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麗江如何成為多民族聚居地?

20206ph001
麗江納西族
20206ph001

麗江,地處中國雲南省西北部,納西語稱為「依古敦」,其意為「金沙江轉彎之地」。早在距今5至10萬年前就有「麗江人」活動於此地。當地亦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區,現有納西族、彝族、僳僳族、白族、藏族、普米族等22個少數民族,以小聚居、大雜居而共存共榮。

 

麗江在漢武帝時屬越嶲郡,歷晉、唐、宋以來,名號屢更。唐以前為濮、澥蠻所居,唐初納西族首領葉古年率眾奪而有之,成為納西族世居的地方。此時曾把金沙江中游稱為「磨些江」。

 

麗江地處吐蕃與南詔之間,成為兩強必爭之地。吐蕃通過隋代建造的第一座長江鐵索橋,攻佔麗江近百年。宋時,南詔突襲,大破吐蕃,斷鐵橋,使吐蕃難越高山峽谷之險,其時大理國段氏未能制約。蒙古族的忽必烈(即後來之元世祖)革囊渡金沙江征大理,麗江納西族首領阿琮阿良到江口迎元軍。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置麗江路,自此此地始稱麗江。麗江則以金沙江得名。「金江即古所稱若水,一名麗水是也。」(《麗江府志略》)此名一直沿用至今。

20206ph002
金沙江壯景
20206ph002

納西族是一個善於學習和兼容外來文化的民族,納西族在其東巴文化中吸收了不少漢、藏文化,歷代的木氏土司熱衷於學習漢族文化。到了民國時代,漢文化進一步普及,出現了不少學者、藝術家、留學生和教授。在生產生活中,納西族吸收和兼融了藏、白、彝等民族文化和先進的技術,並能與周邊的漢、藏、白、彝等各種民族和睦相處,友好往來,促進了本民族的不斷發展和進步。納西人在婚姻上的親和開放也很突出:從元代初到明清兩代四百多年中,共有22代木氏土司,其中有16代土司與彝、漢、白族通婚;木氏土司有四十多個女兒,嫁給外地外族的土司家。

bulb

木氏土司

木氏土司是指明清雲南三大土府之一的納西族木氏封建領主,歷經元、明、清三代 22世470年。他們是麗江的統治者。

20206ph003
普米族
20206ph003

多樣的民族形成了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和民族風情。納西族有隨着她的形成和發展而產生的東巴文化;有瀘沽湖為中心的納西族支系——摩梭人的「男不娶、女不嫁」母系大家庭的婚姻風情。藏傳佛教寺院及道教道觀、漢傳佛教寺廟、儒教的文武廟關廟等都在麗江共存。還有彝族的畢摩文化、普米族的韓規文化、僳僳族自有的宗教文化及後來信仰的洋教文化共處;絢麗多彩的民族服飾、悠揚動聽的原生態民歌、千姿百態的民族舞蹈、多樣的民族餐飲、各民族特有的傳統節日等等。麗江是多民族互相尊重、和睦共處的樂園。納西族神話傳說中的藏族、納西族、白族是三兄弟的故事,是多民族聚居地的民族關係的真實寫照。

20206ph004
白族
20206ph004
作者:
上載日期:
2020年07月13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