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避暑山莊有哪些迷人的湖景?

20124ph021
水心榭內滿布荷花
20124ph021

避暑山莊湖區匯聚中國南方園林的秀美和北方園林的雄渾,特別是把江南園林的勝景佳境遷移到塞外,使這裏形成「來自天然,勝似江南」的獨特風格。避暑山莊的湖泊總體稱塞湖,湖泊修建疏竣大體分兩個階段。康熙時期開挖了澄湖、如意湖、上湖和下湖,乾隆時期拓挖了鏡湖和銀湖。湖與湖之間用堤、島、橋相連,根據不同的地形和環境設計修建臨水建築,加之古樹、植物、花草,使避暑山莊湖區呈現山繞水,水繞島,園林建築依山傍水的江南水鄉風光。

20124ph020
湖州區內荷花處處
20124ph020

避暑山莊湖區水的來源,一是來自山間溪流;二是來自熱河泉水;三是來自武列河水。武列河水自北魏開始至遼金時期,基本沒有固定的河道,到明清時期,修建了避暑山莊才形成固定的河道。1701年康熙巡視到此,發現這裏地形複雜,有林木茂密的山巒,幽靜的峽谷,平坦如茵的草地,蜿蜒曲折的河流和湖泊,遂決定在這裏修建大規模的行宮。修建之前,首先要堅固堤壩,將武列河水向東推移,利用騰出的河道和天然的水泡稍加人工改造,即成為現在湖區的雛形。避暑山莊湖區共有大小湖泊八處,分別為:澄湖、鏡湖、如意湖、上湖、下湖、銀湖、半月湖、內湖。

 

在避暑山莊湖區修建設計中,有意圍成三個島嶼,包括環碧島、月色江聲島、如意洲島,形成中國傳統的「一池三山」格局。「一池三山」是中國古代宮苑建築中常見的規劃形式,通常表現為在一片水域中布置三座島嶼。按照中國古代神話傳說,在東海中有蓬萊、方丈、瀛洲三座仙山,為神仙居所。歷代帝王在修建園林的時候,都模仿「一池三山」的做法。至明清時期,由於對民間建築等級限制甚嚴,私園中建設「一池三山」被視為摹擬帝王的僭越逾制行為,因此這種布局在民間園林中消失。

 

避暑山莊的神奇之處不僅表現在地形的西北高東南低,酷似中國的版圖,而且在湖區內修建了許多仿江南的建築,如:仿鎮江金山寺的金山島、仿嘉興煙雨樓的煙雨樓、仿杭州六合塔的永佑寺舍利塔、仿蘇州獅子林的文園獅子林、仿蘇州滄浪亭的滄浪嶼、仿寧波天一閣的文津閣。真正達到「天人合一」,「移天縮地在君懷」的藝術境界。

20124ph022
文津閣
20124ph022

東線遊湖

按照一池三島的布局,湖區的遊覽路線分為東、中、西三條路線。東線可由德匯門進入,經東宮遺址後至「水心榭」,向東可進「文園獅子林」,向北直行抵達「月色江聲」、「金山島」、「香遠益清」、「蘋香泮」,最後抵達「熱河泉」。

 

水心榭位於下湖與銀湖之間。初建時為湖區界牆上的出水閘,康熙擴建避暑山莊時,在界牆東邊新闢湖區,並在閘上架石為橋,又建亭榭三座。亭榭建好後,康熙親題「水心榭」。原來的界牆水閘變為位居湖心的景亭。榭中間是長方形重簷歇山捲棚頂建築,南北為四角攢尖頂建築。榭的兩端各有一個牌坊,與三座亭榭共同成為觀賞、瀉水、停留三重功能的特殊建築組群。榭四周空間遼闊,碧波盪漾,風景如畫。乾隆皇帝曾寫詩稱:「一縷堤分內外湖,上頭軒榭水中圖,因心秋意蕭而淡,入目煙光有若無。」

20124phn002_01
水心榭(圖片提供:杜雪琼/FOTOE)
20124phn002_01

文園獅子林位於水心榭東,銀湖錯落的小島上,建於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仿蘇州獅子林的意境而建,是湖區內一組重要的園中之園。園內有獅子林、虹橋、假山、雲林石室、佔峰亭、納景堂、清悶閣、藤架、清淑齋、小香幢、延景樓、探真書屋、畫舫、橫碧軒、水門等十六景。乾隆皇南巡江南,對江南美景流連忘返,特命人按照元代畫家倪瓚所畫「獅子林圖卷」的意境,在北京圓明園和承德避暑山莊修建兩座文園獅子林,再現江南水鄉風光。圓明園的獅子林已經被毀,避暑山莊的獅子林到上個世紀四十年代末也僅剩基址。1993年,重修後終於恢復了園內的主要建築。

