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富麗堂皇的漢三宮

30013ph001
長樂宮遺址博物館
30013ph001

漢代,尤其是西漢,皇帝們為自己修築的宮闕可謂數量繁多,壯麗恢弘。按照竣工時間先後的大致順序有:長樂宮、未央宮、桂宮、明光宮、建章宮等,這些富麗堂皇的宮闕主要集中在當時的首都長安,也就是今天陝西省西安市的城市北部。漢朝長安城裏的三大宮殿:長樂宮、未央宮、建章宮,合稱「漢三宮」。

 

長樂宮

秦朝滅亡後,經過轟轟烈烈的「楚漢相爭」,漢高祖劉邦終於在公元前202年定都於長安。同年,漢代長樂宮正式開始在長安城內的東南隅興建。長樂宮取「長久快樂」之意,由丞相蕭何親自主持營建,是在秦興樂宮基礎上擴建而成。長樂宮由長信、長秋、永壽、永寧四組宮殿組成,平面形制略呈矩形,面積約佔長安城總面積的六分之一。

 

長樂宮是漢初政治活動中心,見證了許多驚天動地的歷史事件。漢高祖劉邦正式將都城從櫟陽遷到長安後,就一直在這裏辦公和起居、接見群臣、朝會諸侯以及謀劃着繼續東征西討。功勳卓著的一代名將韓信曾被漢高祖劉邦的皇后呂雉殺害於此宮。

 

後來漢代政府在其西側又興建了未央宮,所以在歷史上長樂宮又叫「東宮」。從漢代第二個皇帝惠帝起,皇帝移居未央宮聽政,長樂宮僅供太后居住,從而形成了「人主皆居未央,而長樂常奉母后」的制度。長樂宮雖然失去正宮地位,但由於西漢相當長時間為母后及外戚專權,這裏依然是左右朝政的政治中心。《雍錄》載:「惠帝自未央朝長樂。武帝亦曰樂朝廷辯之。七國反,景帝往來東宮間,天下寒心。師古曰:『謂諮謀於太后也。』」這些史料,反映出至少在漢惠帝、漢景帝,甚至漢武帝時期,長樂宮在國家政治中舉足輕重的地位。

 

長樂宮在西漢末年毀於兵火。如今在長樂宮遺址上已建成了長樂宮遺址博物館,供人憑弔。

30013ph002
長樂宮遺址
30013ph002

未央宮

漢代未央宮是中國歷史上存在和使用時間最長的宮殿之一,從漢高祖劉邦七年(公元前200年)始建,漢惠帝登基正式投入使用,未央宮在西漢之後還經歷了王莽政權、西晉、前趙、前秦、後秦、西魏、北周等七個朝代,一直享有中央政府行政樞紐的地位和殊榮,時間達三百六十多年,直至隋末被毀。

 

漢未央宮總體的布局呈長方形,四面築有圍牆,約佔首都長安全城總面積的七分之一。未央宮雖然比長樂宮規模稍小,但是由於修建時間較晚,宮內建築本身的壯麗宏偉程度則超過長樂宮,因建在長樂宮之西,漢時也稱「西宮」。未央宮內許多建築在中國歷史是鼎鼎大名的,比如天祿閣、石渠閣,堪稱中國歷史上最早的皇家圖書和檔案館。

 

作為西漢政治舞台的中心,未央宮裏演繹了豐富多彩的重大歷史事件。從平定七國之亂、張騫通西域,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昭君出塞等重大歷史事件的決策都在這裏產生。

 

根據漢代文獻及出土文物資料中,「未央」所聯繫的上下文推測,「未央」一詞解釋為「無盡」、「無限」,當然也可以引申為「長遠」。「長遠」在中國人的心理積澱中,歷來就是吉祥話。這類意思在《詩經》:「夜如何其?夜未央」中也能得到印證,都是沒有「盡頭」、「不斷」之意。也有學者從考古資料中得出新的觀點,認為「央」與「殃」相通。這樣理解「未央」就是沒有災難、沒有殃禍的意思,也可引申為平安,當然也是吉祥語。

30013ph003
未央宮遺址上的闕門紀念建築
30013ph003

建章宮

漢武帝劉徹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大漢帝國的國威和富足程度已經達到了前所未有的輝煌。漢武帝終於有更多時間和精力,施展他在慕仙好道,冀望長生不老方面的追求。於是,一個「度比未央」的壯麗宮闕就應運而生,這就是美若仙境的建章宮了。

 

建章宮北邊建有「太液池」,象徵無底的大海,中間堆土為山,象徵神話故事中的蓬萊三仙山。神明台是建章宮中最為壯觀的建築物,台上有銅鑄的仙人,手托一個大銅盤,盤內有一巨型玉杯,用玉杯承接空中的露水,故名「承露盤」,為漢武帝搜集天賜的「瓊漿玉液」。

 

由於建章宮位於長安城外,在未央宮西,為了往來方便,兩宮之間特別修建了跨城池的飛閣道,頗似現代社會巨型豪華的過街天橋,皇帝乘輦的儀仗每天往來於兩宮中間,成為當年長安城的一大景觀。儘管建章宮規模宏大,建築極為奢華,大門都達二三十丈,房屋金頂,個別殿堂甚至四處玉璧,但是宮內建築物布局卻非常疏朗。這一點與北京明清故宮密集、嚴謹的特點大相異趣。雖然漢武帝一度在建章宮臨朝聽政,但是建章宮的整體風格還是離宮,是宮與苑完美的結合,是兼有朝會、居住、遊樂、觀賞等多種功能的新宮殿類型。

bulb

音:﹝普﹞niǎn;﹝粵﹞lin5,音「連」。

義:古代用人拉着走的車子,後多指天子或王室坐的車子:輦車、帝輦、鳳輦(皇后的車子)。

30013ph004
漢代長安城牆殘存部分
30013ph004
作者:
上載日期:
2020年08月06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