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墨子在科技方面有哪些貢獻?

0304phn007_01
墨子發明守城器械連弩之車(圖片提供:張慶民/FOTOE)
0304phn007_01

墨子不僅是戰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而且也是著名的科學家。墨子的科學成就主要有:一、邏輯學:墨子提出「以實舉名」、「以辭抒意」、「以說出故」,對相關的概念、判斷、推理等邏輯問題作出研究。同時他又提出「三表法」,作為最終判別是非的標準。二、自然科學:他的著作涉及幾何學、光學、力學等領域,遠遠超過了先秦其他各家。

 

墨子把「辯乎言談」當成人才的標準,還專設「談辯」一科教育弟子,所以墨家也是「名辯」思潮中重要的一家。墨家的邏輯學著作主要包括在《經》上、下,《經說》上、下,《大取》、《小取》六篇中,被後人統稱為《墨辯》。墨家認為,要在辯論中取得勝利,首先要「以名舉實」,即是說所運用的名詞概念必須正確地反映客觀的事物。概念正確與否,要看它是否準確反映了事物的真實面貌,否則就是「過名」。概念的進一步發展是判斷,墨家稱為「以辭抒意」。「辭」即是判斷,「以辭抒意」是要求語言清楚正確地表明判斷的內容。墨家研究了多種形式的判斷,如「盡,莫不然也」,是全稱判斷;「或也者,不盡也」,是選言判斷;「假也者,今不然也」,是假言判斷;「必,不已也」,是必然判斷。墨家學者對判斷的研究,使思維進一步深化。「以說出故」是把判斷聯繫起來,形成了推理。推理的方法是:「夫辭(判斷)以故生,以理長,以類行」。其中,「故」是推理的前提,「理」是推理的規則,「類」是推理的基礎,按此推理,才能達到預期的目的,也就是說作出判斷時,要有一定的推理規則和理據。墨家對邏輯的研究,促進了中國古代邏輯學的發展。

bulb

名辯

名辯是指春秋戰國時思想家為「名實」問題的辯論。其中孔子主張「正名」;老子主張「無名」;墨子則提出「取實予名」,其他參與辯論的還有惠施、公孫龍和荀子等人。這場爭辯對中國的邏輯學發展有很大影響。

墨子不論與人辯論或是論證問題時,都用「三表法」來證明自己正確。所謂「三表」就是三個標準:一、「上本於古者聖王之事」:一個學說如果是正確的,就必須在古代聖王的歷史經驗中有依據。二、「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實」:百姓確實聽說過,見到過。三、「發以為刑政,觀其中國百姓人民之利」:把言論變成具體的刑法或政治措施,看看是否合乎國家和人民的利益。例如在論證「非命」論時,墨子先以古代聖王為例,指出商湯、周武王勵精圖治,愛護百姓,天下因而大治;相反夏桀、商紂驕奢淫逸,暴政虐民,天下自然會混亂,可見治亂事出有因,並不是由命運所安排。然後再去問一問老百姓,有誰見過「命」長甚麼樣,「命」有甚麼聲音呢?可見命運是不存在的。最後,他將「命運」論運用於實際的政治上,如果統治者相信「命運」論,他會認為反正自己有命運的保佑,並且安於享樂,不努力治理國家,最終必然導致財用不足,國家混亂。民眾如果相信「命運」論,安於現狀,不努力生產,就會使自己的家庭陷入貧困。通過這三方面的論證,墨子徹底否定了命定論。

 

墨子的「三表法」在理論上正確嗎?應當說,「三表法」有一定的理論合理性。第一,「上本於古者聖王之事」,就是以前人的歷史經驗為依據,以史為鑑;第二「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實」,是以人民群眾的直接經驗為依據;第三「發以為刑政,觀其中國家百姓人民之利」,是以實際社會功效為依據。「三表法」在今天也可以作為我們思考問題,處理問題的借鑑。墨子的「三表法」也有狹隘經驗論的傾向,即把某些經驗絕對化了。古代聖王行得通的經驗,在今天不一定行得通,因為時代發展變化了。多數人親眼見到、親耳聽到的直接經驗,也可能是錯覺,不能作為判斷真理的依據。至於某項政令的推行,是否得到國家、百姓一致的贊成,也是很難判斷。由於「三表法」有一些局限性,所以墨子用「三表法」也論證了一些錯誤的命題。例如他以古書上記載過聖王祭祀鬼神,百姓中許多人自稱看到、聽到過鬼神,以及宗教理論對政治統治有用處為理由,就肯定鬼神的存在,從而寫出了《明鬼》論,這難免使墨子的學說流於庸俗淺薄。

