王,故刘邦派兵守住进出关中的门户——函谷关,防备项羽的军队进关。项羽后于钜鹿之战中歼灭秦军主力,并向关中进发。

bulb

关中

关中又名渭河平原,位于陕西省中部。关中之名始于战国时期,因为西有大散关,东有函谷关,南有武关,北有萧关,故取意四关之中。秦国的都城咸阳位于关中。

楚汉相争

公元前206年,项羽率军到达函谷关,见城门紧闭才知刘邦已占领咸阳。项羽大怒,派英布攻破函谷关。同年十二月,项羽进兵到“戏水”这地方,兵锋直指咸阳。刘邦闻讯大惧,立刻撤出咸阳,却未敢迎见项羽。当时项羽是群雄中实力最强大的诸侯,他入关后自然要找刘邦算账。此时,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派人向项羽告密说:“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项羽闻讯大怒说:“旦日飨士卒(明天犒劳士兵),为击破沛公军!”当时,项羽有40万大军驻扎鸿门(今临潼县新丰集鸿门村一带,古时有大沟,形如鸿沟,故名鸿门),刘邦只有10万兵马驻扎霸上,双方相隔只有40里地,兵力悬殊,刘邦处境岌岌可危。

 

项羽的重要谋士范增认为,刘邦是个胸怀大志的劲敌,建议项羽及早将其消灭。他分析说:“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项羽的叔父项伯得知范增图谋,由于刘邦的谋士张良对他有救命之恩,遂连夜前往刘邦军营,建议张良尽快逃亡,但张良决定报告刘邦。刘邦闻讯向张良请教对策。张良问刘邦:“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刘邦无奈地说:“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献策道:“请往谓(告诉)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 于是,刘邦立刻请项伯入账,拜他为兄,要与他结成亲家,恳求他出面调解。项伯回到项羽军中,对项羽说:“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羽答允。

 

鸿门一宴

第二天,刘邦率领百余名骑兵去鸿门会见项羽。刘邦对项羽说:“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隙)。”刘邦宣称自己得入关中纯属侥幸,但有“小人”从中挑拨,使两人产生误会。实际上,所谓“小人”挑拨,纯属刘邦杜撰。据关而守,抗拒项羽,正是他的主意。项羽却以为刘邦说的小人,正是来告密的曹无伤,遂回应道:“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既然解释清楚,项羽随即邀请刘邦参加宴会。当年宴会是分餐制,一人一个小桌,主人家要坐在东面,以示尊贵。如今我们将请客的人称为“做东”,源出于此。项羽与项伯当仁不让,直接坐到东面,再往下数,尊贵的席位就是北面,这个位置由范增坐,刘邦只能坐到南面,张良只能坐到极为卑微的西面,大家都是坐在叠席(榻榻米)上,别人能称坐,西面的张良只能称陪侍。

 

宾主就坐,宴席开始。范增不时向项羽打眼色,举起玉玦(玦,有缺口的玉环)三次,示意项羽动手杀掉刘邦,项羽不予理睬。项羽性格残暴,杀人不眨眼,为何此时没有反应呢?这可能与宴会的坐次有关,因刘邦藉坐在卑屈的位置上,表明自己对项羽没有威胁,项羽就不忍心下手了。范增的暗号是与项羽事先约定的,但他没料到项羽不实行这个杀人计划。这样的坐次可说帮刘邦逃过一劫!是谁人安排这样的坐次呢?这坐次化解了范增的计谋,坐次当然不是范增安排。刘邦和张良是客人,无法决定坐次,也不太可能是项羽自己。是故,这个坐次极有可能是项伯安排。他与张良明白这是一场生死之宴,预料范增可能会设下圈套,于是用这种方式打乱范增的计谋。一计不成,范增就叫项羽的堂弟项庄在席间表演舞剑,伺机刺杀刘邦。项庄请求项羽准许他舞剑助兴,在项羽同意后立即拔剑起舞,项伯亦随即拔剑挥舞,以身体阻挡项庄,使其无法刺杀刘邦。项庄糊涂了,大将军叫他杀刘邦,亲叔叔要保刘邦,大哥项羽则若无其事,照样喝酒吃肉,怎么办呢?那就只能听叔叔的,不杀了。

