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聲音導航:

 

202103phn032_01
楚莊王(圖片提供:文化傳播/FOTOE)
202103phn032_01

楚國在周成王時建國,位處南方,疆域遼闊,但在爵位上只是子爵,列為第四等諸侯,地位不高。楚國早期自認蠻夷,如《史記‧楚世家》載:「楚曰:『我蠻夷也。』」在周朝勢力強盛時,楚國仍會懾於其威勢而臣服,但自周天子威信漸失,楚國的勢力卻日益強大,楚國開始無視周王室的權威而自稱為王。在楚莊王時更成為春秋霸主之一。司馬遷在《史記‧楚世家》中,比喻楚莊王是「蜚將沖天」、「鳴將驚人」的鳥。

 

一鳴驚人

楚莊王(?──公元前 591 年),羋姓,熊氏,名侶(又作呂或旅),楚穆王之子。公元前614年,穆王去世,莊王即位,他當時年齡不足二十歲。楚莊王元年(公元前613年),王族公子燮因謀求令尹(官名,相當於相國一職)之職而不得,故對王室不滿。大臣鬬克,字子儀,因自覺不受重用,亦對王室不滿,兩人一起叛亂。他們佔據郢都(楚國都城),並挾楚莊王往商密(今河南淅川西),兩人最終被勤王的臣子所殺,楚莊王亦返回郢都。楚莊王平定這場叛亂,清除了內患,統治才較穩定。

 

楚莊王即位之初,不理朝政,日夜飲酒作樂,他更下了一道命令:「有敢諫者死無赦!」百姓都認為他是一個昏君。其實楚莊王是一個有機心及深謀遠慮的人,因他即位時國內大權由幾位重臣掌握,自己卻沒有賢臣輔佐,所以他做出這種假象,瞞過那些權臣,實則暗中挑選人才來輔佐自己。

 

據《史記‧楚世家》記載:任武職右司馬的伍舉求見楚莊王,想向莊王進諫。他問莊王,南方山上有隻大鳥,光彩耀人,絢麗奪目,可是一停三年,不動不飛也不叫,不知道這是甚麼鳥?莊王答道:「三年不蜚,蜚將沖天;三年不鳴,鳴將驚人。舉退矣,吾知之矣。」(意指三年不動是在決定志向;三年不飛,是在養精蓄銳;三年不叫,是在觀察風向。此鳥不鳴則已,一鳴驚人,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伍舉一聽,甚麼都明白了。)其後,楚莊王一改過去的「昏君形象」,勤於政事,選賢能,遠小人,懲辦為非作歹的貪官,令楚國大治。

202103phn033
楚莊王三年不聞朝政。明刊本《片壁列國志》插圖(圖片提供:文化傳插/FOTOE)
202103phn033

滅庸增勢力

楚莊王三年(公元前611年),國內發生饑荒大災,百姓人心惶惶,附近的部族趁機向楚國進攻,其中最主要的敵人是庸國(今湖北竹山西)。為了穏定民心,鞏固邊防,楚莊王在大夫蒍賈的建議下,首先下令出兵伐庸。庸國兵力強大,同時又與群蠻聯合,因此根本不把楚軍放在眼裏。楚軍遂將計就計,利用庸人驕傲輕敵的缺點,採用佯裝失敗的計謀,連續七仗都詐敗。庸人果然中計,認為楚軍不堪一擊,因而放鬆防備。楚莊王趁機集結大軍,分兩路夾擊,群蠻見楚軍來勢凶猛,紛紛叛庸降楚,驕傲輕敵的庸人在沒有防備下,終被楚軍殲滅。楚滅庸之後,其他部落也相繼臣服,楚國的疆界因而大增,勢力日益強大。

202103ph014
楚國與庸國地形圖
202103ph014

平定內亂

楚莊王九年(公元前605年),楚莊王伐戎戰勝回國,威信大增,令尹鬬越椒深恐會影響自己的權力,於是發動叛亂。莊王聞訊後,親領大軍出征,與鬬越椒之叛軍激戰於皋滸(今湖北襄陽西)。終於把鬬越椒亂箭射死,將叛軍消滅。鬬越椒死後,莊王委派孫叔敖當令尹。孫叔敖是一個很有才幹的人,他着手整頓內政和軍事,下令開墾荒地,興修水利,楚國的經濟、政治、軍事均有重大發展,很快就強大起來。孫叔敖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賢相,如《呂氏春秋》說:「世人之事君者,皆以孫叔敖之遇荊莊王為幸。……孫叔敖日夜不息,不得以便生為故,故使莊王功績著乎竹帛,傳乎後世。」孫叔敖的德政,為楚莊王稱霸打下良好基礎。

202103ph003
鬬越椒
202103ph003
作者:
上載日期:
2024年01月05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