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中國遠近馳名的土特產

0906ph021
採茶的茶農
0906ph021

茶是以茶樹新梢上的鮮葉加工製成的產品,可直接沏作飲料或加工成藥品。中國人是最早懂得飲茶和種茶的國家。早在五千多年前,中國人就發現茶有解毒功效。根據史料記載,最遲在春秋戰國時代,茶已經由藥品成為飲料。西漢時期茶樹的栽培漸多,有了簡單的茶葉加工技術,並逐漸發展成為宮廷飲料和商品。中國種茶與飲茶最興盛的時期是唐宋時期,當時出現大規模的作坊和經營大宗茶業的商會組織。由陸羽(公元733—804年)親身調查而撰寫的《茶經》,對飲茶習俗普及化起着重要作用,它亦是世界上第一部茶葉百科全書。

 

至宋代,茶葉生產有所發展,宋代茶葉年產量約五十萬擔。明代茶製作技藝提高,經銷擴大,加強了與西北少數民族的「茶馬互市」,向國外輸出大量商品茶運往歐美各國。十五世紀中葉英國已有飲茶的習慣,流行喝午後紅茶,認為是高雅之舉,他們把茶叫作(tea),即是從茶葉出口地廈門音「茶」轉譯而來。俄語的茶叫做()則是中國北方音「茶葉」的轉變。自1678—1880年,中國茶葉獨佔世界市場,1880年向英國出口茶葉多達145萬擔,到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已廣及五大洲近五十個國家。

 

至近世,中國境內茶園共有兩千萬畝左右,多分布於南方的秦嶺、淮河、長江以南亞熱帶地區。這些地區出口的茶葉,已超出歷史最高水平一倍以上,行銷五大洲一百多個國家和地區。世界上有51個國家引種中國茶籽和茶樹,中國被世界公認為茶葉的祖國。

0906ph022
西湖龍井茶列名茶之首,圖為其高溫殺青的過程
0906ph022

絲綢

中國是最早利用蠶繭抽絲的國家,這種「養蠶織帛」的技術被公認為世界的偉大發明,故此中國亦享有「東方絲國」之美稱。根據出土的文物和甲骨文中多處提到「蠶桑」、「絲」,證明了早於5000年前,中國人已經懂得製造絲線、絲帶和簡單的絲織品。公元前四世紀,絲織品更馳名世界,羅馬君主亦以穿中國生產的絲為榮,更稱中國為「賽里斯(Seres)」,意思是「絲之國」。

 

周代以前蠶桑多為自然繁殖,人們採集蠶繭為絲絮,當時稱為野蠶。周代以後才逐漸發展為人工飼養,到南北朝時定名為「蠶」,並從手工拈絲逐漸發展為以簡單的機器把絲拉引出來。大約在西晉時代,中國的養蠶和製絲技術開始傳到日本,約於隋唐時期又輾轉傳到歐洲。此後,意、法等歐洲國家才開始養蠶和製絲。至工業革命以後,西方發明了「共拈式直繅機」,開始將製絲業從農村副業中分化出來,成立了專業的製絲工廠,由此絲織品得以大量生產。

bulb

音:〔普〕zuò;〔粵〕zok6,音「鑿」。

義:植物名,落葉喬木。因柞蠶(比家蠶大的昆蟲)主要食柞葉,故以為名。

0906ph023
江蘇雲錦
0906ph023

大豆

大豆原產中華大地,中國素有「大豆祖國」之稱。大豆種植廣泛,主要分布在華北平原和東北平原,其中以東北大豆的產量最高,質量最好,聞名世界,並且銷售到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和港澳等地區。大豆不僅是經濟價值極高的油料作物,而且營養豐富,被人們稱為「植物肉」。大豆粒中含有蛋白質40%,比牛肉、瘦豬肉、雞蛋高兩倍多。大豆還含有人體不能合成的賴氨酸和苯丙酸等8種氨基酸,有防止膽固醇和血管硬化的效用,是天然優質的蛋白食品。大豆是唯一能替代動物蛋白的植物蛋白食品,用大豆製作的食品花樣繁多,其中豆腐是大眾化營養食品。大豆還可以榨成豆漿,歷來普遍為中國人早餐時飲用,近年更成為人們的日常保健飲料,受到各國歡迎。此外,豆漿與牛奶混合製成「豆奶」營養豐富,易於消化吸收,頗受老人和兒童喜愛。

0906ph024
農民在曬大豆
0906ph024
作者:
上載日期:
2020年07月13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