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現代漢語方言七大區

0604phn002_01
現代漢語方言分為七大區(圖片提供:bqmeng / Shutterstock.com)
0604phn002_01

關於現代漢語方言的分區,比較通行的觀點是「七區說」,也就是把漢語方言分為北方方言、吳方言、湘方言、贛方言、客家方言、粵方言、閩方言七個大區。

 

北方方言

北方方言是漢民族共同語的基礎方言,這是長期歷史發展的結果。「官話」名稱的產生,也說明北方話體現了漢語發展的趨勢,它作為基礎方言的地位已經得以確立。北方方言以北京話為代表,內部一致性較強。在漢語各種方言中,它的分佈地域最廣,使用人口約佔漢族總人口的70%以上,可分為四個次方言:華北、東北方言;西北方言;西南方言或上江官話;江淮官話或下江官話。北方方言的語音系統相對比較簡單,共同特點包括:1. 古全濁聲母清化,例如「富」和「父」的讀音都沒有分別。2. 平聲分陰陽,全濁上聲歸去聲。絕大部分地區有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四個調類,調類分派情況相當一致。3. 輔音韻尾少,沒有〔-p〕、〔-t〕、〔-k〕和〔-m〕。

bulb

全濁聲母

「清濁」(清音和濁音)是古人關於發音時氣流性質的基本概念。凡氣流中有聲帶顫動的叫「濁音」,沒有聲帶顫動或聲帶顫動微弱的叫「清音」。再根據氣流的強弱,或濁化的程度,把「清濁」分為「全清」、「次清」、「全濁」、「次濁」四類。「全濁聲母」指中古聲母中的並、奉、定、澄、從、邪、崇、船、禪、群、匣十一個聲母,它們的發音特點是聲帶顫動較明顯。

吳語

吳語歷史十分久遠,可溯源到三千年前先周時代太伯、仲雍的南遷。自東晉開始,吳語不斷受到中原文化衝擊,受中原漢語影響。明清以來出現用吳語寫成的崑曲、彈詞和小說,顯示了吳語不朽的文化價值。現代吳方言的分佈區域,包括江蘇長江以南鎮江以東部分,崇明島,江北沿岸靖江、啟東、海門三縣和南通東部,浙江省大部分地區和江西省的少數地區。現代吳語,其「古老性」突出地表現在較為完整地保留了古濁塞音、濁塞擦音、濁擦音聲母〔b〕、〔d〕、〔g〕等。吳方言有一批復合詞,詞素次序正好與普通話相反,如「鬧熱」(熱鬧);有一些特有詞已被普通話吸收,如「尷尬」、「煞有介事」等。

 

湘方言

湘方言或稱「湘語」、「湖南話」。由於歷史和地理上的原因,湘方言不斷受鄰近方言的影響,「純粹」的典型湘語已難尋找。湘語的形成晚於吳語,但湘吳自古有近親關係。這一遼闊地域大概包括今湖北、湖南兩省,我們不妨把「南楚江湘」看作上古時代的一個方言群,它是「楚語」的嫡親或支系,和吳方言也關係密切。湘方言較為突出的語音特徵是:1. 古濁音系統在南片湘語中保留較完整。2. 〔f-〕、〔x-〕音節的字大都混讀為〔f-〕,如「飛」和「灰」都讀為〔fei〕。3. 一般只有〔ts-〕、〔t s-〕、〔s-〕而沒有〔t  -〕、〔t-〕、〔-〕。4. 大都不分尖團,如長沙「精」、「經」都念〔t in〕。5. 鼻音尾韻多〔-n〕而少〔-〕,母音鼻化普遍。6. 有入聲,但無塞音韻尾。

bulb

尖團

即尖音和團音。聲母〔ts〕、〔ts〕、〔s〕跟〔〕、〔y〕或以〔〕、〔y〕開頭的韻母相拼,叫尖音。聲母〔t〕、〔t〕、〔〕跟〔i〕、〔y〕或以〔i〕、〔y〕開頭的韻母相拼,叫團音。

