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0906phn010_01
甘肅酒泉夜光杯(圖片提供:中新社)
0906phn010_01

晶瑩浪漫的夜光杯

「夜光杯」是飲酒的美器,是飲食文化璀璨時期的產物。《海內十洲記》中說周穆王時代,西域有人來獻「夜光常滿杯」,據說這個杯子可容三升,是「白玉之精」製成,光彩四射,晶瑩剔透。後來,夜光杯在中原一帶很快從神話傳說走向了生活,出現在現實的飲宴上,當然它的形體縮小了很多。真正使夜光杯揚名天下,而且充滿了英雄浪漫氣質的,是盛唐的《涼州詞》:「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現在甘肅的酒泉仍然出產一種夜光杯,它是用祁連山的玉製成,並呈現紅、白、黃、綠等各種色彩,由機器打磨成形。夜光杯的特點是抗高溫、耐嚴寒,燙酒不破,斟冷酒不裂。月光下斟酒,杯酒交映,熠熠生輝。

 

小小荔枝典事多

荔枝是中國南方原產常綠的珍貴果品。古人云:「荔枝之於果也,仙也,佛也,實無一物得擬者。」歷來被視為瓊漿玉果。中國古籍中,最早提到荔枝的是西漢時期司馬相如的《上林賦》。記載了西漢貴族、文士的遺聞佚事的歷史小說集《西京雜記》中也說到漢初,南海尉佗(即趙佗)曾向漢高祖獻南方物產鮫魚和荔枝的事跡。不過中原距南粵數千里,交通不便,沒有到過那裏的人,對於荔枝還是不甚了了。唐玄宗時,楊貴妃是山西人,但她從小跟着在蜀中做官的父母生活,吃慣荔枝。當她成了玄宗最寵幸的妃子時,玄宗自然會千方百計地滿足她這愛好。要把鮮荔枝從四川或南海運到長安,在當時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李肇《唐國史補》中說「楊貴妃生於蜀,好食荔枝。南海所產,尤勝於蜀者,故每歲飛馳以進。」其實兩漢時期也向朝廷進奉荔枝。《廣州記》亦記載「每歲進荔枝,郵傳疲斃於道」。

0906phn011_01
荔枝(圖片提供:人民中國)
0906phn011_01
0906ph038
福建龍海九湖荔枝園
0906ph038

酒為何又稱杜康?

酒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史前時期。中國龍山文化地區出土的陶器中,有不少酒器,說明了早於公元前2800—前2300年,釀酒在黃河中下游地區已相當盛行。中國早期釀造的酒多屬於黃酒。據河南洛陽方志的記載,約於二千五百多年前,杜康發現把剩飯放在桑園的樹洞裏,日久而有香味傳出,於是發明了造酒。伊川附近,水質極佳,有六泉二河,杜康就在該地的上皇古泉酒坊院(今伊川縣皇得地村)造出芳香醉人的美酒,開始了中國的酒業。人們奉杜康為「酒神」,一些文人乾脆把「杜康」作為酒的代名:「何以解憂?唯有杜康」(曹操《短歌行)。另一說法是:杜康是陝西白水康家衞(今陝西省白水縣)人,杜康造酒舊址在其故里附近的杜康溝,溝中有杜康泉、杜康墓,還有明萬曆年間修的杜康廟。

0906ph039
相傳明代李自成率兵經山西汾陽杏花村,飲汾酒,曾書寫「盡善盡美」以讚之。圖為汾酒
0906ph039

爆竹原本真是竹?

先秦貴族的庭院之中有一種照明工具,名叫「庭燎」。《詩經》中就有「夜如何其?夜未央。庭燎之光」。「庭燎」像火把,不同的是它不是擎在手中,而是插在地上。因為插在地上,選料較寬,嗶啪作響的竹子也可以,所以庭燎不僅可以照明,還增加庭院內歡快的氣氛,但當時爆竹還沒有與元旦聯繫起來。晉人宗懍寫的《荊楚歲時記》記載,元日庭前爆竹,以辟山惡鬼。山魈是古代傳說中的怪物,出沒於西方深山中,人碰到它就會生病,但害怕爆竹聲。宗懍指出以爆竹驅趕山魈的習俗是楚風,所以特別注重祭祀的楚人,在過元旦時就要靠爆竹驅逐山魈惡鬼了。

bulb

《荊楚歲時記》

《荊楚歲時記》記述了中國湖南、湖北地區的歲時習俗活動。自一年之始的元日,直到臘月最後的除夕,凡二十餘事,所記都追本溯源。其最大的特點乃多以作者之實地考察為基礎,重在描述民俗活動的過程,而不是從文獻到文獻的抄錄。本書開地方歲時民俗記錄專集的先河,對後世歲時民俗的記述方法有很大影響,在中國民俗學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bulb

音:〔普〕xiāo;〔粵〕siu1,音「消」。

義:古代傳說中山裏的獨腳怪物。

最初,「爆竹」就是爆竹,以燃燒的竹子製造爆裂聲。到了宋代,由於火藥普遍使用,爆竹之中就有了火藥成分,於是包裹的也不再是竹子而是紙或麻布了,然而人們仍然稱它為「爆竹」。爆竹點燃後,火藥爆炸,煙火騰空,紙屑亂飛,所以又稱之為爆竹煙火。

0906phn012_01
爆竹(圖片提供:Shutterstock)
0906phn012_01
作者:
上載日期:
2020年07月13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