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法門寺歷經千年興衰

20122ph010
經歷千年演變的法門寺
20122ph010

隋文帝時,不僅推崇佛教,廣度僧尼,擴充寺宇,翻經塑像,集僧講論,還分舍利於天下各州郡,同日同時起塔供養。文帝開皇三年(公元583年),改天下佛寺為道場。法門寺成為專弘《成實論》的中心道場,稱「成實道場」。《成實論》由古印度訶梨跋摩所作,是佛教史上由小乘走向大乘的一部重要著作。後秦時由鳩摩羅什翻譯為漢文。隋文帝對周原情有獨鍾,在扶風鳳泉寺建仁壽宮。由開皇十三年至仁壽四年(公元593—604年),文帝多次來岐州,七次居仁壽宮,法門寺逐漸得到恢復。文帝仁壽二年(公元602年),岐州刺史李敏在任期對「成實道場」有過修葺,並勒碑記事。

bulb

小乘走向大乘

大乘是梵文的意譯,為大,為乘載,是公元一世紀前後形成的佛教派別,稱為大乘佛教,自稱能夠運載無量眾生從人生苦海到幸福的彼岸。大乘佛教指責前期佛教只求個人解脫是「小乘」,小乘名稱由此而來。大乘和小乘在對佛的看法、追求的理想和修持的方法上都有所不同。如小乘認為只有釋迦牟尼佛,大乘認為有眾多的佛;小乘以阿羅漢位為修習的最高果位,修得阿羅漢位可以斷除一切煩惱,受到天神的供養和脫離生死輪迴,偏重個人解脫,而大乘追求成佛,嚮往一切眾生的解脫;小乘修習着重個人斷業解惑,大乘修習強調轉化群體的業果等。

20122ph011
隋文帝為鳳泉寺所立的舍利塔下銘
20122ph011

唐代是中國封建社會的全盛時期,同時也是中國佛教的全盛時期,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法門寺因供奉佛的舍利而被重視,是理所當然的事情。根據資料記載,唐高宗顯慶五年(公元660年),朝廷對法門寺殿宇作了一次大修,此次修葺是空前規模,由禪師惠恭、惠方具體負責,購宏才,廣徵工匠,按圖施工。修繕後的法門寺不再像以前那樣破敗不堪,而是規模宏大,建築雄偉,逐漸成為皇室的內道場及全國朝佛的總道場。據記載,此時寺院的佔地面積已多達1,500畝,寺裏僧人眾多,香火極其旺盛。

20122ph012
唐《法門寺惠恭大德之碑》
20122ph012

唐末至五代,秦王李茂貞重修法門寺,是大唐王朝朝佛運動的尾聲。李茂貞在對後唐上表稱臣的20年間,以秦王繼唐而獨立,為在亂中求存,尋求佛祖佑護,他對法門寺作了多次大規模修葺。從天復元年(公元901年)到天祐十九年(公元922年)期間,李茂貞修復寺宇、彩繪佛像,蓋造牆舍,給賜經卷等全面整修。

 

宋朝時,即位不久的宋太祖趙匡胤即頒布詔令:凡在周世宗時所廢毀的寺院,立即停止毀禁,並着手修復。已經拆毀的寺廟,所遺留下來的佛像要妥善保存,並用金字、銀字書寫佛教經文。儘管北宋自宋太祖趙匡胤至哲宗一朝都崇尚佛教,但由於北宋末年政治動盪,經濟衰退,至神宗即位,佛教已呈現回落趨勢,又由於這種回落是全國性的,就法門寺而言也就無可避免受到影響。歷史文獻中也絕少關於北宋時期法門寺情況的記載,要窺此時法門寺的法事等活動,就不能不借助有幸留傳下來的寺碑銘文。此外,尚有碑雖佚而文已著錄或見於目錄的有《買田地莊園記》等近十通,這些碑文都從不同的角度反映了法門寺在北宋前、中期的佛事情況。宋代的法門寺受群眾支持,民間取代了唐代的官辦,或許這也是正史無載的一個原因。至民國二十八年(1937年),法門寺尚存北宋咸平六年(1003年)所立《買田地莊園記》碑一通。此碑後不知去向。由此碑可知,北宋時法門寺已形成比較發達的莊園經濟,寺院利用朝廷的寬鬆政策,廣置田產。

