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古代社會男女如何分工?

1002phn001_01
河北保定順平縣腰山王氏莊園內的古代人物模擬場景(圖片提供:陳曉東/FOTOE)
1002phn001_01

周朝滅商朝,建立第一個血緣貴族統治,當中包括嫡長子繼承制、分封制等制度,史稱「周公制禮」,這時才有明文規定的「內外有別」。在周朝,貴族對於權位分配和繼承時,需確定以男子為本的婚姻、家庭制度作為保證。由於商朝有商王的妻子率兵作戰、主持祭祀和農政大事的記錄,故需劃分男女分工位置,以排除婦女參與政治和軍事活動的可能,使婦女退回家庭位置,因而形成了男女「內外有別」的制度習俗。「內外有別」成為維護家長制、決定「三從四德」等規條的依據。在中國傳統社會中,「內外有別」是對男女關係最重要的規範,當中可分為社會上及家庭組織的「內外有別」。在這個基礎上,形成了中國男尊女卑的傳統觀念,此觀念更延續及支配了中國達幾千年。

 

按家庭分面的分工,男子與女子的位置和分工以家(戶)門為界的「男外女內」,男子負責「外」,女子負責「內」。男子在外面從政、打仗、服役、種地、打獵、經商等;女子則在家中負責飲食烹飪等事、務蠶織、生兒育女、孝敬公婆等。

 

按社會階層性別來分工,貴族官員方面只有男性才有特權擔負「外事」(如主持、參與政事軍事,也稱「公事」或「大事」),婦女不許涉獵,若違規則是「牝雞司晨,惟家之索」(母雞報曉啼叫是家國不祥之兆)的凶兆。平民百姓的分工是男耕女織,這種劃分造成了在居處、活動、交往、行為等日常生活的障隔,從而形成「男主外,女主內」、「男女授受不親」、「內言不出,外言不入」等「男女大防」的禮教。

1002phn002_01
古代男女圖(圖片提供:文化傳播/FOTOE)
1002phn002_01

家庭是男女之間最重要的組織形式,婚姻是組成家庭的方法及過程。婚姻家庭的內外有別的區分,正好與位置、分工的分別相反,男內女外;而男主女從卻是共同的。男為內:以「利內」為目的,即是有利於男方家庭的傳宗接代、和睦興旺。女為外:女方的親屬為「外戚」,又說閨女是「外人」。

 

主張男主女從,即實行男婚女嫁、從夫居的一夫一妻多妾制。男子成年後娶妻生子(特別是必由己出的兒子)以繼世傳宗。已婚婦女必須住在夫家,家庭親屬的身份是按照丈夫的名分、輩分而定。規定上層男子除了一名正妻(俗稱「大老婆」)外,還可置妾若干個。如周禮規定天子一次娶十二女,諸侯九女,大夫以下遞減。秦朝開始規定后妃的等級人數。後世有三宮六院七十二妃的定制,但歷朝帝王往往佳麗三千,宮嬪多以萬計。官僚也有置妾特權,平民則限制置妾,如明朝規定四十歲無子才可置妾。

作者:
上載日期:
2022年05月03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