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历代厚葬薄葬各有所好

30077ph024
新干商代大墓出土的双面人面形神器
30077ph024

中国传统社会的丧葬历史从总体来说是隆丧厚葬,其背后的核心观念是灵魂,即逝者去世后在另一个世界仍可像生前一样享受物质生活和后代子孙的孝意。夏商西周时期掀起历史上第一次厚葬高潮,从江西新干商代大墓的考古出土鄱阳湖一带方国统治者丰厚的随葬品,发现具有高度发达的青铜文明和厚葬习俗,由此改写了远古文明史。

 

从《周礼》、《仪礼》和《礼记》等典籍中,可见丧葬礼仪在周朝已非常完善,在丧礼、墓地、棺椁、随葬品及礼制的监督执行等方面,都做出了详细规定。对丧葬质量的重视,主要表现在厚葬上。儒家学说崛起之后,丧葬的礼制日趋明朗。《伦语•为政》中孔子有言:“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在尽礼的基础上,厚葬成为孝道的重要表现,孝道丧葬观日益深入民间习俗。

30077ph025
孔子像
30077ph025

在厚葬之风大行其道之时,先秦诸子中不乏务实和新颖的生死观、薄葬观。孔子最早主张薄葬,虽然他的孝道伦理思想客观上为厚葬提供了理论依据,但他却主张崇尚精神性的悼念,《论语‧八佾》:“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他听到父母合葬墓被雨冲垮,“泫然流涕,曰:吾闻之,古不修墓”遂不复修。他对厚葬颜渊痛惜内疚,认为颜渊家中本穷,厚葬极为不该。

 

秦始皇即位后,亲自督建的骊山陵墓,以军事总动员的方式,举全国之力,役使刑徒达72万,历时37年,开创后世帝王厚葬风气的先河。汉代是中国历史上厚葬之风最盛行的时期,历史上帝王陵墓建设的第一个高峰,首数汉代陵墓。此外,西汉广州的南越王墓、长沙的马王堆汉墓都一一显示那个时代帝王葬俗的奢侈豪华。

 

曹操提倡薄葬

曹操和曹丕父子是三国时期薄葬的先导和楷模,建安十年,曹操下令革除厚葬,严禁墓前立碑。他以身作则,生前选择定墓地,诏告天下:“古之葬者,必居瘠薄之地。其规西门豹祠西原上为寿陵,因高为基,不封不树。”他死前遗诏:“天下尚未安定,未得遵古……葬毕便除服。其将兵屯戍者,不得离部。有司各率乃职。敛以时服,无藏金玉珍宝。”文帝曹丕遵其父志,说:“自古及今,未有不亡之国,亦无不掘之墓也。丧乱以来,汉氏诸陵无不发掘,至乃烧取玉匣金镂,骸骨并尽,是焚如之刑,岂不重痛哉!祸由乎厚葬封树。”他规定:“寿陵因为体,无为封树,无为寝殿,造园邑,通神道。夫葬也者,藏也,欲人之不得见也……为棺椁足以朽骨,衣衾足以朽肉而已。”他明令丧事一切从简,不得再用玉衣殓葬。

30077ph026
曹丕、曹操、曹植三父子塑像,雕塑家叶毓山作品,成都浣花溪公园诗歌大道。
30077ph026
30077ph027
京剧里的曹操,以典型的白脸奸臣亮相。
30077ph027

隋唐厚葬再盛

厚葬之风在隋唐再起,唐代帝王奉行厚葬,使得唐代陵墓建设成为继秦汉以后中国第二次陵墓建设高潮。宋辽金元时期,政局动荡,自然薄葬得以推行,少招妄议。明清时期丧葬中奢靡之风又是始于帝王,其主要表现是陵墓的建造。如明万历帝的定陵,耗银八百万两,从定陵出土的随葬品数千件,且多为罕世珍宝。明代北京的十三陵,皆为厚葬的典范。

 

清代慈禧太后棺材成型后,先用100匹高丽布缠裹衬垫,再漆饰49次,且每次油漆的工序都有不同的名目。至于陵墓中的随葬品,其数目之庞大、质量之精巧,更是令人瞠目结舌。慈禧尸体深埋在珍珠、金银、翡翠、玛瑙之中,多是清代工艺品的典型代表作,约值白银亿两。可惜在1928年被孙殿英率部把清东陵中的乾隆、慈禧等墓中财宝盗窃一空。

30077ph023
1877年,福州,讲究的坟墓。
30077ph023
作者:
上载日期:
2020年04月06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