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影響奇巨——《山海經》之影響

202134phn022
杭州曾舉辦「山海新經——中華神話元典當代藝術展」,圖為《新山海大觀圖》。(圖片提供:視覺中國)
202134phn022

《山海經》是中國古代文化名著,對後世影響深遠,而且早就超越國界,自古在中國周邊尤其是東亞文化圈廣泛傳播,後來漂洋過海影響歐美以至全球。

 

對古代中國的影響

《山海經》應該在先秦已影響其他著作。例如屈賦對其神話故事的徵引以及發揮和再創造。現存典籍中最早明確提到《山海經》的是《史記》。西漢劉向、劉歆(又名劉秀)父子對《山海經》的流傳功勞很大,他們帶人整理《山海經》為18篇,這個基本框架流傳至今。至晉朝,郭璞用文字、訓詁的方法,從玄學、神仙學方面給《山海經》作注釋。北魏酈道元徵引《山海經》注《水經》。明代有劉會孟、楊慎、王崇慶,清代則有吳任臣、汪紱、畢沅、郝懿行、呂調陽、吳承志等為這書作注釋。

 

很多人作詩詠歎《山海經》,陶淵明有詩句「精衞銜微木,將以填滄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讚揚精、刑天的抗爭精神。柳宗元也有詩云:「君不見夸父逐日窺虞淵,跳踉北海超昆侖。」關於《山海經》的圖,有張僧繇畫、舒雅繪《山海經圖》,乃至明、清各家繪圖。還有宋人尤袤及明、清人的序跋,清代陳逢衡《山海經匯說》、俞樾《讀山海經》等專論。另有散論不計其數,如宋王應麟、朱熹,明胡應麟、劉維,清顧觀光、張之洞等。對其成書及作者,歷代也有質疑,《通典》認為《禹本紀》、《山海經》成書都在孔子之後,為喜好奇怪的人所作,或者是先有此書,後被人加上詭誕的內容。宋代尤袤認為《山海經》必定是先秦之書,並非大禹及伯翳所作。

 

後世著作往往借鑑《山海經》,一是人物形象,如漢代典籍《淮南子‧覽冥訓》對西王母形象的改造,由《山海經》中長着豹尾虎齒的野蠻怪物,被改造成掌握神藥的天神;在《漢武帝內傳》中,進一步演化成為手握不死之藥蟠桃的王母,這與當時重視道教有關;明代小說《西遊記》進一步將王母娘娘形象發揚光大。二是取材。《楚辭‧招魂》、《天問》很多記載可與《山海經》互相印證或比較。《淮南子‧墬形篇》所提到的海外36國如修股民、白民、女子民、丈夫民、一臂民、三身民、結胸民、羽民、讙頭國民、裸國民、大人國、君子國、黑齒民、深目民、無腸民等,皆源自《山海經》。宋羅泌在《路史》中憑借《山海經》的「史實」大肆發揮,《路史》中的神話傳說比《山海經》更為完備。明代歷史演義,如題「景陵鍾惺伯敬父編輯」、「古吳馮夢龍猶龍父鑑定」的《有夏志傳》,即從《山海經》中大量取材。明清神魔小說對《山海經》構象意識有繼承與發展。清代李汝珍的小說《鏡花緣》前幾十回描寫唐敖、林之洋所到的三十多個海外奇國如君子國、無腸國等,絕大部分來自《山海經》。

 

《山海經》對民間宗教、習俗也有影響。例如全書記載雞有19處,7處與古代祭祀活動有關。習俗用雞祭祀,也與《山海經》的記載一脈相承。至今民間依然盛行殺雞拜神。還有後世的竹文化,中國人偏愛竹子,以梅蘭竹菊為四君子,竹簡也是重要的書寫工具和文字載體。

202134phn024
西王母是中國民間傳說中的女仙始祖,其居地瑤池有桃樹,三千年結果實。圖為西王母的蟠桃大會年畫,青島市博物館展品。(圖片提供:海峰/FOTOE)
202134phn024

對當代中國的影響

自二十世紀以來,學術界仍然重視《山海經》,不斷深入研究。魯迅的《中國小說史略》論及《山海經》;矛盾《中國神話研究ABC》以《山海經》為重點論述對象,奠定了現代中國神話研究的基石。當代從事《山海經》研究的學者眾多,還舉辦了多次「《山海經》國際學術討論會」,成果迭出。其中有袁珂《山海經校注》、馬昌儀《古本山海經圖說》等。

 

《山海經》的各種當代文化衍生作品有動漫、遊戲、文學、影視劇等。玄幻網絡遊戲中常見的「建木」、「若木」來自《山海經》。遊戲《誅仙》借鑑吸收了《山海經》,包括《山海經》的大量典故,地理博物方面的知識,如空桑山、夔、黃鳥、寐魚等名物。「海經」、「荒經」中記載大量由早期巫術發展而來的神仙方術,還有長生不死思想、仙藥以及長生不老的「不死民」、異獸形象如九尾狐,是現在各種玄幻小說、網絡遊戲的題材和靈感來源。玄幻劇如《花千骨》、《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凡人修仙傳》、《斗破蒼穹》,吸取了《山海經》中的昆侖、大荒之類概念與場景,及神獸怪獸如混沌、窮奇。以《山海經》的靈感自創妖怪的電影則有《捉妖記》等。《山海經》的視覺元素在當代藝術創作、各種主題文創產品設計、服裝設計中都有體現。

