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醫藥奇文——《山海經》之醫藥

202134phn019
民國銅人,清晰看到其體內的彩繪器官,穴名344個,穴位總數647個,穴點用圓圈等,中國中醫科學院針灸研究所藏。(圖片提供:海峰/FOTOE)
202134phn019

《山海經》是中國最早大量記載醫藥的文獻。它記載的藥物種類豐富,疾病名稱和種類繁多,治療方法多樣,是早期中藥中醫學的卓越代表。

 

藥物學

「五臧山經」羅列大量藥物名稱,包括動物、植物、礦物等,並首次記載了藥物的明確功效、對應的疾病、各種療法。品類之豐,水平之高,在當時可謂資料最為詳盡。華中師範大學城市與環境科學學院教授龔勝生統計,《山海經》的藥物有124種。這些藥物包括草類、礦石、土類、水類、木類、禽類、獸類、麟類、介類。其中動物近70種,植物品51種,礦物6種,另幾種不詳。草類可治療19種疾病,木類可治療14種疾病,鳥類可治療15種疾病,獸類可治療12種疾病,魚類可治療19種疾病,龜可治療1種疾病。

 

按其功效可分為:補藥類,如〈南山經〉 所載的祝餘「食之不飢」;毒藥類如芒草「能毒魚」; 解毒藥類,如耳鼠「禦百毒」;醒神藥類如鯩魚「食之不睡」;殺蟲藥類,如肥𧔥「可殺蟲」;預防藥類如箴魚「食之無疾疫」;避孕藥類蓇蓉「食之使人無子」;獸藥類如杜衡可以「走馬」,反映當時有一定的獸醫藥學,而且一種疾病有多種藥物可以治療,一種藥物也能治療多種疾病。如「條」能治疥瘡,用「黃雚」洗澡也可治癒疥瘡。同時,黃雚還有治療浮腫的功效。「杜衡,可以走馬,食之已癭。」「杜衡」不僅可以讓馬跑得快,還可治療頸腫瘤(此處頸腫瘤應該是指地方性甲狀腺腫病)。

 

同時,「海經」、「荒經」所載醫藥則尚處於巫醫不分的階段,〈大荒西經〉:「有靈山……十巫,從此升降,百藥爰在。」巫師也是採藥用藥之人。書中還有記載長生不老藥物「不死之藥」,〈海內西經〉:「開明東有巫彭、巫抵、巫陽、巫履、巫凡、巫相,夾窫窳之屍,皆操不死之藥以距之。」這些屬於幻想形式的事物,與「山經」中實有且經勘察獲取的資料不同。

 

「山經」記載藥物,大多有明確的名稱、主治和地域分布,說明已逐漸脫離神話的範疇,向本草學著作的趨勢演進,為後世本草學、醫藥學打下堅實基礎。

202134phn020
《本草綱目》書影,由明代醫藥學家李時珍撰,中國國家博物館藏。(圖片提供:海峰/FOTOE)
202134phn020

疾病學

「山經」記載了大量疾病,包括內科、外科、五官科、皮膚科及生殖醫學、預防醫學的57種疾病的症狀。其中外科病包括五官科的瞢(昏花症)、眴(瞬目症)、灂(近視眼)、聾和嗌痛,皮膚科的疥、疣、癙、癰、疽、底、白癬、臘,跌打科的胕,肛腸科的痔瘡等。內科病主要包括傳染性疾病如疫(疫即瘟疫,在「山經」中出現7次,頻次最高),內分泌科病如癭(即甲狀腺腫大,又稱地甲病,因缺碘引起,山區常見,由此可見中國是最早記述甲狀腺疾病的國家)、腹病、瘧、癘、癉、風病、厥、暍、嘔、心痛等;精神科疾病包括寓(昏忘之病)、忘(即健忘症,應該是指老年失智)、厭(魘夢症)、愚、痸、狂、惑、臥、厭,以及七情方面的怒、妒、憂等。另外,記載比較多的是關於生殖醫學方面的內容,如宜子孫、無子、不育等,出現頻率很高,可見古人對生殖的重視程度。還有關於「服之媚於人」、「服之美人色」的美容類藥物的記載,表明在《山海經》的時代,古人在基本生存要求之外,已經開始追求「美」。

