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科舉制度

1102ph026
1102ph026

科舉考試制度是中國歷史上一種十分重要的選拔官員制度,它不問家世,不須舉薦,主要以考試成績決定取捨,體現了公開考試、平等競爭、擇優錄取的原則,比世卿世祿制、察舉制更具有進步意義和積極作用。這一點在唐宋時期表現得尤為突出。通過科舉制度,擴大了選拔官員的範圍,改變了整體官員的結構,提高了官員的素質,選拔了大批出身寒微而才能傑出的統治人才。

 

中國古代歷史主要實行過三種選拔官員的制度,分別是世卿世祿制、察舉制和科舉制。世卿世祿制,中國古代貴族按照血緣關係,世代承襲官職和俸祿的選官制度。察舉制主要行於漢代,按照孝廉、秀才、明經、賢良方正、賢良文學等科目,由地方政府官員推薦人才,經過中央考核,朝廷授予官職的選官制度。科舉制度是一種由朝廷開設科目,士人可以自由報考,主要以考試成績決定取捨的選拔官員制度。科舉制度萌芽於南北朝時期,創始於隋,確立於唐,而完備於宋,又延續至元、明、清三代。

 

隋開皇年間廢九品中正制,隋煬帝創設進士科,被視為科舉制創建之始,但其考試方法不詳。唐朝建立之初,沒有在選官制度上創立新制,而朝廷卻又急欲求才,武德四年(公元621年),高祖乃沿襲隋代開科取士之制,敕令貢舉,此後貢舉成為定制,每年舉行一次。在唐代如非高官子弟,想要當官主要途徑就是參加科舉考試。科舉考試按種類劃分,主要有貢舉、制舉、武舉、童子舉等,其中貢舉考試定期每年舉行,取士人數最多,延續時間最長,社會影響也最大。

 

宋代繼承隋唐五代的科舉制度,並且在這基礎上有許多新的變化和發展,使得科舉制度達到相當完備的程度。如三年一開科場,解試、省試、殿試三級考試制度,鎖院制度,封彌謄錄制度,唱名賜第,及第即釋褐授官等,都是在宋代確立的。

 

宋代科舉取士體現了公開考試、平等競爭、擇優錄用的原則,成為知識分子入仕的最重要途徑。宋王朝透過科舉,選拔了像寇准、范仲淹、王安石、虞允文等大批經國濟世的優秀人才,在政治上發揮了突出的積極作用。至於元朝的科舉制度有一定的特色,當時實行蒙古人、色目人、漢人、南人分卷考試,並分兩榜錄取。

 

明清科舉在考試方法上,比前代更加嚴密、完備,但在考試內容和考試形式上,卻不能隨着時代的前進而變化革新,而是仍然以「四書」、「五經」和八股文取士。八股文從出題範圍、答題標準到試卷文體都有定式,致使科舉日趨陳腐與僵化。

 

清朝末年,朝廷也試圖對科舉進行一些改革,但終因清政府的腐朽沒落,改革以失敗收場。科舉並沒有因而轉變為近代國家公務員的考選制度,僵化不堪的科舉制度終在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被廢除,前後經歷了1,300年之久。

作者:
上載日期:
2020年04月15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