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避暑山庄的山川和平原

20124ph023
承德避暑山庄的山区
20124ph023

澄湖以北,从西部山麓开始向东,是一大片平原区。这一片地方也分三部分。中部为万树园,这里生长着数百年的古榆、古柳、古槐等名贵古树。树种繁多,枝叶茂密,飞雉、野兔、鹿等经常来此嬉戏,是步行围猎的好场所。北部为寺庙建筑。东部原有三组大型建筑──春好轩、永佑寺、澄观斋,其中澄观斋仅剩基址,春好轩及永佑寺近年复修。平原区西部为试马埭,绿草如茵。还有以文津阁为主的大型建筑组群。

 

平原区万树园相当于中国北部的蒙古草原,这里芳草萋萋,古树参天。清代有28个蒙古包散置其间,是清帝举行政治活动的重要场所。康熙、乾隆、嘉庆时期曾多次在这里会见和宴请少数民族王公贵族和外国使节。在万树园西南部立有石碑一块,乾隆钦题“试马埭”。这里是清代皇帝每年赴木兰围场举行“秋狝大典”之前,精选良马的地方。试马埭的驰马道,是按照蒙古草原风貌和西北少数民族的习俗开辟的。每年有北京御马圈选定参加北巡的御马,从蒙古各旗选送的良马,还有蒙古台吉(旧时蒙古王公的爵位名号)敬献的骏马,均在此试骑。随围的王子和蒙古诸王公在此试马和射箭。此外,皇帝还在这里举行马术表演,摔跤比赛等娱乐活动。

20124phn007_01
试马埭景区(图片提供:杜雪琼/FOTOE)
20124phn007_01

万树园东南宫墙匾有一组园中之园建筑。南有门殿三间,二门为垂花门。周围粉墙环绕,墙体上设杂锦窗,外表朴素无华。院内遍植牡丹、海棠,是清帝的御花园。主殿五间,名为“春好轩”,左右各有配殿三间,用曲形围廊相连。院内有重檐八角卷棚攒尖顶小亭,名为“巢翠”。

 

永佑寺位于万树园东侧,建于乾隆十六年(1751年),是避暑山庄内九处寺庙中最大的一处。它坐北朝南,延中轴线依次排列:山门、牌坊、天王殿、正殿、后殿、舍利塔、御容楼等建筑。原正殿供奉弥勒、三世佛、八大菩萨和无量寿佛。御容楼是专门供奉清代已故皇帝画像的地方。康熙皇帝去世以后,他的画像即供奉在此楼上,乾隆皇帝到山庄的第一项活动,就是到这里祭拜。后来雍正和乾隆的画像也供奉于此。现永佑寺除舍利塔和四通石碑外,其余均为基址。永佑寺舍利塔是仿南京报恩寺塔和杭州六和塔而建,历时十年才建成。塔的形式为八角九层,塔身多选用石料,斗拱采用琉璃饰件。塔高65米,包括基座、塔廊、楼阁、宝顶四部分。塔廊由立柱24根组成,即是舍利塔的装饰,亦具有为高大建筑加固的作用。楼阁九层,每层均设佛坛,供奉佛像。塔内原有大量精美的壁画,每层都有乾隆皇帝钦题的匾额,分别为:初禅精进、二谛超宗、三乘臻上、四花宝积、五智会因、六通普觉、七果圆成、八部护持、九天香界。舍利塔是避暑山庄平原区保存较完整的建筑物,也是园景区轮廓线最清晰,层次最高的一组建筑。永佑寺内四通石碑的碑文分别为“永佑寺碑文”、“永佑寺舍利塔记”、“避暑山庄后续”、“避暑山庄百韵诗”。

20124ph033
永佑寺的舍利塔
20124ph033

文津阁坐落在避暑山庄西北部南山积雪脚下。建于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仿宁波天一阁而建。文津阁的“津”是水的渡口的意思,文津就是文化的渡口,要获得文化知识必须来此问津。文津阁是清代皇家藏书楼,原藏有《古今图书集成》一套和《四库全书》一套。《四库全书》于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开始编纂,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完成,历时十年。全书分“经、史、子、集”四大部分,故称“四库”,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部丛书,也是世界罕见的巨著。该书完成后共抄写七部,分别藏于北京故宫文渊阁、圆明园文源阁、沈阳故宫文溯阁、避暑山庄文津阁、扬州文澜阁、镇江文宗阁、杭州文汇阁。避暑山庄文津阁建在虎皮墙环绕的院落中心,坐北朝南,外观两层,实为三层,中间为夹层,主要为收藏书籍。阁前假山堆叠,水池清澈,既可美化院落,还可防火。如果在阳光普照的日子,站在水池对岸的平台上的古松旁,就会看到池中有仿似一弯新月,时隐时见的景象,形成了“日月同辉”的奇观。这是造园工匠在堆砌假山时,巧妙地利用光的折射原理,使假山石洞的透光折射于池水中,形成了这奇特现象。

