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避暑山庄有哪些迷人的湖景?

20124ph021
水心榭内满布荷花
20124ph021

避暑山庄湖区汇聚中国南方园林的秀美和北方园林的雄浑,特别是把江南园林的胜景佳境迁移到塞外,使这里形成“来自天然,胜似江南”的独特风格。避暑山庄的湖泊总体称塞湖,湖泊修建疏竣大体分两个阶段。康熙时期开挖了澄湖、如意湖、上湖和下湖,乾隆时期拓挖了镜湖和银湖。湖与湖之间用堤、岛、桥相连,根据不同的地形和环境设计修建临水建筑,加之古树、植物、花草,使避暑山庄湖区呈现山绕水,水绕岛,园林建筑依山傍水的江南水乡风光。

20124ph020
湖州区内荷花处处
20124ph020

避暑山庄湖区水的来源,一是来自山间溪流;二是来自热河泉水;三是来自武列河水。武列河水自北魏开始至辽金时期,基本没有固定的河道,到明清时期,修建了避暑山庄才形成固定的河道。1701年康熙巡视到此,发现这里地形复杂,有林木茂密的山峦,幽静的峡谷,平坦如茵的草地,蜿蜒曲折的河流和湖泊,遂决定在这里修建大规模的行宫。修建之前,首先要坚固堤坝,将武列河水向东推移,利用腾出的河道和天然的水泡稍加人工改造,即成为现在湖区的雏形。避暑山庄湖区共有大小湖泊八处,分别为:澄湖、镜湖、如意湖、上湖、下湖、银湖、半月湖、内湖。

 

在避暑山庄湖区修建设计中,有意围成三个岛屿,包括环碧岛、月色江声岛、如意洲岛,形成中国传统的“一池三山”格局。“一池三山”是中国古代宫苑建筑中常见的规划形式,通常表现为在一片水域中布置三座岛屿。按照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在东海中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为神仙居所。历代帝王在修建园林的时候,都模仿“一池三山”的做法。至明清时期,由于对民间建筑等级限制甚严,私园中建设“一池三山”被视为摹拟帝王的僭越逾制行为,因此这种布局在民间园林中消失。

 

避暑山庄的神奇之处不仅表现在地形的西北高东南低,酷似中国的版图,而且在湖区内修建了许多仿江南的建筑,如:仿镇江金山寺的金山岛、仿嘉兴烟雨楼的烟雨楼、仿杭州六合塔的永佑寺舍利塔、仿苏州狮子林的文园狮子林、仿苏州沧浪亭的沧浪屿、仿宁波天一阁的文津阁。真正达到“天人合一”,“移天缩地在君怀”的艺术境界。

20124ph022
文津阁
20124ph022

东线游湖

按照一池三岛的布局,湖区的游览路线分为东、中、西三条路线。东线可由德汇门进入,经东宫遗址后至“水心榭”,向东可进“文园狮子林”,向北直行抵达“月色江声”、“金山岛”、“香远益清”、“苹香泮”,最后抵达“热河泉”。

 

水心榭位于下湖与银湖之间。初建时为湖区界墙上的出水闸,康熙扩建避暑山庄时,在界墙东边新辟湖区,并在闸上架石为桥,又建亭榭三座。亭榭建好后,康熙亲题“水心榭”。原来的界墙水闸变为位居湖心的景亭。榭中间是长方形重檐歇山卷棚顶建筑,南北为四角攒尖顶建筑。榭的两端各有一个牌坊,与三座亭榭共同成为观赏、泻水、停留三重功能的特殊建筑组群。榭四周空间辽阔,碧波荡漾,风景如画。乾隆皇帝曾写诗称:“一缕堤分内外湖,上头轩榭水中图,因心秋意萧而淡,入目烟光有若无。”

20124phn002_01
水心榭(图片提供:杜雪琼/FOTOE)
20124phn002_01

文园狮子林位于水心榭东,银湖错落的小岛上,建于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仿苏州狮子林的意境而建,是湖区内一组重要的园中之园。园内有狮子林、虹桥、假山、云林石室、占峰亭、纳景堂、清闷阁、藤架、清淑斋、小香幢、延景楼、探真书屋、画舫、横碧轩、水门等十六景。乾隆皇南巡江南,对江南美景流连忘返,特命人按照元代画家倪瓒所画“狮子林图卷”的意境,在北京圆明园和承德避暑山庄修建两座文园狮子林,再现江南水乡风光。圆明园的狮子林已经被毁,避暑山庄的狮子林到上个世纪四十年代末也仅剩基址。1993年,重修后终于恢复了园内的主要建筑。

