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20122ph040
20122ph040

法門寺位於陝西省寶雞市扶風縣十公里處的法門鎮。相傳它建於東漢時期,是因舍利而建塔,因塔而成寺的,距今大約已有一千七百多年歷史。自古以來,因塔內藏有釋迦牟尼佛的舍利而著名。這寺發展於北魏,鼎盛於唐代,是當時佛教四大聖地(五台山、終南山、泗洲普光王寺、法門寺)之一,又被尊為皇家寺院。其時的佔地面積多達1,500畝,寺裏僧人不下萬人。法門寺更有十項世界之最,包括地宮出土的佛指舍利,是目前世界上發現有文獻記載和碑文證實的釋迦牟尼佛真身舍利,是佛教世界的最高聖物。

 

法門寺的興盛,當然與佛教的發展息息相關,但也有它獨特的歷史背景和發展條件。歸納起來,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因素:一、因寺內有瘞埋釋迦牟尼佛舍利(指骨)的「大聖真身寶塔」,是「靈跡」之所在;二、法門寺所在之地是關中西部的軍事重鎮,位於古「絲綢之路」的要道旁,這裏又是通往隋仁壽宮和唐九成宮的必經之地;三、位於西周發祥地的周原之上。

 

大約在周武王之後,印度佛教傳入中國。美陽村(今位於陝西省寶雞市,毗鄰為法門寺)有個叫法阿門的窮書生崇佛,設壇教化,並上書周天子弘揚佛教。周天子視為異端邪說,下令緝拿法阿門,並砍掉法阿門的雙腿、雙手,乃至割舌剜眼削耳。法阿門堅決護法教傳的事跡傳到釋迦牟尼耳裏,頗受感動,對阿育王留下遺囑:「我入化後,汝將吾體斷成八萬四千塊,一塊送往東土周朝法阿門的故居,其餘分送世界各地。」釋迦牟尼死後,阿育王便遵囑差鬼神,送一份舍利到法阿門住的美陽村,於是法阿門誦經壇之處聳起一座10丈高的寶塔。塔底洞穴水銀鋪地,金船泛其上,船內有金匣,匣內珍藏佛指舍利。為了紀念法阿門以身殉教,阿育王寺被改為法門寺。這個民間傳說解釋了法門寺塔及地宮的由來、佛指舍利的由來和寺名更改的緣故,對於研究法門寺有一定參考價值。

 

唐代是中國封建社會的全盛時期,同時也是中國佛教的全盛時期,法門寺因供奉佛的舍利而被重視。唐代歷史上曾有唐太宗、高宗、武則天、中宗、肅宗、德宗、憲宗、懿宗等八位皇帝先後六次迎奉法門寺舍利入皇宮供養,並施以金、玉、錦繡、瓷器等用品來供奉。

 

高宗禮佛首開諸帝迎佛骨入宮供養的先例,在此之前只是啟塔開示。供養之地在東都洛陽,是唐宮內道場;內道場是皇宮內舉辦佛事的地方,是佛教深入宮廷內部的標誌。法門寺佛指舍利入宮,實已將法門寺等同內道場,該寺在諸多叢林中的地位較太宗時代又升了一格,日漸顯露出以佛指舍利供養而冠絕群寺的特點和優勢。

 

唐代末年,法門寺寶塔下用以安置佛舍利及皇室供養品的地宮封門。經過歷史上的幾次滅佛事件,法門寺亦隨之而更形衰落;中國佛教史上所謂的「三武一帝」之難,法門寺亦深受其害,與全國各地的寺院一樣,遭到了殿宇被拆、地宮被毀、僧尼還俗、佛教經典焚毀散失的厄運,更嚴重的是佛骨舍利險些也被毀。

作者:
上載日期:
2020年10月22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