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廣州話身世之謎

0604phn004_01
廣州又稱為羊城(圖片提供:Maks Ershov / Shutterstock.com)
0604phn004_01

廣義的廣州話也叫「廣府話」、「白話」,屬粵方言廣付片,是粵語的代表方言。通行於以廣州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粵中及粵北部分地區,香港、澳門通行的粵語亦屬這一片。狹義的「廣州話」則專指廣州市區通行的粵語,它與香港粵語有些微差別,外來藉詞較少,話語中夾雜英語的現象少於香港話,語速較慢。香港粵語即「香港話」,是粵語的一種地點方言。從交際功能來看,香港話與廣州話並無質的不同,兩地居民可用各自的方言通暢無阻地相互交流。但就方言的社會地位而言,香港話與廣州話卻有很大不同。粵語在香港的地位舉足輕重,儘管英語作為官方語言之一(另一種為中文),有頗大影響,在普通市民階層及傳媒方面,粵語卻佔有壓倒優勢。香港粵語有相對獨立的書寫體系(方言用字)和眾多的方言傳播媒介,更擴大了香港文化的影響。這些特點,是中國內地廣州話所欠缺的。

0604ph007
香港粵語通俗文化通過電視在華南地區流播,大大提升了粵語的影響力
0604ph007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廣東率先對外開放,外來投資湧入,其中港澳因地利之便佔據較大比重。隨着經濟起飛,外地人進入廣東尋求發展機會,為克服語言障礙,學習粵語在各地風行一時,形成「普通話南下、粵方言北上」的現象。以香港為據點的粵語通俗文化,通過電影、電視劇、廣告、小說、漫畫等,在全國各地流播,也大大提升了粵語的影響力,擴大了粵方言的社會交際功能。廣東省粵、客、閩三大方言鼎足而立的格局產生變化,粵語成為省內三大民系之間交際的通用語。改革開放後經濟發展、科技進步、娛樂業繁榮,帶動社會產生大量新詞新語,也從外語借來不少詞語和概念。華南區作為經濟發達地區,使用新詞語時間更早、數量更大。在新詞語的產生、傳播方面,香港粵語因其特殊的地位扮演着較廣州話更重要的角色,這些新詞語又以廣東作為中介地,流向中國內地,其中不少最終被普通話吸收,如「炒魷魚」、「生猛」、「搞掂」(進入普通話後詞形轉為「搞定」)、「埋單」、「卡拉OK」等。

 

廣州話的形成有較長歷史,它從古漢語分化出來的年代可上溯至秦代甚至更早,但唐宋時期中原移民對廣州話特點的構成也有影響。所以,我們現在看到的廣州話,並非某個時期古漢語特點的簡單保留,而是不同時期古漢語特點在廣州話中的投影。加上因嶺南特殊的語言環境而產生變異,各個層次、各種因素交錯疊加,形成今天廣州話這種複雜面貌。從整體的音系角度看,廣州話保留較多中古漢語的特點。例如,在聲母方面,最突出的特點是古見組字中的「見」、「溪」、「群」三個聲母基本不顎化,保留舌根g、k、h的讀法;古漢語有-m、-n、-ņ陽聲韻尾及-p、-t、-k入聲韻尾,在漢語方言中,只有粵語完整保留這六個韻尾。在韻母的具體音質上,與普通話相比,廣州話不少韻母更接近《廣韻》(擬音據音韻學家李新魁)。至於韻攝的區分,由於保留古韻尾,廣州話與《廣韻》的類別亦頗接近。古入聲在北方方言多已消失,粵語至今仍存在。不過,廣州話還有些特點跟上古音接近。如知組字(「知」、「徹」、「澄」三個聲母的字)在上古讀如端組字(「端」、「透」、「定」三個聲母的字),廣州話有少數字保留這一特點,如「啄」(知)讀〔dk〕、「秩」(澄)讀〔dit〕。一些輕唇音字白讀為重唇,反映「古無輕唇音」的特點,如「浮」文讀為〔fu〕(浮動),白讀為〔pou〕(浮頭);「婦」文讀為〔fu〕(婦女),白讀為〔pou〕(新婦)。

bulb

《廣韻》

《廣韻》是中國現存的一部重要韻書,全稱《大宋重修廣韻》,五卷,分二百零六韻。宋代大中祥符年間陳彭年、邱雍等重修,收字二萬六千餘。音韻學家研究中古(隋唐宋)音韻,大都根據《廣韻》。

bulb

韻攝

聲韻學上指將韻腹和韻尾相同或相近的韻,歸並分類。

0604ph009
《廣韻》書影
0604ph009
作者:
上載日期:
2022年08月26日

延伸閱讀