20124phn005_01
文園獅子林(圖片提供:王愛忠/FOTOE)
20124phn005_01

從水心榭北行,在澄湖、上湖、下湖的環抱之中,有一處地勢平坦的島嶼,即「月色江聲」,建於1704年,是避暑山莊內修建最早的建築。月色江聲島上有四進對稱的四合院建築。第一重門殿五間,康熙題名「月色江聲」。第二重是面擴七間的靜寂山房,前後帶廊,是當年康熙及乾隆皇帝讀書的地方。靜寂山房東西各有配殿三間,西殿名為「嘉琴軒」,是當年皇帝彈琴的地方。第三重為「瑩心堂」,是皇帝的書齋。第四重為小巧玲瓏的四合院,名為「湖山罨畫」。月色江聲西南角圍廊中間有一四柱捲棚歇山頂方亭,名為「冷香亭」。亭臨湖水,湖中種植晚開晚謝的敖漢蓮。皇帝從圍場行圍回到避暑山莊,恰逢荷花爭奇鬥豔,如煙如畫的場景,給皇帝帶來極大的喜悅。月色江聲門殿和遊廊的柱子都有一定的傾斜角,這種做法在宋代以前的園林建築中是常見的,但是到了清代,這樣的建築做法僅此一處。

 

康熙下江南時,都從鎮江渡江登金山至「江天寺」,對這處建築十分欣賞,因此,康熙在修建避暑山莊時,首先就修築金山島。避暑山莊的金山,位於澄湖環繞的小島上,西麓修建了登島的碼頭,碼頭北有一突出水面的方形小亭,為「芳洲亭」。岸上面西有五間敞廳為門殿,門殿以東為五間大殿,單簷歇山捲棚頂建築,名為「鏡水雲岑」。沿假山而上為另一組建築「天宇咸暢」,穿過天宇咸暢就到達本島最高建築「上帝閣」。閣為三層,康熙為每層欽題御筆匾額一面,一層為「皇穹永佑」,二層為「元武威靈」,三層為「天高聽卑」。二三層原供奉真武大帝、玉皇大帝塑像。閣內各層設有供桌、供器、供品等。

20124phn001_01
金山島(圖片提供:杜雪琼/FOTOE)
20124phn001_01

自金山向北,在萬樹園東南,有一片古松林。古松林中有一組建築為康熙提名「香遠益清」。其中前殿三間為「香遠益清」,後殿三間為「紫浮」,兩殿前後臨湖,湖中有「重台」、「千葉」等品種的名貴荷花。夏季荷花盛開季節,花香濃郁,荷花隨風擺動,令人心曠神怡。香遠益清稍西有殿八間,名為「依綠齋」,齋左側有亭「含澄景」。亭子建在水中,周圍山石環岸,荷花滿塘,流水穿亭而過,其意境與「曲水流殤」相似。當年,康熙、乾隆皇帝經常在此宴請大臣和蒙古王公等。1780年,西藏政教首領六世班禪到承德為乾隆皇帝祝壽,乾隆皇帝在這裏接見六世班禪。

 

從香遠益清穿過木拱橋,即達「蘋香泮」。這裏泉水清澈,浮萍點點。面南三間殿為「蘋香泮」,殿內原陳設寶座和成套傢俱。院中有四角方亭,後門為勾搭式垂花門,四周環以素白粉牆,建築青磚素瓦,在綠樹濃蔭中顯得樸素淡雅,色彩明快,富有自然情趣。庭院東側為東船塢,為御舟停泊處。當年康熙、乾隆皇帝泛舟賞荷,遊覽賜宴都在這裏停歇。庭院後門有甬路與春好軒相通。在院中停駐,遠望上帝閣、六和塔一覽無遺,近觀萬樹園、試馬埭鬱鬱蔥蔥。

 

熱河泉位於澄湖源頭,從蘋香泮通往香遠益清木橋之東。這裏一年四季,泉水從石隙中流出,湖水清澈見底。每到深秋至嚴冬,周圍氣溫下降,湖面逐漸呈現結冰的景象,而這裏因為水溫的原因,依然霧氣蒸騰,呈現越是白雪皚皚,越是雲蒸霞蔚的奇觀。熱河泉水經過化驗,含有較高的碳酸鈣、碳酸鎂成分和其他的礦物質,有很高的實用價值。《大英百科全書》記載,世界最短的河流──熱河;而中國歷史上的熱河省,也因熱河泉而命名。