20124phn005_01
文园狮子林(图片提供:王爱忠/FOTOE)
20124phn005_01

从水心榭北行,在澄湖、上湖、下湖的环抱之中,有一处地势平坦的岛屿,即“月色江声”,建于1704年,是避暑山庄内修建最早的建筑。月色江声岛上有四进对称的四合院建筑。第一重门殿五间,康熙题名“月色江声”。第二重是面扩七间的静寂山房,前后带廊,是当年康熙及乾隆皇帝读书的地方。静寂山房东西各有配殿三间,西殿名为“嘉琴轩”,是当年皇帝弹琴的地方。第三重为“莹心堂”,是皇帝的书斋。第四重为小巧玲珑的四合院,名为“湖山罨画”。月色江声西南角围廊中间有一四柱卷棚歇山顶方亭,名为“冷香亭”。亭临湖水,湖中种植晚开晚谢的敖汉莲。皇帝从围场行围回到避暑山庄,恰逢荷花争奇斗艳,如烟如画的场景,给皇帝带来极大的喜悦。月色江声门殿和游廊的柱子都有一定的倾斜角,这种做法在宋代以前的园林建筑中是常见的,但是到了清代,这样的建筑做法仅此一处。

 

康熙下江南时,都从镇江渡江登金山至“江天寺”,对这处建筑十分欣赏,因此,康熙在修建避暑山庄时,首先就修筑金山岛。避暑山庄的金山,位于澄湖环绕的小岛上,西麓修建了登岛的码头,码头北有一突出水面的方形小亭,为“芳洲亭”。岸上面西有五间敞厅为门殿,门殿以东为五间大殿,单檐歇山卷棚顶建筑,名为“镜水云岑”。沿假山而上为另一组建筑“天宇咸畅”,穿过天宇咸畅就到达本岛最高建筑“上帝阁”。阁为三层,康熙为每层钦题御笔匾额一面,一层为“皇穹永佑”,二层为“元武威灵”,三层为“天高听卑”。二三层原供奉真武大帝、玉皇大帝塑像。阁内各层设有供桌、供器、供品等。

20124phn001_01
金山岛(图片提供:杜雪琼/FOTOE)
20124phn001_01

自金山向北,在万树园东南,有一片古松林。古松林中有一组建筑为康熙提名“香远益清”。其中前殿三间为“香远益清”,后殿三间为“紫浮”,两殿前后临湖,湖中有“重台”、“千叶”等品种的名贵荷花。夏季荷花盛开季节,花香浓郁,荷花随风摆动,令人心旷神怡。香远益清稍西有殿八间,名为“依绿斋”,斋左侧有亭“含澄景”。亭子建在水中,周围山石环岸,荷花满塘,流水穿亭而过,其意境与“曲水流殇”相似。当年,康熙、乾隆皇帝经常在此宴请大臣和蒙古王公等。1780年,西藏政教首领六世班禅到承德为乾隆皇帝祝寿,乾隆皇帝在这里接见六世班禅。

 

从香远益清穿过木拱桥,即达“苹香泮”。这里泉水清澈,浮萍点点。面南三间殿为“苹香泮”,殿内原陈设宝座和成套家具。院中有四角方亭,后门为勾搭式垂花门,四周环以素白粉墙,建筑青砖素瓦,在绿树浓荫中显得朴素淡雅,色彩明快,富有自然情趣。庭院东侧为东船坞,为御舟停泊处。当年康熙、乾隆皇帝泛舟赏荷,游览赐宴都在这里停歇。庭院后门有甬路与春好轩相通。在院中停驻,远望上帝阁、六和塔一览无遗,近观万树园、试马埭郁郁葱葱。

 