202134phn025
魯迅童年最愛的書籍《山海經》,北京魯迅博物館。(圖片提供:聶鳴/FOTOE)
202134phn025

《山海經》在東亞傳播

關於《山海經》傳入日本的時代,學界目前有三種說法:平安時代(公元794-1192年,相當於中國唐中期至南宋初)、奈良時代(公元710-784或794年,相當於中國唐代中期)及古墳時代(公元250-592年)。按:「古墳時代」指日本公元250-592 年之間的歷史時期,相當於中國三國至隋朝,以其統治者大量修建巨型墳墓而得名。古墳時代傳入說是根據民間日用類書《和漢三才圖會》的一條記載:「應神天皇十五年,百濟王遣使阿直岐者,貢《易經》、《孝經》、《論語》、《山海經》及良馬二匹。」

 

《 山海經》 應該在奈良時代或更早已傳入日本,依據是天平年間(公元729-749年)的木簡中,有「山海經日大」字樣,其背面有墨書的《山海經》經文的片段。可見當時確有一部分人閱讀過《山海經》。再者,大唐時期,日本在與中國爭奪朝鮮的白江口之戰中慘敗,於是效法唐朝,建立中央集權統治,並宣揚君權神授,加強意識形態建設。同時文化上謀求與擁有《史記》和《山海經》的唐帝國爭雄。元明天皇於公元 712 年下詔編纂國史《古事記》,公元713 年敕命各地方官編纂方志《風土記》,如《播磨國風土記》、《大和國風土記》等。《風土記》可能參考了《山海經》,可謂日本版的《山海經》。江戶時代,包括清代吳任臣《增補山海經廣注》在內的多種中國典籍流播日本,還出現刻本的《山海經》,甚至出版了《和制山海經》,這是參照《山海經》而仿造的日本版,並附有圖畫。

 

《山海經》深深地影響日本妖怪文化和動漫文化。江戶時代後期的浮世繪畫家鳥山石燕號稱「妖怪畫伯」,他非常推崇《山海經》,參考這書著成《畫圖百鬼夜行》等妖怪畫卷,對日本後世的妖怪繪畫產生巨大影響。妖怪元素是很多日本動漫作品不可或缺的文化元素,日本著名鬼怪漫畫家水木茂曾指出:《山海經》中的九尾狐、天狗、窮奇、河伯等妖怪東渡日本成為有名的大妖怪。反過來,中國出品的手遊「陰陽師」,也推動和加深了日本文化在中國的傳播和影響,但同時也極易造成很多人認知上的誤區,將原本的中國《山海經》文化當成是別國的妖怪文化,殊不知是《山海經》成就了日本妖怪文化。

202134ph009
《畫圖百鬼夜行》局部
202134ph009

朝鮮人把《山海經》作為證明其文明悠久、早得華夏文明真傳的重要依據。因《山海經》最早記載了朝鮮國名及其國花木槿花。〈海內經〉:「東海之內,北海之隅,有國名曰朝鮮、天毒。」〈海外東經〉:「海東有君子國,衣冠帶劍, 好讓不爭。有熏華草,朝生夕死。」「熏華草」又名「堇花草」,即木槿花。《古今記》曰:「君子之國,地方千里,多木槿花。」高麗時期上呈中國表詞稱本國為槿花鄉。木槿花被視為朝鮮國花,以《山海經》為最早典據。

 

《山海經》在西方的傳播

《山海經》在西方傳播也頗早。首先是傳教士作中介,明末清初,伴隨着大航海運動及西方的海外擴張,傳教士再次進入中國。利瑪竇(Matteo Ricci)於十六世紀末所作《坤輿萬國全圖》,提到了「大人國」、「女子國」、「矮人國」等地名,說明他可能讀過《山海經》。傳教士安文思因《山海經》的海外記載有歧視色彩,曾提出不客氣的批評。

 

法國對《山海經》的研究令人矚目。法國東方學者萊昂‧戴羅斯尼(Léon de Rosny)於 1891年,翻譯出版的法文版《山海經:中國古代地理》是《山海經》的最早外文譯本。該書是節譯本,主要翻譯了其地理學內容。當代法國學者勒密‧馬修(Mathieu Rémi)認為《山海經》是中國「最古老的民族志」,他花了多年時間研究此書,1983 年翻譯出版的兩卷《古代中國神話與民族學研究》是《山海經》的第一個法文全譯本。其《關於〈山海經〉的古代中國神話學和人種學研究》,極受學界推崇。近現代著名漢學家馬伯樂(Maspero)也曾研究《山海經》。

202134ph010
《山海經》最早的外文譯本,由法國學者萊昂‧戴羅斯尼翻譯。
202134ph010

美國學者約翰‧威廉‧史福勒爾(John William Schiffeler)翻譯的英文版《山海經傳奇》,於1978年由台北華崗出版有限公司出版,是節譯本。1999 年美國學者安妮‧比勒爾(Anne Birrell)翻譯出版了英文全譯本《山海經》。意大利學者里卡多‧弗拉卡索(Riccardo Fracasso)則於1996年,出版意大利文全譯本《山海經》。

作者:
上載日期:
2023年10月30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