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中國船政有何文化內涵?

30083ph033
海軍根基展廳的「海軍世家」展陳(劉述先攝)
30083ph033

回顧中國船政的歷史,可以看出這棵大樹在近代中國先進科技、高等教育、工業製造、西方經典文化翻譯等各個領域均結出豐碩的果實。它孕育的仁人志士及其先進思想,更是屬於中華民族的無形財富。這些碩果折射出中華民族特有的民族自強、科學創新、學以致用的傳統文化神韻。緣起於中國船政,因此稱為「船政文化」。它不僅是值得福州人民吟誦百年的歷史驕傲,更是中華民族用之不竭的精神瑰寶。在當今弘揚船政文化精華,更是有着啟發後世的深遠意義。

 

十九世紀中葉,受到列強侵略的中國從「天朝上國」的美夢中醒來,無法抵禦列強的堅船利炮而被迫簽訂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落後就要挨打的歷史教訓,苦難不僅沒有擊垮中國人民,反而激發了廣大有識之士的民族自尊心。「師夷長技以制夷」、「欲防海之害而收其利,非整治水師不可;欲整治水師,非設局監造輪船不可」、「船政之興衰在於人才的培養」等主張得到了自上而下的強烈回應與支援,清廷着手發展船政,以防衞全國海岸線。在這樣的大環境中,福州船政誕生了。廣大船政學生及員工艱苦卓絕,不斷革新,在製造、教育等多個領域具有開創之功。中國船政製造了中國近代第一批軍艦、第一批飛機,設立第一所船政學堂,貢獻了大批海陸空技術人才、翻譯人才、外交人才。這樣的成果不僅需要幾代人甚至幾十代人的辛勤開墾,思想上更需要民族自強精神的不斷滋養。

 

遙想福州船政學堂創立之初名為「求是堂藝局」,意在告訴世人船政旨在實事求是,追求真理。而在數百年的風雨中,船政學子始終銘記並踐行這樣的價值觀。面對當時傳統封建制度和封閉鎖國思想的禁錮,福建船政創辦之艱難可想而知,然而他們卻始終堅持銳意改革,義無反顧。「以一簣為始基,從古天下無難事;致九譯之新法,於今中國有聖人」,以新知識來教育學生,更派出大批優秀畢業生到西方汲取新知,為中國近代的造船、航海、文化、天文、航空、鐵路、機械等培養大批科技人才。中國海軍之父的沈葆楨特地寫了一副楹聯懸掛在大門:「且慢道見所未見,聞所未聞,即此是格致關頭,認真下手處;何以能精益求精,密益求密,定須從鬼神屋漏,仔細捫心來」,以此激勵廣大員工勤奮進取,認真刻苦學習格物致知的科學道理。船政引進西方科學技術和管理經驗,行政管理層層負責、處處把關,要求行政管理人員必須熟悉洋務。

 

學以致用、富國強兵是中國船政製造、水師、教育各部始終貫徹的準則。學必新法,拋棄空洞的書本知識,強調理論聯繫實際,以達到所學必有所用。從教學模式就不難看出船政對於學以致用的重視。學技術者在理論學習三年後,經考核轉入練船,實踐科目有航海術、炮術、指揮等航海技能。先後配置「福星」、「建威」、「揚武」號等練船專供學生實習,洋員教其駕駛,由海口、近洋而遠洋,「凡水火之分度、礁沙之夷險、風信之徵驗、桅柁之將迎,皆令即所習聞者,印之實境,熟極巧生」。學用結合使船政學生基本掌握了製造、航海技術,因而在大批洋師匠約滿回國後,船政「可不用洋匠而能造,不用洋人而能駕」。實習結束並通過考核的學生直接被分派到船政水師或者製造車間,使學習所得能熟練運用於畢生的工作中,而在工作實踐中又可以學習到新的知識,這樣的良性循環下,必然會使船政人才不斷湧現。這也就不難理解,為甚麼船政培養的優秀人才可以遍布全國水師。

30083ph034
船政工人使用過的工具(劉述先攝)
30083ph034
作者:
上載日期:
2020年05月13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