热河泉位于澄湖源头,从苹香泮通往香远益清木桥之东。这里一年四季,泉水从石隙中流出,湖水清澈见底。每到深秋至严冬,周围气温下降,湖面逐渐呈现结冰的景象,而这里因为​​水温的原因,依然雾气蒸腾,呈现越是白雪皑皑,越是云蒸霞蔚的奇观。热河泉水经过化验,含有较高的碳酸钙、碳酸镁成分和其他的矿物质,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大英百科全书》记载,世界最短的河流──热河;而中国历史上的热河省,也因热河泉而命名。

 

中线游湖

湖区的中路游览线是从宫殿区的万壑松风下蹬道,过万壑松风桥便开始了。这条线路将穿过湖区中心,经过环碧岛、采菱渡、芝径云堤到达皇帝最早处理政务的地方──如意洲岛,岛内建有一宫殿式三进院落,分别是“无暑清凉”、“延薰山馆”、“水芳岩秀”。此外,岛上还有其他著名建筑,如“一片云”、“般若相”、“沧浪屿”、“观莲所”。最后以青莲岛的烟雨楼结束。

 

从万壑松风下山经过弯曲陡峭的假山蹬道,穿过万壑松风桥,沿芝径云堤北行,即到环碧岛。由于这座小岛座落在如意湖中,四面环水,满目皆绿,康熙钦题“环碧”。岛上有两座相邻的小巧玲珑的建筑,东院面南名为“澄光室”,有东西配房和前后回廊相连。西院前门额两面分别刻有“袭芳”及“拥翠”。随皇帝来承德的王子们,经常在这里读书。

 

在环碧北的水边有一座草亭,形似斗笠,名为“采菱渡”,是皇帝和后妃泛舟戏水采菱的休息之所。康熙年间,每逢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之时,这里经常举行“盂兰盆会”,以此纪念死去的亲人。

 

芝径云堤是仿杭州西湖的苏堤和白堤而建,建于1702至1708年,是湖区通向各岛的导引路线。为了使堤和外界景观联系一起,在初建时对堤的转折方向作了精心设计。芝径云堤从万壑松风桥开始,一段直线正对远处的磬锤峰,再向北转折,堤的中心线正对金山上帝阁。这样远方的自然峰峦和近处的楼台亭阁相互借景,准确地表现了中国园林步移景动的艺术效果。

 

沿芝径云堤北行即到达湖区最大也是修建最早的岛屿——如意洲岛。如意洲岛位于澄湖、如意湖和上湖之间,因为此岛南部小,北部大,中间细,恰似一只如意,故名为如意洲。岛的面积为45,000平方米,岛上有16组建筑。康熙、乾隆所题七十二景,这里就有十二景。如意洲岛是最早的中心区域,岛上建有殿堂、寺庙、庭院等。这些建筑既有变化,又有联系。主体建筑为三进院落的早期宫殿,位于如意洲的中心地带,有明显的中轴线,为正宫尚未落成之前清帝居住和处理政务之所。康熙五十年(1711年),正宫落成后,这里成为皇帝闲暇时吟诗做赋,静养天年的休闲场所。

20124phn003_01
如意洲(图片提供:冯立军/FOTOE)
20124phn003_01

如意洲岛内建有一宫殿式三进院落,第一组建筑为“无暑清凉”,是宫殿的御座正门,没有屏风和照壁。由于这里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小区域气候,即使盛夏也十分凉爽。康熙皇帝不仅题名“无暑清凉”,而且题联“三庚退暑清风至,九夏迎凉称物芳”。第二组建筑为“延薰山馆”。延薰山馆早年是康熙皇帝接见少数民族首领和处理政务的主殿,面阔七楹,外加抱厦。门前遍植花草,花香阵阵,殿内庄严肃穆。殿内北墙悬挂康熙所题“敷畴丰泽”匾额,意思是皇帝的恩泽应布满全国,传统的道德文化应陶冶百姓。匾额下方原有乾隆时期亲题对联“篆袅猊罐知日咏,风清虬漏报春深”。第三组建筑为“水芳岩秀”。康熙认为水清则芳,山静则秀,所以题为“水芳岩秀”。这里早期是康熙皇帝的寝宫,后来为清帝读书静养之所。西殿为皇太后的寝室与礼佛之处,东边为随安室。墙上原有乾隆时期题写的匾额“奉三无私”,意思是说“只有大公无私者,才能永远统治天下”。

 