 

墨子本人出身於社會下層,長期從事木工工作,他的弟子也多是來自各方面的工匠,因此墨家很注意研究工藝技術,墨家的著作也涉及到幾何學、光學、力學等多方面的內容。墨學提出的科學概念中,有些更是在世界上最先出現的。在幾何學方面,墨家學者探討了許多重要的概念,如方和圓的概念。「方,柱隅四歡也」,其中「柱」指邊,「隅」指角,「歡」是相等的意思,就是說,正方形的四個邊與四個角都相等。「圓,一中同長也」。也就是說,圓從圓心到圓周的每一個點,長度都是一樣。這些科學概念是精確而嚴謹的。在光學方面,墨家在二千年前已經注意到針孔成像時的倒影現象。墨子指出通過針孔而形成的影像,是上下倒轉的,原因是光線是直線前進,猶如箭射,「足敝下光,故成景於上;首敝上光,成景於下。」也就是說,從下面進入小孔的光線,被人的腳擋住了,於是腳部的影子就投影到上面;從上面進入小孔的光線,則被頭擋住了,於是頭部的影子卻投影到下面。這種光學現象正是現在照相機的倒影原理。在力學方面,墨家提出了時間和空間,運動和時空,力、槓桿、滑輪等原理。他說:「久,彌異時也」,包括「古今旦暮」。久是時間的概念,涵蓋古今旦暮等所有時間。關於空間,「宇,彌異所也」,包括「東西南北」,宇是空間概念,囊括東西南北等所有空間。

0304ph014
針孔成像的倒影現象
0304ph014
0304ph012
用於守城的轆轤
0304ph012

墨子及他的弟子不但注重科學觀察,更致力將這些科學知識運用於實際生活,提高人民的生活水準,減輕人民的勞動量。《韓非子》記載:「墨子為木鳶,三年而成,飛一日而敗。」像鳥兒一樣在天空中飛翔,是人類自古以來就孜孜以求的理想,墨子是其中最早嘗試的科學家。據說他用三年時間製作的木鳶,能夠在天空飛翔一天。雖然這隻木鳶最後掉了下來,但其成果還是相當驚人。比起當時尚無具體功用的木鳶,墨子更重視實用的生產工具。有人問墨子:「公輸班製造的木鳶可以在天上飛三天,是不是比你更高明呢?」墨子不以為然地說:「我製作的木鳶雖不如他,但我用三寸的木材製成的車轄(車軸上的關鍵部件),可以載重五十石。所以我在製作對人有用的東西方面,要比他更巧。」

bulb

公輸班

公輸班是古代的建築工匠,公輸氏,名般,春秋時魯國人。般與班同音,故稱為魯班。舊時建築工匠尊稱他為「祖師」。

0304ph013
木鳶意想圖
0304ph013

《墨子》書中有十幾篇文章都是專門研究軍事戰術與軍事裝備,是中國古代重要的軍事著作,其中一些軍事裝備的製造,充分顯示出墨子的巧手慧心。例如桔槔是利用槓桿原理製造的一種起重機械,墨子不但研究了桔槔的科學原理,而且將它應用於戰爭之中。他說:「城上之備,桔槔。」桔槔不但可以用來提水,而且可以用來打擊從城外坑道進攻的敵人,「穴且遇,以桔槔衝之。」就是利用桔槔可以提起重物的特點,命令幾名大力士提起重物來衝擊從地道裏爬出來的敵人。利用滑輪原理製造的轆轤也可以用來守城,方法有兩種:一、用轆轤牽引弩車的弦,一次可射出六十支箭,同時射擊多個目標。二、在城頭每隔二十步設置一台轆轤,敵人密集時更可每隔十步設置一台。兵士用轆轤牽引木製的艙,木艙可上下升降,內藏手持長矛的戰士,以刺殺攀爬城牆的敵人。這些軍事裝備在古代都是很靈活又很實用,墨子希望這些設備能加強防禦能力,阻止戰爭發生。

0304ph002
車轄的位置
0304ph002
0304ph003
周代的人形銅車轄
0304ph003
作者:
上載日期:
2021年10月22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