 

避暑山庄的西部和北部,是一片层峦叠嶂、沟壑纵横的山地,是园景区的山区。山区占山庄总面积的五分之四,高大雄浑的山峰如天然的屏障遮挡了西北寒风的侵袭,是调节避暑山庄气候的主要因素。山区主要由四条天然峡谷组成。由南至北依次为榛子峪、松林峪、梨树峪、松云峡。在四条峡谷的两侧,依山就势修建了许多风格各异的亭、阁、轩、斋和庵、观、寺等共五十多组建筑。这些建筑组群之间互为借景,使得山区的风景线绵延不绝。避暑山庄作为一个完整的整体,又通过山区的几个制高的建筑,与外八庙建筑形成空间的联系,也与十公里以外的大黑山等自然的山峦遥相呼应,从而形成人工、自然紧密结合,借景、衬景、对景等多种园林设计手段综合运用的最佳效果。

 

出正宫下“玉麟坡”,沿大石条御路西行,便是山区最南端的山谷──榛子峪,榛子峪中松林遍谷,间或有榛丛、栎树,其中不乏有历经百年的参天大树。夏季之时,走入峪中仿佛到了凉爽的初秋,习习凉风经这里送向湖区。到了秋季,各种植物或金黄或火红,五颜六色,层峦叠嶂,霎是好看。

 

榛子峪西口面南有一组建筑,是康熙为其母后修建,名为“松鹤清樾”。这组建筑是一组严整的四合院,院北有殿五间为“静余轩”,前后有回廊相通。院内栽满名贵花草,奇异的香味吸引许多白鹤、灰鹤前来玩耍,花香与鹤鸣构成人间仙境,这组建筑既有一代君主康熙皇帝对母后孝敬的仁爱之心,也有康熙皇帝希望母后松鹤延年之意。在松鹤清樾之西,有一组建筑为风泉清听,北面有殿五间,名为“秋澄斋”。这里幽深安静,溪泉流淌,树密草深,环境十分优美。每当清风顺谷而下,流水之声更加悦耳。这里是康熙皇帝到松鹤清樾向皇太后请安时休息的地方。

 

松云峡是避暑山庄山区最北面的一条峡谷,峡谷内古松参天,遮天蔽日。顺峡谷西行可直达西北门。松云峡内,苍松翠柏之间,修建二十多组园林建筑,是山区内古松最多,建筑最多的一条峡谷。水月庵在松云峡西边的山麓上,为东向寺庙。在庵门前的小路上有一座石牌坊,上有乾隆题匾额“光涵上下”、“圆中彻边”,庵门有石刻“水月庵”三字。院内有大殿三间,中间悬挂匾额“普陀善现”,内供水月大士塑像。水月是菩萨名,“庵”是佛教名字,指修行者所居的茅屋。正殿之后有“山心精舍”殿,是当年清帝来庙瞻礼时休息的地方。

 

松云峡中部南山上,四周林木参天,野花遍野,山崖上坐落一处寺庙为“旃檀林”。旃檀林有主殿三间,悬挂乾隆题额“众香胜处”,内供释迦牟尼和十六罗汉像。殿旁原有书屋为“天籁书屋”。乾隆嘉庆两帝常来此,在礼佛之余吟诗读书。此处寺庙是由殿、屋、轩、假山、松林等组成的深山寺庙园林,景色优美,气候宜人,令人流连忘返。

 

在松云峡南的一条山沟里,有一组小形园林建筑,正殿匾额为“含青斋”,因含青斋处于深山密林之中,气候分外凉爽。含青斋南行不远的半山腰上,有一八角形亭子门殿,用亭子做门殿是极少见的。门殿衔接的是一段爬山廊通向的三间主殿“碧静堂”。堂左为“松鹤间楼”,堂右为“静赏室”,堂前跨溪流建一高阁“净练西楼”。楼建于涧上,山间水流潺潺,楼又架空而起,充分利用自然环境,表现了高超的园林设计思想和建造技巧。

作者:
上载日期:
2020年09月23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