在如意洲三进院落的西边,有一长廊连接一组建筑,这组建筑远看一楼高耸,似一片云朵,因此而得名“一片云”。这组建筑建于1703至1708年间,为两层楼。南殿五楹为扮戏房,北连戏台。康熙年间,这里主要是看戏场所,到了乾隆年间,在东宫修建了规模更大的清音阁,这里就成为皇帝、后妃、王子、格格们等皇室人员看戏的地方。嘉庆年间,王次子旻宁生日,嘉庆皇帝命戏班在这里演戏,为王子过生日。

 

般若相又名“法林寺”,是避暑山庄内九处寺庙之一,建于1703年。建筑坐北朝南,依次为:山门、东西配殿、正殿、后殿。山门为一间垂花门,门上御题“法林寺”,正殿三间,康熙题额“般若相”,内供释迦牟尼像。左右配殿各三间,内供各种天神,后殿七间供奉龙王。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热河总管便率山庄官员来此祭神。院内布局规整,殿堂青砖布瓦,是山庄内重要寺庙之一。

20124phn006_01
法林寺(图片提供:一只鸟/FOTOE)
20124phn006_01

沧浪屿这组建筑为湖区内精巧的园中之园,仿江南苏州沧浪亭而建。建筑由虎皮墙环绕,院内假山嶙峋,亭阁幽雅。院内建有殿堂六间,其中北边的三间建于水池之上,颇有江南园林韵味。曲折掩映的小庭院,巧妙的组织了殿宇、水阁、泉池、假山及回廊等不同特色和功能的建筑。主殿为“双松书屋”,为皇帝读书的地方。在园的西北角有一小亭,名为“佳趣”。

 

观莲所建于1703年,位于如意洲南岸,为帝后观赏莲花的场所。弘历(即乾隆皇帝)11岁的时候,随其祖父康熙皇帝在山庄避暑,曾在观莲所停留,当时康熙皇帝让弘历背诵《爱莲说》,弘历书声朗朗,流利清晰,全文背诵,一字不差,深得康熙皇帝喜爱。

 

西线游湖

西线为山区和湖区相连的一条游览线路,从正宫的岫云门沿“玉麟坡”往“如意洲”西岸北行。西线的主要景点不多,但是具有特色的买卖街──芳园居,以及双湖夹镜、湖北四亭都是闹中取静的好地方。如意湖向北,路西有一座坐北朝南的四合院式建筑,名“芳园居”。由南向北有门殿三间,正殿五间,后殿七间,东西两侧配殿六间,是山庄内规模最大的皇家仓库,储藏各类丝绸、瓷器、珠宝等陈设品。清代,在这里开设茶馆及商铺,宫内人员可以在这里购买物品,讨价还价,享受民间市井的乐趣。这里与颐和园的苏州街一样,也被太监宫女们称为宫廷内的“买卖街”。如意湖西岸有一内湖,湖内有一座用条石垒砌的桥可通往山区,这是山庄内最大的一座堤桥。石桥恰似小径被两侧的湖水包围,桥两边修建两座牌坊,与石桥成为一道美丽的彩虹,固有“双湖夹镜(径)”与“长虹饮练”之说。

 

湖北四亭分别是“水流云在”、“莺啭乔木”、“濠濮间想”、“甫田丛樾”。“水流云在”位于烟雨楼西部,主亭为方形,四面各出抱厦门,结构巧妙,造型美观大方。“濠濮间想”是一六角重檐亭。当年康熙在此游览万树园和湖区,浮想联翩。想到庄子在濮水成名,楚王聘他为相,庄子婉言谢绝。后人把濠濮代表高人闲居之所。康熙皇帝依此意境题名为“濠濮间想”。“莺啭乔木”亭北依万树园,南临澄湖,绿树成荫。每当清晨太阳升起的时候,百鸟争鸣,其中黄莺歌喉清脆响亮,康熙皇帝命名为“莺啭乔木”。“甫田丛樾”,所谓甫田,是指甫草丰收的地方;丛樾,是指灌木成丛,乔木成荫。清帝把这座建于澄湖北岸最东边的亭定名“甫田丛樾”,也是觉得这里树多林密,生长茂盛。在亭东边有皇家的瓜园和苗圃。康熙、乾隆重视农业,经常在这里耕作及稻谷的实验,收获的农作物赏给王公和官员。

作者:
上载日期:
2020年09月23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