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歷代厚葬薄葬各有所好

30077ph024
新干商代大墓出土的雙面人面形神器
30077ph024

中國傳統社會的喪葬歷史從總體來說是隆喪厚葬,其背後的核心觀念是靈魂,即逝者去世後在另一個世界仍可像生前一樣享受物質生活和後代子孫的孝意。夏商西周時期掀起歷史上第一次厚葬高潮,從江西新干商代大墓的考古出土鄱陽湖一帶方國統治者豐厚的隨葬品,發現具有高度發達的青銅文明和厚葬習俗,由此改寫了遠古文明史。

 

從《周禮》、《儀禮》和《禮記》等典籍中,可見喪葬禮儀在周朝已非常完善,在喪禮、墓地、棺槨、隨葬品及禮制的監督執行等方面,都做出了詳細規定。對喪葬品質的重視,主要表現在厚葬上。儒家學說崛起之後,喪葬的禮制日趨明朗。《倫語•為政》中孔子有言:「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在盡禮的基礎上,厚葬成為孝道的重要表現,孝道喪葬觀日益深入民間習俗。

30077ph025
孔子像
30077ph025

在厚葬之風大行其道之時,先秦諸子中不乏務實和新穎的生死觀、薄葬觀。孔子最早主張薄葬,雖然他的孝道倫理思想客觀上為厚葬提供了理論依據,但他卻主張崇尚精神性的悼念,《論語‧八佾》:「禮,與其奢也,寧儉。喪,與其易也,寧戚。」他聽到父母合葬墓被雨衝垮,「泫然流涕,曰:『吾聞之,古不修墓』」遂不復修。他對厚葬顏淵痛惜內疚,認為顏淵家中本窮,厚葬極為不該。

 

秦始皇即位後,親自督建的驪山陵墓,以軍事總動員的方式,舉全國之力,役使刑徒達72萬,歷時37年,開創後世帝王厚葬風氣的先河。漢代是中國歷史上厚葬之風最盛行的時期,歷史上帝王陵墓建設的第一個高峰,首數漢代陵墓。此外,西漢廣州的南越王墓、長沙的馬王堆漢墓都一一顯示那個時代帝王葬俗的奢侈豪華。

 

曹操提倡薄葬

曹操和曹丕父子是三國時期薄葬的先導和楷模,建安十年,曹操下令革除厚葬,嚴禁墓前立碑。他以身作則,生前選擇定墓地,詔告天下:「古之葬者,必居瘠薄之地。其規西門豹祠西原上為壽陵,因高為基,不封不樹。」他死前遺詔:「天下尚未安定,未得遵古……葬畢便除服。其將兵屯戍者,不得離部。有司各率乃職。斂以時服,無藏金玉珍寶。」文帝曹丕遵其父志,說:「自古及今,未有不亡之國,亦無不掘之墓也。喪亂以來,漢氏諸陵無不發掘,至乃燒取玉匣金鏤,骸骨並盡,是焚如之刑,豈不重痛哉!禍由乎厚葬封樹。」他規定:「壽陵因為體,無為封樹,無為寢殿,造園邑,通神道。夫葬也者,藏也,欲人之不得見也……為棺槨足以朽骨,衣衾足以朽肉而已。」他明令喪事一切從簡,不得再用玉衣殮葬。

30077ph026
曹丕、曹操、曹植三父子塑像,雕塑家葉毓山作品,成都浣花溪公園詩歌大道。
30077ph026
30077ph027
京劇裡的曹操,以典型的白臉奸臣亮相。
30077ph027

隋唐厚葬再盛

厚葬之風在隋唐再起,唐代帝王奉行厚葬,使得唐代陵墓建設成為繼秦漢以後中國第二次陵墓建設高潮。宋遼金元時期,政局動盪,自然薄葬得以推行,少招妄議。明清時期喪葬中奢靡之風又是始於帝王,其主要表現是陵墓的建造。如明萬曆帝的定陵,耗銀八百萬兩,從定陵出土的隨葬品數千件,且多為罕世珍寶。明代北京的十三陵,皆為厚葬的典範。

 

清代慈禧太后棺材成型後,先用100匹高麗布纏裹襯墊,再漆飾49次,且每次油漆的工序都有不同的名目。至於陵墓中的隨葬品,其數目之龐大、品質之精巧,更是令人瞠目結舌。慈禧屍體深埋在珍珠、金銀、翡翠、瑪瑙之中,多是清代工藝品的典型代表作,約值白銀億兩。可惜在1928年被孫殿英率部把清東陵中的乾隆、慈禧等墓中財寶盜竊一空。

30077ph023
1877年,福州,講究的墳墓。
30077ph023
作者:
上載日期:
2020年04月06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