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0906phn010_01
甘肃酒泉夜光杯(图片提供:中新社)
0906phn010_01

晶莹浪漫的夜光杯

“夜光杯”是饮酒的美器,是饮食文化璀璨时期的产物。《海内十洲记》中说周穆王时代,西域有人来献“夜光常满杯”,据说这个杯子可容三升,是“白玉之精”制成,光彩四射,晶莹剔透。后来,夜光杯在中原一带很快从神话传说走向了生活,出现在现实的饮宴上,当然它的形体缩小了很多。真正使夜光杯扬名天下,而且充满了英雄浪漫气质的,是盛唐的《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现在甘肃的酒泉仍然出产一种夜光杯,它是用祁连山的玉制成,并呈现红、白、黄、绿等各种色彩,由机器打磨成形。夜光杯的特点是抗高温、耐严寒,烫酒不破,斟冷酒不裂。月光下斟酒,杯酒交映,熠熠生辉。

 

小小荔枝典事多

荔枝是中国南方原产常绿的珍贵果品。古人云:“荔枝之于果也,仙也,佛也,实无一物得拟者。”历来被视为琼浆玉果。中国古籍中,最早提到荔枝的是西汉时期司马相如的《上林赋》。记载了西汉贵族、文士的遗闻佚事的历史小说集《西京杂记》中也说到汉初,南海尉佗(即赵佗)曾向汉高祖献南方物产鲛鱼和荔枝的事迹。不过中原距南粤数千里,交通不便,没有到过那里的人,对于荔枝还是不甚了了。唐玄宗时,杨贵妃是山西人,但她从小跟着在蜀中做官的父母生活,吃惯荔枝。当她成了玄宗最宠幸的妃子时,玄宗自然会千方百计地满足她这爱好。要把鲜荔枝从四川或南海运到长安,在当时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李肇《唐国史补》中说“杨贵妃生于蜀,好食荔枝。南海所产,尤胜于蜀者,故每岁飞驰以进。”其实两汉时期也向朝廷进奉荔枝。《广州记》亦记载“每岁进荔枝,邮传疲毙于道”。

0906phn011_01
荔枝(图片提供:人民中国)
0906phn011_01
0906ph038
福建龙海九湖荔枝园
0906ph038

酒为何又称杜康?

酒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史前时期。中国龙山文化地区出土的陶器中,有不少酒器,说明了早于公元前2800—前2300年,酿酒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已相当盛行。中国早期酿造的酒多属于黄酒。据河南洛阳方志的记载,约于二千五百多年前,杜康发现把剩饭放在桑园的树洞里,日久而有香味传出,于是发明了造酒。伊川附近,水质极佳,有六泉二河,杜康就在该地的上皇古泉酒坊院(今伊川县皇得地村)造出芳香醉人的美酒,开始了中国的酒业。人们奉杜康为“酒神”,一些文人干脆把“杜康”作为酒的代名:“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曹操《短歌行)。另一说法是:杜康是陕西白水康家卫(今陕西省白水县)人,杜康造酒旧址在其故里附近的杜康沟,沟中有杜康泉、杜康墓,还有明万历年间修的杜康庙。

0906ph039
相传明代李自成率兵经山西汾阳杏花村,饮汾酒,曾书写“尽善尽美”以赞之。图为汾酒
0906ph039

爆竹原本真是竹?

先秦贵族的庭院之中有一种照明工具,名叫“庭燎”。《诗经》中就有“夜如何其?夜未央。庭燎之光”。“庭燎”像火把,不同的是它不是擎在手中,而是插在地上。因为插在地上,选料较宽,哔啪作响的竹子也可以,所以庭燎不仅可以照明,还增加庭院内欢快的气氛,但当时爆竹还没有与元旦联系起来。晋人宗懔写的《荆楚岁时记》记载,元日庭前爆竹,以辟山恶鬼。山魈是古代传说中的怪物,出没于西方深山中,人碰到它就会生病,但害怕爆竹声。宗懔指出以爆竹驱赶山魈的习俗是楚风,所以特别注重祭祀的楚人,在过元旦时就要靠爆竹驱逐山魈恶鬼了。

bulb

《荆楚岁时记》

《荆楚岁时记》记述了中国湖南、湖北地区的岁时习俗活动。自一年之始的元日,直到腊月最后的除夕,凡二十余事,所记都追本溯源。其最大的特点乃多以作者之实地考察为基础,重在描述民俗活动的过程,而不是从文献到文献的抄录。本书开地方岁时民俗记录专集的先河,对后世岁时民俗的记述方法有很大影响,在中国民俗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bulb

音:〔普〕xiāo;〔粤〕siu1,音“消”。

义:古代传说中山里的独脚怪物。

最初,“爆竹”就是爆竹,以燃烧的竹子制造爆裂声。到了宋代,由于火药普遍使用,爆竹之中就有了火药成分,于是包裹的也不再是竹子而是纸或麻布了,然而人们仍然称它为“爆竹”。爆竹点燃后,火药爆炸,烟火腾空,纸屑乱飞,所以又称之为爆竹烟火。

0906phn012_01
爆竹(图片提供:Shutterstock)
0906phn012_01
作者:
上载日期:
2020年07月13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