 

中線遊湖

湖區的中路遊覽線是從宮殿區的萬壑松風下蹬道,過萬壑松風橋便開始了。這條線路將穿過湖區中心,經過環碧島、采菱渡、芝徑雲堤到達皇帝最早處理政務的地方──如意洲島,島內建有一宮殿式三進院落,分別是「無暑清涼」、「延薰山館」、「水芳岩秀」。此外,島上還有其他著名建築,如「一片雲」、「般若相」、「滄浪嶼」、「觀蓮所」。最後以青蓮島的煙雨樓結束。

 

從萬壑松風下山經過彎曲陡峭的假山蹬道,穿過萬壑松風橋,沿芝徑雲堤北行,即到環碧島。由於這座小島座落在如意湖中,四面環水,滿目皆綠,康熙欽題「環碧」。島上有兩座相鄰的小巧玲瓏的建築,東院面南名為「澄光室」,有東西配房和前後迴廊相連。西院前門額兩面分別刻有「襲芳」及「擁翠」。隨皇帝來承德的王子們,經常在這裏讀書。

 

在環碧北的水邊有一座草亭,形似斗笠,名為「采菱渡」,是皇帝和后妃泛舟戲水采菱的休息之所。康熙年間,每逢農曆七月十五中元節之時,這裏經常舉行「盂蘭盆會」,以此紀念死去的親人。

 

芝徑雲堤是仿杭州西湖的蘇堤和白堤而建,建於1702至1708年,是湖區通向各島的導引路線。為了使堤和外界景觀聯繫一起,在初建時對堤的轉折方向作了精心設計。芝徑雲堤從萬壑松風橋開始,一段直線正對遠處的磬錘峰,再向北轉折,堤的中心線正對金山上帝閣。這樣遠方的自然峰巒和近處的樓台亭閣相互借景,準確地表現了中國園林步移景動的藝術效果。

 

沿芝徑雲堤北行即到達湖區最大也是修建最早的島嶼——如意洲島。如意洲島位於澄湖、如意湖和上湖之間,因為此島南部小,北部大,中間細,恰似一隻如意,故名為如意洲。島的面積為45,000平方米,島上有16組建築。康熙、乾隆所題七十二景,這裏就有十二景。如意洲島是最早的中心區域,島上建有殿堂、寺廟、庭院等。這些建築既有變化,又有聯繫。主體建築為三進院落的早期宮殿,位於如意洲的中心地帶,有明顯的中軸線,為正宮尚未落成之前清帝居住和處理政務之所。康熙五十年(1711年),正宮落成後,這裏成為皇帝閒暇時吟詩做賦,靜養天年的休閒場所。

20124phn003_01
如意洲(圖片提供:馮立軍/FOTOE)
20124phn003_01

如意洲島內建有一宮殿式三進院落,第一組建築為「無暑清涼」,是宮殿的御座正門,沒有屏風和照壁。由於這裏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小區域氣候,即使盛夏也十分涼爽。康熙皇帝不僅題名「無暑清涼」,而且題聯「三庚退暑清風至,九夏迎涼稱物芳」。第二組建築為「延薰山館」。延薰山館早年是康熙皇帝接見少數民族首領和處理政務的主殿,面闊七楹,外加抱廈。門前遍植花草,花香陣陣,殿內莊嚴肅穆。殿內北牆懸掛康熙所題「敷疇豐澤」匾額,意思是皇帝的恩澤應布滿全國,傳統的道德文化應陶冶百姓。匾額下方原有乾隆時期親題對聯「篆裊猊罐知日詠,風清虯漏報春深」。第三組建築為「水芳岩秀」。康熙認為水清則芳,山靜則秀,所以題為「水芳岩秀」。這裏早期是康熙皇帝的寢宮,後來為清帝讀書靜養之所。西殿為皇太后的寢室與禮佛之處,東邊為隨安室。牆上原有乾隆時期題寫的匾額「奉三無私」,意思是說「只有大公無私者,才能永遠統治天下」。

 