202140phn011
项庄舞剑,项伯格剑。(图片提供:文化传播/FOTOE)
202140phn011

张良见刘邦处境十分危险,立刻通报在门外的刘邦部将樊哙。樊哙带着剑,举着盾牌往里面冲。他掀开帷帐,怒视项羽,头发都竖起来了,眼角也要瞪裂。项羽原本是屈膝跪着,当看到樊哙闯进来便马上高跪起来,按着自己的剑以防不测,并询问樊哙来历。张良说:“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羽称赞樊哙为“壮士”,并吩咐从人赏他一大杯酒,樊哙一饮而尽。项羽又赏他一只未煮熟的猪腿,樊哙把盾牌放在地上,猪腿放在盾上,拿剑切着吃,此举打动了项羽。项羽问道:“壮士能复饮乎?”樊哙答道:“臣死且不避,卮(粤音知,古代圆形的酒杯)酒安足辞!”这句话更显得他豪气干云。樊哙继续说:“‘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

 

放虎归山

刘邦见形势危险想尽快脱身,让张良收拾残局。于是,刘邦称要上厕所,和樊哙一同离席。不久,项羽派陈平召唤刘邦,刘邦认为应该先辞行,樊哙反对,认为此时“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不能再拖延时间,于是刘邦决定马上离开,留下张良代为致歉。刘邦吩咐张良说:“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不20里耳。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刘邦来时是走渭河南岸的大道,长40里,逃走时却走芷阳道,因芷阳道只长20里,但较艰险狭窄。刘邦独自骑马,樊哙等四人则徒步追随护送。张良算好时间,觉得刘邦已经回到军中,才返回宴席向项羽献上礼物说:“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项羽问道:“沛公安在?”张良答道:“闻大王有意督过(责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项羽收下璧玉,放在桌上。范增则拔剑砍破玉斗,并断言刘邦将会夺取项羽的天下:“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范增最后的“竖子不足与谋”是不满项羽,决定两人日后不能善始善终。范增在项羽身边已经不可能发挥任何作用。后来陈平使用反间计,项羽怀疑范增与刘邦勾结,范增最后负气而去。

 

改写历史

鸿门宴这样结束,留给后人很多值得深思的地方。其实在这场宴会上,项羽并不打算杀掉刘邦,因为想杀他如探囊取物,不必在酒宴动手,而授人以柄。刘邦上门赔礼道歉,对项羽而言,若此时杀刘邦,将失去诸侯的信任。项羽不杀刘邦之因,与他选择的霸业有密切关系。霸业与帝业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制度,霸业实行分封制,帝业实行集权制,霸业的霸王是天下的盟主,霸王下面有众多诸侯王,只要这些诸侯王向霸王称臣就可不杀。

 

鸿门宴后,项羽是天下的盟主,自封为西楚霸王,他接受诸侯朝拜已心满意足,既然刘邦卑躬屈膝,极为恭顺,俯首称臣,项羽就认为不必杀他。再者,项羽极为自负,以盖世英雄自诩,根本没有意识到刘邦是个可怕的敌人,否则就必然将其杀掉。鸿门宴上,项羽放虎归山,从此后患无穷,以至身死乌江。范增从政治斗争的角度出发,认为刘邦是非杀不可,因为刘邦身份敏感,先入关中,从法理上就是王,所以项羽理应像杀宋义那样杀掉刘邦。此时不杀刘邦,错失良机,若杀刘邦,变得群龙无首,并吞刘邦的军队就易如反掌,可见范增此人确实老谋深算。

 

张良多谋善断,在敌我强弱悬殊的情况下,建议刘邦低头称臣。樊哙则充分显示出其智勇双全,在强者面前毫不示弱的性格,又能随机应变,表现得恰到好处,做到有理、有利、有节。刘邦能广纳良言,见机行事,又能屈能伸,愿意在项羽面前卑躬屈膝,释除项羽对他的疑虑,确有成大事者的气度,才可在鸿门宴上免于丧命。

202140phn012
鸿门宴故事壁画,陕西汉中古汉台博物馆藏品。(图片提供:聂鸣/FOTOE)
202140phn012
作者:
上载日期:
2023年12月27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