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墨家主張如何治理國家?

0304phn006_01
歷代皇帝詞匾額複製品(圖片提供:姜永良/FOTOE)
0304phn006_01

與春秋戰國時期的諸子百家一樣,救民於水火的「憂患意識」是墨子創立學說的根本出發點,所以墨家學說最終都是立足於治國論上。從「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的政治理想出發,墨子提出了「尚同」(主張意見與上級相同)的理想國模式。而建構理想國的具體方法,一是「尚賢」(推崇賢士),二是「非攻」(反對攻伐)。

 

西周末年,犬戎族攻陷西周的首都鎬京(今陝西西安)。王室東遷,地位也因而日益衰落,喪失了領導全國的政治權威。於是,諸侯爭霸,戰爭連綿,政變頻繁,外族入侵,民不聊生,這就是春秋戰國時期的社會寫照。針對這種痛苦的社會現實,墨子認為當今之世,政治不統一導致了思想的不統一,人們互相非議責難,導致父子反目,君臣相欺,人有餘力而不幫助別人,有餘財而不分給別人,有學問而不教別人,天下因此而亂。墨子針對混亂的社會現實,提出解決之道——「尚同」。他說:「既然天下混亂的原因是政治混亂,那麼解決的方法就是選擇賢士為天子,重建政治的權威。百姓無論聽到好或不好的事情,都必須向上級報告。天子認為是對的,大家都要認為是對;天子認為是錯的,大家必須認為是錯。」從而形成全國由上而下的統一意志,社會上的分歧、爭執、混亂、戰爭自然也就不存在了。全國的百姓、官吏將自己的思想與天子一致化,絕對服從天子,也是「尚同」的基本含義。這種由賢人統治,士人、百姓對上層都沒有異議的社會,就是墨子心目中的理想國。

0304ph008
被商湯提拔的伊尹
0304ph008

在墨子的政治思想體系中,「尚賢」是「尚同」的自然延伸。天下百姓的思想要與天子相同,故此,天子必須從賢士中推選出來,否則難以確保天子的思想是否合乎天志。天子建立遍布全國的分層控制網絡,但他所選的人也應當是賢良而有能力的人。只有賢士治國,這樣才能使民眾的意見與天子及天相同。所以墨子說:「夫尚賢者,政之本也。」意思是說「尚賢」是影響政治優劣的根本元素。在墨子的學說中,賢士的標準非常明確,即「厚乎德性」(即有深厚的道德修養)、「辯乎言談」(即能言善辯)和「博乎道術」(有淵博的知識與技能)。他還特別強調,這些標準與個人的出身和地位無關。墨子的「尚賢」思想具有鮮明的平民色彩,他響亮地喊出「官無常貴,民無終賤,有能則舉之,無能則下之」的口號,反映了春秋戰國時期打破宗法血緣制度對人的束縛,以及平民階層追求自由的要求。

 

墨子從平民階層的立場出發,提倡「兼愛」學說,反對人與人之間的欺詐、偷盜、掠奪,他將這些行為視為反對兼愛的「不義」行為。其中,最大的「不義」就是國與國之間的戰爭。墨子分析說,戰爭對於作戰雙方都不是好事,首先,勝敗雙方的戰士都會大量傷亡。戰敗的一方經過戰禍的摧殘,家園被毀,宗廟被焚,農作物被盜,森林被砍伐,人民死傷或流離失所。對於戰勝的一方,他們同樣要付出極大的代價。為了戰爭,要打破正常的生產、生活秩序,延誤耕作,使農田荒廢。在戰爭中,也會浪費大量的物資,影響人民生活,結果,仍是得不償失。墨子還用一些強大的諸侯因好戰而敗亡的例子,來說明戰爭的危害。例如吳王夫差不斷擴張戰爭,使越王屈膝,甚至當上了春秋霸主。但最後招致越國報復,身死國亡。由此證明,好戰者是沒有好下場。

作者:
上載日期:
2021年10月22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