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神怪奇特——《山海經》之角色

202134phn007
清末年畫「新繪山海經各種奇樣精妖」。(圖片提供:公元傳播/FOTOE)
202134phn007

《山海經》的神話內容千奇百怪,人物形象眾多奇特,神祗多樣,更有人獸混合,種類豐富,可說是中國古代神話人物的源頭,中國上古神話寶庫。

 

神話人物形象眾多

《山海經》有眾多神話人物,如夸父、女媧、精衞、黃帝、炎帝、堯、舜、禹、后羿等。其中神話最多的是「海經」和「荒經」,反映複雜的多神教圖騰觀。中國神話學家袁珂把《山海經》神話人物或「神靈」分為四類:天帝、神祗、人王、異人。天帝地位最高,共有12個,其中11個有名稱,都是先祖演化而成,如帝俊,餘下一個不加名號的「帝」,代表上天,其本身就是天,至高無上。神是自然力的化身,有天神,更多是山神、河神等,都是奇形怪狀的獸類,明說為神的有三十多個。人王主要涉及禹、啟、王亥等歷史傳說。異人則有夸父、精衞、西王母、刑天等神話傳說人物。

 

除上述神話人物外,還有人與神溝通的巫、畏獸。「畏獸」之稱見於《山海經》的郭璞注,其意當指讓人畏懼的怪獸。「海經」部分還有人在海外的同類,其中有些人比較神奇,例如身長三尺的周饒國,又有大人國。聶耳國的人,長着兩隻大耳朵,走路時用手提着耳朵,睡覺時將一隻耳朵當席子,將另一隻耳朵當被子,外出旅行不用帶鋪蓋。貫胸國的人,胸口有個大洞,出門不用坐轎,只用一根竹棍,當胸一穿,兩個人抬了就走。厭火國的人樣貌如猴,渾身黑色,能從嘴裏吐火。沃民國的人,飲的是甘露,吃的是鳳凰蛋,個個身體健康,與天共壽。君子國的人都彬彬有禮,好謙讓,從不爭吵。每人役使兩隻老虎,出門上街都帶着老虎,也不闖禍。

202134phn008
《山海經‧海外南經》載的三首國國民。該國百姓一身三首。(圖片提供:文化傳播/FOTOE)
202134phn008

人獸混合形象奇怪

《山海經》的各類神祇有善有惡,往往形象奇特。在中華遠古先民眼中,世界分三個部分,天空是上界,大地是中界,水是下界。先民主要生存空間是陸地,主要競爭對手是走獸,走獸形狀的神祇數量龐大,極度恐怖;其次是飛禽和水族。禽鳥很少與人類爭奪生存空間,所以鳥形神祇中善者居多,形貌不雜有獸的因素。例如鳳凰,住在丹穴山,樣子像雞,身披五彩羽毛,牠頭上的花紋成「德」字形,翅膀上的花紋是「義」字形,背上的花紋是「禮」字形,胸部的花紋是「仁」字形,腹部的花紋是「信」字形。這種鳥,吃喝都自由自在,自己經常一邊唱歌,一邊跳舞,只要牠一出現就會天下太平。

 

「五臧山經」山神樣子千奇百怪,絕大多數是人獸同形:龍身而鳥首、龍身而人面、人面而馬身、羊身人面、皆人面蛇身、蛇身人面、馬身而人面、彘身而八足蛇尾、人身龍首、獸身人面載觡、人身而羊角、人面而鳥身,不一而足。這些山神基本上都是由馬、羊、龍蛇、鳥、豬等的形體因素加上人的形體因素構成。「海經」與「荒經」也相似,多為人獸同形神,或驅遣駕馭走獸飛禽的人物形象,如冰夷「人而乘兩龍」,開明獸「獸身大類虎而九首」,〈海內西經〉南方之神祝融「獸身人而乘兩龍」等。這是人類在社會發展過程中,逐漸意識到自己是自然中的優勝者的結果,因而神祇世界也是模仿人類社會體系而建立的。

202134ph006
祝融的形象,《山海經釋義》(王崇慶著)十八卷插圖,哈佛大學圖書館藏。
202134ph006

以夸父為例,他人獸同形,是善於奔跑的巨人,但具體樣子難以確定。《山海經》夸父的長相描述不是十分清晰,有兩處大相徑庭的記載。一是:「有鳥焉,其狀如夸父,四翼、一目、犬尾,名曰囂,其音如鵲,食之已腹痛,可以止衕。」大意是說,有一種鳥,樣子像夸父,四個翅膀,一隻眼睛,長着狗一樣的尾巴,名字是囂,叫聲像鵲,吃了牠可以治肚子痛,可以止腹瀉。另一說:「有獸焉,其狀如夸父而彘毛,其音如呼,見則天下大水。」意思是:有一種野獸,長得像夸父,生着豬毛,牠的叫聲像是人呼叫,牠出現的話天下就會發生水災。按前說夸父像鳥,按後說則像野獸,有人認為像野獸的夸父可能長得像猿猴。

 

〈海內南經〉所載梟陽國的梟陽,即〈海內經〉所說的贛巨人,樣子像人,渾身黑毛,嘴大,長有可翻轉遮住額頭的嘴唇,喜歡抓人,抓到人之後會張開嘴仰天嗷嗷大笑。人事先拿竹筒套在手上,梟陽抓住竹筒,待其張口大笑之時,人抽出雙手用刀把他的長嘴唇釘鑿在額頭上,他便只好乖乖就擒。利用竹筒脫身的情節與當代一度流行的湖北神農架野人傳說略同,或許該野人傳說即源自《山海經》。