 

「山經」的疾病記載顯示其在藥物地理學、疾病地理學方面,以及環境變遷方面的科學價值。據龔勝生研究:傳染病主要流行於黃河中下游地區;精神與神經性疾病在豫西山地及南粵山地較為集中;地甲病和皮膚病主要分布在秦嶺山脈;癰、疽、瘺、疣、痤等腫瘤、瘡瘍主要分布在黃土高原周邊的賀蘭山、陰山、秦嶺山脈;濕病則主要分布在嶺南地區和渭河南岸地區。其中以西山、中山部分內容最為翔實準確。

 

《山海經》的疾病記載很有特色,據統計書中的57個病症名稱,其中37個與《黃帝內經》病症名稱相同。《山海經》中記載的疾病名稱及其病症,在《五十二病方》和《黃帝內經素問》既有繼承延續,又有變化發展,反映傳統醫學在形成過程中對疾病名稱、概念、病因、病症及療法的繼承和創新。

 

治療學

治療疾病方面,《山海經》記載藥物的使用方法有食、服、佩、席、抹、毒、殺、浴等。佩,是指佩戴,抹是塗抹,席是把動物的皮墊在身下,以達到治療效果。〈西山經〉:「有獸焉,其狀如狗名穀邊,席其皮者不盅。」浴,是指用某種中藥湯泡浴全身,以達袪除疾病的功效。書中只記載了一種用於浴的藥,即黃雈。

 

用毒的記載很多且分類較細,對毒藥毒理學有相當高的認識,包括殺毒魚、鼠、蟲,「有白石焉,其名曰礜,可以毒鼠。」「有草焉,其狀如蘇而赤華,名曰葶苧,可以毒魚。」「有鳥焉,其狀如鶉,黃身而赤喙,其名曰肥𧔥,食之已癘,可以殺蟲。」還有解毒藥如焉酸。「有草焉,方莖而黃華,員葉而三成,其名曰焉酸,可以為毒。」毒鼠毒蟲是為了消除鼠害,保護個人衞生,而毒魚則可能是為了捕魚來吃。

 

《山海經》的藥物及治療方法全無與氣血、臟腑等的關聯及陰陽五行的比附,相當樸素直觀。同時,地域環境與疾病治療、心理調節與疾病治療互相結合,既尊重生命,也協調個人與社會關係。例如青要之山,「宜女子」,是說此地適合滋養女子,對女性很友好。有心理治療,比如「朏朏」,養之可以已憂,也是蓄養寵物的記載。有生殖醫學:「有獸焉,其狀如馬而白首,其文如虎而赤尾,其音如謠,其名曰鹿蜀,佩之宜子孫。」意指佩戴「鹿蜀」,有助增強生育功能。「有木焉,名曰黃棘,黃華而員葉,其實如蘭,服之不字。」意思是服用「黃棘」有避孕功效。

 

《山海經》的疾病治療體現了辨證施治的治療原則,以及保健與疾病預防相結合。對於有保健作用的藥物,《山海經》一般使用「不」和「無」字表示。比如:「有草焉,名曰𦱌草,葉狀如葵,而赤莖白華,實如蘡薁,食之不愚。」「龍侯之山……其中多人魚,其狀如䱱魚,四足,其音如嬰兒,食之無癡疾。」表明𦱌草有健腦功效,人魚功效與其相似。「青丘之山……其中多赤鱬,其狀如魚而人面,其音如鴛鴦,食之不疥。」表明吃赤鱬可以防止長疥瘡。

202134phn021
東漢武梁祠驅蟲圖畫像石。商代甲骨文中有「未丁亥寇」的記載,指丁日要清掃居室和除蟲,這是早期預防傳染病的有效措施。(圖片提供:海峰/FOTOE)
202134phn021
作者:
上載日期:
2023年10月30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