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禪與茶如何結下不解之緣?

30073phn003_01
禪與茶有着密切關係(圖片提供:視覺中國)
30073phn003_01

禪茶最初指的是寺廟僧人種植、採摘、製作,用來供奉佛祖、招待客人、自斟自飲、饋贈他人的茶。現今,在品茶中參禪、悟道,借茶喻禪,以茶論禪,只要和佛教禪學有聯繫的茶,都稱之為禪茶。茶與佛教修持有着特殊關係,它清亮、清淡,與「明心見性」的禪意相通。傳統佛教寺院規定,禪僧過午不食,但可以喝茶,茶是佛門弟子的主要飲料。在佛教徒眼中,茶就是禪,喝茶就是修禪。曾經有人問趙樸初:「你喝茶,可有禪意?」趙樸初微笑作答:「但以喜心飲茶,就有禪意。」

30073ph022
鬧市中禪意的茶館
30073ph022

佛教自東漢從印度傳入中國後,對中國哲學思想、文化藝術發展產生了重要作用,尤其對於茶葉的生產製作、品茶雅趣的興起具有深遠影響。禪茶最早的起源,可以上溯到達摩祖師在少林寺面壁參禪。傳說為了避免犯睏打瞌睡,達摩祖師撕掉了自己的眼皮,眼皮所落之處,長出一株茶樹,達摩祖師摘下綠葉放入口中咀嚼,口中茶味清苦,卻苦而回甘,睏意頓消,神清氣爽,使他悟出了佛法智慧。後代的禪僧們都學習祖師,在坐禪時用飲茶來驅趕睡魔,修煉清淨。從此,禪與茶就結下了不解之緣,禪僧種茶、飲茶日漸風行,不僅有「自古名寺出名茶」之說,飲茶甚至成為禪寺的一項制度,將禪修融入茶中,形成中華民族獨特的禪茶文化。

 

遇水捨己,而成茶飲,是為佈施;

葉蘊茶香,猶如戒香,是為持戒;

忍蒸炒酵,受擠壓揉,是為忍辱;

除懶去惰,醒神益思,是為精進;

和敬清寂,茶味一如,是為禪定;

行方便法,濟人無數,是為智慧。

 

這首由明海禪師所作的《茶之六度》禪詩,寫出了禪茶的精神境界,解讀出捨己為人、嚴於律己、忍辱負重、自強不息、敬天愛人、助人為樂的禪茶精神內涵。禪茶一味,禪茶相通,禪茶精神與人性的光輝緊密相連,它體現在人的日常生活中,學會包容和分享,將個人融入大眾,將小我融入社會,廣結善緣,在盡責中求滿足,在奉獻中求心安,在關愛中求幸福,在無我中求進取,不但有益於促進個人身心健康,鍛造個人品格修養,提升個人精神境界,更有益於人與人、人與社會的和諧相處。

30073ph023
武夷泡茶工藝
30073ph023

禪茶器具最少不了的是茶杯,茶杯種類繁多,有被推崇為「世間茶具之首」的紫砂杯,有與佛教「慈悲」之心諧音的陶瓷杯,也有體現佛法清淨心的青竹杯,每一款茶杯都蘊含着深厚禪機,給人感悟和啟迪。千宗旦《茶禪同一味》所言:「禪茶之器物,並非美器,亦非寶器,更非舊器,而以圓虛清淨之一心為器。此一清淨為器,系禪機之茶也。」也就是說不必講究茶具,隨緣而已,可以說是真正悟出了禪意的真諦。禪茶所需的其他器具,還有茶桌、香爐、香、木魚、磬、佛樂、燒水爐、燒水壺、茶洗、茶葉、泡壺、茶道用具等。

 

禪茶茶禮最初是寺廟中要求禪僧按照佛教教理喝茶的嚴格茶道規定,後來不斷作出儀式規範,成為寺院舉行大小茶會與法事活動中的一大禮儀。茶禮最早見於北宋時期的《禪苑清規》,這部中國第一個禪寺清規,詳細說明了禪僧的日常生活、法事活動等。《禪苑清規》也是一部「茶規」,記載了許多茶會和茶禮的禮儀、座次、規則等。茶禮,莊嚴肅穆。《叢林校定清規總要》中記載:「自古茶禮最重,有謝茶不謝食之說。」各個寺院的茶禮儀式不盡相同,但有一點是所有茶禮共同的,那就是禪茶裏面有禪機。一休禪師說:「茶應合乎佛法妙道。將禪意移入點茶,為眾生而自觀心法,如是行茶道。」也就是說每一道儀式都是茶道與禪理的結合,體現着深厚豐富的佛學思想,表現出「禪茶一味」的禪茶文化真正內涵。比較有代表性的是禪茶十八道,共有禮佛、調息、煮水、候湯、洗杯、燙壺、賞茶、投茶、沖水、洗茶、泡茶、分茶、敬茶、聞香、觀色、品茶、回味、謝茶等十八道程序。

30073ph024
賞茶
30073ph024
作者:
上載日期:
2020年05月07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