 

《山海經》中的女性形象特別值得重視,有西王母、精衞、娥皇、宵明、燭光、女丑、羲和、女祭、女薎、女魃、聽訞等十多位女神。除了西王母、常曦等女神之外,女丑亦值得關注,因《山海經》幾次提到女丑。據〈海外西經〉:有一具女丑的屍體,她是被十個太陽的熱氣活活烤死的。她的屍體在丈夫國的北面,死時用右手遮住她的臉。十個太陽高高掛在天上,女丑的屍體橫臥在山頂上。有個人穿着青色衣服,用袖子遮住臉,名叫女丑之屍。袁珂撰的《中國古代神話》列舉幾項原因印證女丑為女巫; 第一,古代求雨的暴巫焚巫之法,巫通常由女性擔任,暴之焚之,認為這樣做可以使天降甘霖;第二,女丑與旱魃均衣青衣,這是女丑扮成旱魃的佐證。女丑在祭祀時擔任尸主的職務,被十日炙烤而死,為求雨而犧牲自己。無論其時的巫文化背景如何,她是奉獻與犧牲的形象,是人類的女英雄。

 

帝是至上神,神界的主宰,但沒有形貌。《山海經》中關於帝的記載不少,如「帝乃戮之鐘山之東曰磘崖。」「帝令重獻上天,今黎邛下地。」「帝命祝融殺鯀於羽郊。……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帝命豎亥步」等,從「戮」、「命」、「令」中可以看出帝予奪其他諸神的生殺。帝有自己的宮殿苑囿,有守衞神和司職之神:「又西三百二十里……實惟帝之平圃,神英招司之」。但《山海經》從未描述作為至上神的帝的形貌,其他作為祖先神的帝,可從其後代推測其長相,但這樣的推測未必可靠。例如黃帝的孫子韓流長相極為奇特:長長的腦袋,小小的耳朵,人一樣的臉,豬一樣的嘴,麒麟一樣的身子,羅圈腿,豬一樣的腳。還有一位帝江,〈西次三經〉載:「天山……有神焉,其狀如黃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渾敦無面目,是識歌舞,實惟帝江也。」他的形象模糊,且「渾敦無面目」。關於渾敦(或渾沌),《莊子‧應帝王》有記載:「南海之帝為倏,北海之帝為忽,中央之帝為渾沌。」渾沌無七竅,即沒有五官。倏、忽因為受渾沌招待,想報恩,就聯合給渾沌鑿七竅,一天鑿一竅,結果七天後,七竅鑿成,渾沌就死了。

202134phn009
清代《山海經》鬼神皮影道具,成都博物館藏品。(圖片提供:視覺中國)
202134phn009

中國古代神話人物的源頭

《山海經》是一系列後世神話及神話人物的源頭,例如這書最早記載女媧神話,當時只提到「女媧之腸」,講到她的生育功能。宋代《太平御覽》引《風俗通義》擴展到女媧摶土造人,漢初《淮南子•覽冥訓》有女媧補天的故事。這樣,女媧的故事愈來愈多,其形象也愈來愈立體。

 

再如西王母形象的演變,在《山海經》中,她應當是一位帶着假面具、披頭散髮、手執武器的主祭者形象,是西北甘青一帶神王合一的羌人領袖,她猙獰、神秘、威嚴。如〈西山經〉:「又西北三百五十里,曰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西王母其狀如人,豹尾虎齒而善嘯,蓬髮戴勝,是司天之厲及五殘。」晉代郭璞注「司天之厲及五殘」為「主知災厲五刑殘殺之氣也」。〈海內北經〉:「西王母梯几而戴勝杖。其南有三青鳥,為西王母取食。在昆侖虛北。」〈大荒西經〉:「有人戴勝,虎齒,有豹尾,穴處,名曰西王母。」

 

《穆天子傳》也有西王母的故事。穆天子西征,到達西王母的昆侖山,獲西王母熱情接待,雙方詩賦往還,如西王母詩:「白雲在天,山陵自出。道里悠遠,山川間之。將子無死,尚能復來。」意思是,山川阻隔,道路遙遠,希望你長壽,能再來我這裏。西王母熟知華夏文化及禮儀,能夠賦出標準的四言詩,其華夏文化水平之高,讓人驚異。且自稱「我惟帝女」,即是天帝的女兒。此時的西王母由《山海經》的獸身人面變成了多情、有才華、尊貴的婦人。後來在《漢武帝內傳》中,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又有漢武帝迎西王母於甘泉的故事。此時西王母已經變成相貌美麗的女神。《山海經》的西王母神話傳說和周穆王西征、漢武帝西巡的真實歷史事件相互融合,一步步改寫了西王母的形象。隨着西王母的形象愈來愈完美,其後更被道教納入道教神仙體系之中,成為道教的「女仙之首」,形成漢代的西王母崇拜現象,後世又演變為王母娘娘。有學者認為西王母原形型來自於印度的濕婆,則頗為無稽。

 

另外,嫦娥形象的演變、中國月亮女神的傳說也是以《山海經》為源頭,可以從〈大荒西經〉說:「有女子方浴月。帝俊妻常羲,生月十有二,此始浴之。」因古時羲、娥同音,常羲即嫦娥,「嫦娥奔月」神話,濫觴於「常羲浴月」。

作者:
上載日期:
2023年10月30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