在如意洲三進院落的西邊,有一長廊連接一組建築,這組建築遠看一樓高聳,似一片雲朵,因此而得名「一片雲」。這組建築建於1703至1708年間,為兩層樓。南殿五楹為扮戲房,北連戲台。康熙年間,這裏主要是看戲場所,到了乾隆年間,在東宮修建了規模更大的清音閣,這裏就成為皇帝、后妃、王子、格格們等皇室人員看戲的地方。嘉慶年間,王次子旻寧生日,嘉慶皇帝命戲班在這裏演戲,為王子過生日。

 

般若相又名「法林寺」,是避暑山莊內九處寺廟之一,建於1703年。建築坐北朝南,依次為:山門、東西配殿、正殿、後殿。山門為一間垂花門,門上御題「法林寺」,正殿三間,康熙題額「般若相」,內供釋迦牟尼像。左右配殿各三間,內供各種天神,後殿七間供奉龍王。每年農曆六月二十四日,熱河總管便率山莊官員來此祭神。院內布局規整,殿堂青磚布瓦,是山莊內重要寺廟之一。

20124phn006_01
法林寺(圖片提供:一隻鳥/FOTOE)
20124phn006_01

滄浪嶼這組建築為湖區內精巧的園中之園,仿江南蘇州滄浪亭而建。建築由虎皮牆環繞,院內假山嶙峋,亭閣幽雅。院內建有殿堂六間,其中北邊的三間建於水池之上,頗有江南園林韻味。曲折掩映的小庭院,巧妙的組織了殿宇、水閣、泉池、假山及迴廊等不同特色和功能的建築。主殿為「雙松書屋」,為皇帝讀書的地方。在園的西北角有一小亭,名為「佳趣」。

 

觀蓮所建於1703年,位於如意洲南岸,為帝后觀賞蓮花的場所。弘曆(即乾隆皇帝)11歲的時候,隨其祖父康熙皇帝在山莊避暑,曾在觀蓮所停留,當時康熙皇帝讓弘曆背誦《愛蓮說》,弘曆書聲朗朗,流利清晰,全文背誦,一字不差,深得康熙皇帝喜愛。

 

西線遊湖

西線為山區和湖區相連的一條遊覽線路,從正宮的岫雲門沿「玉麟坡」往「如意洲」西岸北行。西線的主要景點不多,但是具有特色的買賣街──芳園居,以及雙湖夾鏡、湖北四亭都是鬧中取靜的好地方。如意湖向北,路西有一座坐北朝南的四合院式建築,名「芳園居」。由南向北有門殿三間,正殿五間,後殿七間,東西兩側配殿六間,是山莊內規模最大的皇家倉庫,儲藏各類絲綢、瓷器、珠寶等陳設品。清代,在這裏開設茶館及商舖,宮內人員可以在這裏購買物品,討價還價,享受民間市井的樂趣。這裏與頤和園的蘇州街一樣,也被太監宮女們稱為宮廷內的「買賣街」。如意湖西岸有一內湖,湖內有一座用條石壘砌的橋可通往山區,這是山莊內最大的一座堤橋。石橋恰似小徑被兩側的湖水包圍,橋兩邊修建兩座牌坊,與石橋成為一道美麗的彩虹,固有「雙湖夾鏡(徑)」與「長虹飲練」之說。

 

湖北四亭分別是「水流雲在」、「鶯囀喬木」、「濠濮間想」、「甫田叢樾」。「水流雲在」位於煙雨樓西部,主亭為方形,四面各出抱廈門,結構巧妙,造型美觀大方。「濠濮間想」是一六角重簷亭。當年康熙在此遊覽萬樹園和湖區,浮想聯翩。想到莊子在濮水成名,楚王聘他為相,莊子婉言謝絕。後人把濠濮代表高人閒居之所。康熙皇帝依此意境題名為「濠濮間想」。「鶯囀喬木」亭北依萬樹園,南臨澄湖,綠樹成蔭。每當清晨太陽升起的時候,百鳥爭鳴,其中黃鶯歌喉清脆響亮,康熙皇帝命名為「鶯囀喬木」。「甫田叢樾」,所謂甫田,是指甫草豐收的地方;叢樾,是指灌木成叢,喬木成蔭。清帝把這座建於澄湖北岸最東邊的亭定名「甫田叢樾」,也是覺得這裏樹多林密,生長茂盛。在亭東邊有皇家的瓜園和苗圃。康熙、乾隆重視農業,經常在這裏耕作及稻穀的實驗,收穫的農作物賞給王公和官員。

作者:
上載日期:
2020年09月23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