贛方言

贛方言是漢語七大方言中通行面積較小,使用人口較少的一個方言。今天的贛方言主要通行區──江西省,春秋時代是吳、越、楚三國的交界處,在漢代又介乎荊、揚二州之間。贛方言通行的地域主要在江西省中部和北部,湖南省東有十多個縣的方言屬客贛方言系統,福建省西北有幾個縣(市)也說贛方言、湖北省東南和安徽省西南的部分縣(市),語言特點近似贛方言。贛方言較突出的共同性語音特徵是:1. 古全濁聲母字不論平聲仄聲,今讀為塞音、塞擦音時多數為送氣的清音聲母。2. 古曉、匣母合口字和非組讀法等同〔f〕聲母,如南昌話「花」(曉母合口)讀〔fa〕,「發」(非母)讀〔fat〕。3. 古泥、來母字今讀逢細音的韻母都能區別,逢洪音韻母多數地方相混,如南昌話細音「年」讀〔in〕,但洪音「腦」、「老」卻混讀為〔lau〕。4. 聲調大都為6至7類,去聲多分陰陽,入聲有的分陰陽,有的不分。

 

客家方言

客家方言通稱「客家話」、「客話」或「客語」。各地的客家人,大概都是某一個歷史時期從中原地區遷徙而來。客家方言與周邊的贛、閩、粵方言都有接觸。客家方言分佈地域較廣,其中以廣東東北部、江西南部、福建西部、閩粵贛邊區一帶為客家最為集中的地方。客家方言語音特點:

1. 古全濁聲母不論平聲、仄聲,今多讀為相應的送氣清聲母,如梅縣「桃」(定平)、「道」(定仄)的聲母都是 〔t〕。

2. 部分古非組「非敷奉」三聲母常用字在客家方言中讀為「重唇音」〔p〕、〔p〕,如梅縣「斧」(非)讀〔pu〕。

3. 鼻音聲母比較豐富,不少地方除有〔m〕、〔n〕外,還有〔〕、〔〕兩個聲母。

4. 韻母中無撮口呼韻。

5. 以〔〕為主要母音的韻母比較多,如梅縣的〔i〕等韻。

6. 有〔eu〕韻是客家方言語音的一個特色,如梅縣「走」讀〔tseu〕。

7. 聲調一般以6個為多。

bulb

撮口呼

韻母是(y)或以(y)起頭的韻母叫撮口呼。

0604ph004
香港元朗吉慶圍的客家婦女
0604ph004

粵方言

粵方言通稱「粵語」,習慣上也叫「廣東話」,本地人又叫「白話」。「粵」雖是廣東的簡稱,「粵方言」卻是指一種流行於廣東、廣西境內,以及港、澳等地以廣州話為代表的大方言。粵語的分佈地域主要在兩廣,包括珠江三角洲、粵中地區和粵西南地區,粵北、粵西的部分地區,廣西的東南部,以及海南島的一些工礦及林場。粵方言是與普通話差別較大的方言之一,也是國內外影響力最大的一種漢語方言。粵方言的詞彙特點是:

1. 單音節詞比普通話多。

2. 一些復音詞的詞素次序與普通話不同,如「擠擁」(擁擠)。

3. 保存古漢語詞較多,如「頸」(脖子)。

4. 外來詞比其他方言多,如「波」(球,英語ball)。

5. 有一批特有詞,如「點解」(為甚麼)。

 

閩方言

閩方言或稱「閩語」,俗稱「福佬話」,是漢語七大方言中語言現象最複雜的方言。「閩」雖為福建簡稱,閩方言的足跡卻遠遠超出了福建省的範圍。它遍佈於福建、廣東、台灣、海南四省和浙江南部,以及江西、廣西、江蘇三省的個別地區,使用人口達五千萬以上。閩方言較具普遍性的語音特點為:

1. 各地聲母較為一致,大都只有15個,稱為「十五音」系統。

2. 古全濁聲母多讀為不送氣輕音聲母,如廈門「弟」讀〔ti〕。

3. 屬上古時代正齒音的古照二組、照三組和古精組大多混讀為〔ts-〕、〔ts-〕、〔s-〕,如廈門話「姐」與「者」同讀〔tsia〕。

4. 韻母不同程度地保留了古鼻音韻尾和塞音韻尾,如廈門話「鹹」讀〔kiam〕。5. 有豐富的文白異讀現象,如「山」可讀為〔san〕(河山,文讀)、〔su〕(山頂,白讀)。

6. 有入聲,聲調6至8個。

詞彙方面,有一大批繼承古漢語且多為單音節的〔san〕如「厝」(房子)等。

 

此外,有一些外來詞主要借自馬來語、印尼語和英語。如「雪文」(肥皂,印尼語sabon)。語法方面,不少句型語序和普通話不同,如廈門話的比較句「伊較懸我」(他比我高)。

0604ph003
福建永定的客家土樓
0604ph003
作者:
上載日期:
2020年03月03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