20122ph013
宋代普通塔記碑
20122ph013

金朝各帝大多崇佛並重視寺院的管理,為避免佛教流於偽濫,國家設了僧官,民間還有「邑會」一類宗教結社,所以金朝時期,中國佛教又向前邁進了一步。在這個背景下,法門寺自五代初重修,至金大安的二百六十餘年間,一直位居關西名剎。這一時期的佛事有據可考的是法爽焚身弘法。法爽生於皇統九年(1149年),具戒於大定四年(1164年),時年16歲。此後遍遊名山大剎,廣求名師,深通佛法,道行精深。大定二十一年(1181年),法爽來到關西法門寺,他對佛的虔誠因親近佛陀真身舍利而急劇升溫,於是決定行「真法供養」(即燒身煉臂供佛之法)。法爽此次焚身視死如歸,臨終勸善頌詩,驚天動地泣鬼神,足以震撼人心,為法門寺歷史添了悲壯一筆。

20122ph014
在法門寺發現的金代碑文
20122ph014

明朝隆慶二年(1568年)八月十四日深夜,法門寺四級木製迴廊式釋迦牟尼真身寶塔轟然崩塌(《扶風縣志‧大事記》載此塔崩於隆慶三年,即1569年)。此事上報朝廷,如石沉大海,只有靠民眾募捐建塔。邑人黨萬良、楊禹佐主持社眾修真身寶塔,歷30年艱辛修成十三級八稜磚塔。黨、楊二人鑑於資金不足,建材多利用舊物,如塔基材料多用殘碑廢石,塔磚上刻字內容駁雜,如有一條刻字是「法門寺修磚塔,頭層缺少磚、灰,告白十方居土,各捨資財,共成聖事」。有的刻人名、住址,有一磚刻的竟然是「缺米麪」……由此可見建塔之艱難。後期由官方出面承修,方奏膚功。

20122ph015
明代法門寺銅舍利塔
20122ph015

清朝諸帝一般都尊崇佛教,但清帝扶持的是藏傳佛教,漢地佛教在清代幾百年裏一直缺乏生氣。清代法門寺仍不景氣,僅有一些小修小補,佛事活動在正史、野史均無記載,其地位只相當一般山野小寺。自唐以後日漸衰落,至清代已默默無聞。清順治十一年六月八日(1654年7月21日)夜半時分,甘肅省天水地區發生八級大地震。這次大地震波及200公里以外的扶風,縣城北門外的景福宮及其他房屋出現了「垣宇傾頹,壓斃人畜」的慘景。而法門寺寶塔則由於地震的搖撼,使塔洞內所藏的鍍金盾形牌和一些佛像紛紛墜於地面。整個塔身向西南方傾斜達五尺之多,塔體出現裂縫,西南角塔基下陷一米多深,塔體重心偏離則達三米之多。這次重創,為寶塔在300年後轟然崩塌,首次埋下了隱患。

20122ph016
在法門寺銅舍利塔盾形牌發現關於清代地震的鏨文
20122ph016

民國時,法門寺更見凋殘。1911年辛亥革命時期僧人流散,寺院被地方改作私塾庠學。民國十年(1921年),軍閥陳樹藩一度盤踞法門寺,寺院成了兵營。此後法門寺頻遭內亂搔擾,寺廟毀損愈來愈嚴重,有寺無僧,舍利塔傾斜,殿宇磚殘瓦爛,棟樑煙熏火燎,漆皮剝落,荒草遍地,碑石倒臥。法門鎮也不景氣,冷冷清清。

20122ph017
民國時期的法門寺平面圖
20122ph017

二十世紀六十至七十年代的文化大革命期間,有一天,一群紅衞兵衝進法門寺,毀殿堂,燒佛經,砸佛像,揪鬥僧人,並且找來掀、鍬、羅筐,開始挖塔基,掘地三尺。正當紅衞兵進展迅速,「勝利在望」之時,突然有人驚呼:「前殿着火了!」這批好事之徒便丟下手中工具奔前殿去看「熱鬧」,只見濃煙滾滾,烈火中竟端坐着寺裏的住持僧良卿法師。他身披的絳紅色袈裟在燃燒,火舌無情地舔着他衰老的軀體,漸漸在火中變焦,這是法門寺又一個「金燭和尚」,但火中的良卿不掙紮,亦似無痛苦,合掌安坐,平靜地讓自己化為灰燼。這是法門寺史上一個重要的日子,時間是1966年7月12日。這一血腥事件震懾了小將們的心靈。誰還有心緒去幹掘塔基的勾當!二十餘年後清理地宮時,人們發現了紅衞兵當年掘的坑,裏面留有糖紙、花生皮,和地宮相去咫尺。良卿自焚殉教的原因已無法細究,但有一點十分明確:他在千鈞一髮之際挽救了地宮,保存了靈骨,稍一遲疑,法門寺的歷史又會是別種面目。

20122ph018
文革期間的法門寺
20122ph018
作者:
上載日期:
2020年10月22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