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1101ph029
1101ph029

中國的學校產生之始,就是為統治階層培養治國的人才。夏、商、周三代又是以世襲制的貴族政治為主,因而學生多是貴族官員子弟,稱為「國子」。民間子弟幾乎不可能進入統治階層,也就沒有必要接受學校教育,只是在生產和生活中獲得相應的教育而已。在這種形勢下,學校必然只能由官方舉辦,各類教師也都具有官員身份,官師合一,這就是「學在官府」,它奠定了中國由政府主導辦學的教育傳統。

 

誰最早辦私學已無法考證,但是孔子無疑是早期最卓越的私學創辦者。到了戰國時期,思想界出現了百家爭鳴的學術繁榮局面。各家學派都要通過辦學來擴大影響力,於是私學高度繁盛。私學的興起結束了學在官府的壟斷,使教育擴大到民間,形成了一批專業化的教師,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特別是教育觀念方面都有風格各異的創新,開闢了中國教育發展的新局面。古代的普通教育是儒學教育,但也有各類專門學校出現,如醫學、數學、天文學 、法律學、文藝學、軍事學等。

 

春秋戰國時期,周天子無力控制天下,列國紛爭,各諸侯國內部也鬥爭激烈。舊的統治秩序、等級制度和思想觀念受到嚴重的挑戰和衝擊,官學原有的教育內容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價值。加上各國統治者忙於爭鬥,無心顧及教育,於是官學普遍衰廢。在激烈競爭的局勢下,統治者需要放手任用賢才,就要破除舊的貴族門第限制,這就給民間人士參政提供了機會。春秋時期的百里奚,由奴隸變成秦國高官;戰國時期的蘇秦,由窮困潦倒到身佩六國相印。當然,他們必須學有所長才能被重用,因而使民間人士具有學習的積極性,私學就是在這樣的形勢下興起。

 

自漢代建立了以官學和學而優則仕為主導的學校體制後,歷代王朝都興辦官學,即使是佔據一方的地方割據政權,還有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都不例外。有的朝代建立時雖然推翻了前朝的政權,但仍繼承了前朝的學校,官學並未中斷,明朝取代元朝、清朝取代明朝時都是如此。宋代以後朝廷着力在各地設學,到明清時,地方各級行政單位普遍立學,甚至在邊遠民族聚居的地方也建起了官學,形成了覆蓋全國的學校布局。

 

私學則是民間經常性的教學場所,即使是在戰亂和改朝換代之際也不曾絕跡,在培養人才,尤其是兒童啟蒙教育方面發揮了主要作用。後來又出現了民間辦學官方支持的書院,是以藏書為基礎,將學術研究和教學傳授結合在一起的機構。

 

古代官學在教官編制、學校設施和管理等方面都有一定規制。教師是具有品級的官員,例如漢代太學的博士與中等縣的縣令級別相當,此後歷代略有改動,清代國子監博士是從七品,仍是知縣級別。地方官學自宋代以後才有專職教官,只有最低的官品甚至不入流。清代有所提升,府學教授為正七品,州學學正、縣學教諭為正八品,各學副教官稱為訓導,為從八品。

作者:
上載日期:
2020年05月07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