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中国船政有何文化内涵?

30083ph033
海军根基展厅的“海军世家”展陈(刘述先摄)
30083ph033

回顾中国船政的历史,可以看出这棵大树在近代中国先进科技、高等教育、工业制造、西方经典文化翻译等各个领域均结出丰硕的果实。它孕育的仁人志士及其先进思想,更是属于中华民族的无形财富。这些硕果折射出中华民族特有的民族自强、科学创新、学以致用的传统文化神韵。缘起于中国船政,因此称为“船政文化”。它不仅是值得福州人民吟诵百年的历史骄傲,更是中华民族用之不竭的精神瑰宝。在当今弘扬船政文化精华,更是有着启发后世的深远意义。

 

十九世纪中叶,受到列强侵略的中国从“天朝上国”的美梦中醒来,无法抵御列强的坚船利炮而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苦难不仅没有击垮中国人民,反而激发了广大有识之士的民族自尊心。“师夷长技以制夷”、“欲防海之害而收其利,非整治水师不可;欲整治水师,非设局监造轮船不可”、“船政之兴衰在于人才的培养”等主张得到了自上而下的强烈回应与支援,清廷着手发展船政,以防卫全国海岸线。在这样的大环境中,福州船政诞生了。广大船政学生及员工艰苦卓绝,不断革新,在制造、教育等多个领域具有开创之功。中国船政制造了中国近代第一批军舰、第一批飞机,设立第一所船政学堂,贡献了大批海陆空技术人才、翻译人才、外交人才。这样的成果不仅需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的辛勤开垦,思想上更需要民族自强精神的不断滋养。

 

遥想福州船政学堂创立之初名为“求是堂艺局”,意在告诉世人船政旨在实事求是,追求真理。而在数百年的风雨中,船政学子始终铭记并践行这样的价值观。面对当时传统封建制度和封闭锁国思想的禁锢,福建船政创办之艰难可想而知,然而他们却始终坚持锐意改革,义无反顾。“以一篑为始基,从古天下无难事;致九译之新法,于今中国有圣人”,以新知识来教育学生,更派出大批优秀毕业生到西方汲取新知,为中国近代的造船、航海、文化、天文、航空、铁路、机械等培养大批科技人才。中国海军之父的沈葆桢特地写了一副楹联悬挂在大门:“且慢道见所未见,闻所未闻,即此是格致关头,认真下手处;何以能精益求精,密益求密,定须从鬼神屋漏,仔细扪心来”,以此激励广大员工勤奋进取,认真刻苦学习格物致知的科学道理。船政引进西方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行政管理层层负责、处处把关,要求行政管理人员必须熟悉洋务。

 

学以致用、富国强兵是中国船政制造、水师、教育各部始终贯彻的准则。学必新法,抛弃空洞的书本知识,强调理论联系实际,以达到所学必有所用。从教学模式就不难看出船政对于学以致用的重视。学技术者在理论学习三年后,经考核转入练船,实践科目有航海术、炮术、指挥等航海技能。先后配置“福星”、“建威”、“扬武”号等练船专供学生实习,洋员教其驾驶,由海口、近洋而远洋,“凡水火之分度、礁沙之夷险、风信之征验、桅柁之将迎,皆令即所习闻者,印之实境,熟极巧生”。学用结合使船政学生基本掌握了制造、航海技术,因而在大批洋师匠约满回国后,船政“可不用洋匠而能造,不用洋人而能驾”。实习结束并通过考核的学生直接被分派到船政水师或者制造车间,使学习所得能熟练运用于毕生的工作中,而在工作实践中又可以学习到新的知识,这样的良性循环下,必然会使船政人才不断涌现。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船政培养的优秀人才可以遍布全国水师。

30083ph034
船政工人使用过的工具(刘述先摄)
30083ph034
作者:
上载日期:
2020年05月13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